如何学好高中生物

如题所述

很多人认为高中生学习生物学只是记一记,做做题,就能很容易应付考试。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学习生物,单靠死记是绝不可能学好的。高中学生必须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有可能真正学好生物。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总结如下:
一、夯实基础
对于教材中的概念不仅要能说出其内涵,还要清楚外延;对于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名词要能清楚的辨析。概念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概念不清楚逻辑思维就是混乱的、含糊不清的,好多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做判断和推理都是没有标准的,随心所欲的。如:“半透膜”和“选择透过性膜”,”半透膜”是指某物质可以通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通过的多孔性薄膜,它往往只能让小分子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不具有选择性,不是生物膜。而“选择透过性膜”是指水分子能自由通过,而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的生物膜。当细胞死亡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就不存在了,半透性也随之消失。学生经常不能正确辨别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尤其不能认识生物膜属于半透膜,生物膜具有半透性,但是半透膜不一定具有选择透过性。又如“无丝分裂”和“二分裂”,“赤道板”和“细胞板”,“原生质、原生质体和原生质层”等众多概念,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都有困难,因而都要引导学生细细辨析。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例外。生物规律与其他任何规律一样,有绝对规律,也有一般性的规律,即规律性的结论常有例外或不适用的情况。如果忽视了生物规律的特殊性或存在的前提条件,就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出题者往往会抓住学生的这一弱点,设置考题。学生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就会“上当”。例如:有性生殖需要经过两性生殖配子的结合,形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但蜜蜂、蚂蚁等的雄性个体例外。(由未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来——孤雌生殖),这里的单性生殖也划为有性生殖。 所以我们在把握规律共性的同时,抓住规律的个性,以防运用生物规律时以偏概全。
如:(06年上海高考题)下列细胞中不进行有氧呼吸的是
A.神经细胞 .B. 心肌细胞 C. 红细胞 D.小肠上皮细胞
此题涉及的细胞都是动物细胞,在我们学过的动物细胞模式图中学生了解到,动物细胞是线粒体的,然而在哺乳动物中,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并且缺少细胞器的。然而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忽略这一点。
二、突破难点。
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住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就能使知识一目了然。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我们若将其总结为“前期两现两消,后期两消两现”即:前期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核膜和核仁消失,到后期时,染色体和纺锤体消失,而核膜和核仁出现,这样其他过程就容易记住了。动物体内三大物质代谢过程复杂,可总结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转化”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如遗传学解题,可将其化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小题,依次解决。
(二)抽象问题形象化。思维越离开具体事物,就越抽象。有些知识,与现实联系少,理解起来困难。这时,要尽量借助某种方式,使之与实际联系起来,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间结构复杂,老师很难讲清楚,但出示一个DNA模型,几分钟即可解决问题。因此,学习生物常常需借助图形、表格、模型、标本、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更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透彻理解课本中的图形。
三、把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
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习线粒体就应该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①外膜将其与周围细胞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②内膜向内折成嵴,扩大了面积,有利于基粒、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③内膜围成的腔内有基质、酶;④基粒、基质、内膜上的酶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应所需 ,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样较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也要遵循认识规律和大脑活动规律。如人的认识都是由浅到深,由少到多,逐步积累,逐步深入的。因此学习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当然在学完这些这些知识后就要有意识的去比较总结规律,比如要鉴别某一细胞的分裂方式、所处时期及细胞名称,其鉴别方法有多种,可行的方法之一是“三看识别法”:
一看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如果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奇数,则细胞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如果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位偶数,则进行二看。
二看细胞中有无同源染色体:如果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则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如果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则进行三看。而细胞中是否有同源染色体,判断依据主要是根据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能否把细胞中的染色体两两配对。其中要注意,若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变化为染色单体分向细胞两极,则染色体两两配对时,在同一极的染色体范围内判断。
三看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若出现联会、四分体、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两侧、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现象,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如无上述行为则为有丝分裂。
当然规律还有很多,这都需要学生在注意去发现和把握。要真正把握规律只能在练习与复习中慢慢体会掌握。
四、归纳总结,提升能力。
在生物新课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但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就应该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使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归纳总结要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
抓顺序就是要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将其串联。如高中生物的“遗传的物质基础”,可以整理成:配子→合子→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性状。
抓联系就是要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点线的纵横关系,由线到面,扩展成知识网络。
抓特点就是抓重点、抓主流,进行归纳总结,不能大杂烩,胡子眉毛一把抓。应将次要的东西简化甚至取消。
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应用生物学理论去理解、解释一些生产措施的道理,甚至要求提出解决某些生产问题的方案。理论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实践,而现在考试中又加大了学生对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因此学生需要在平时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期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一)植物生理知识与作物栽培措施间的关系。
需要解释的农业生产措施:①“烧苗”是怎么回事?②中耕松土的作用;③密植为什么要合理?④何谓“轮种、间作、套种”?⑤为什么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往往单位面积产量高?⑥温室大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何措施可能有助于增产?⑦城市绿篱为什么常修剪?
(二)动物代谢、激素调节、生态学理论等与畜牧养殖业。
总之,只要学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严格按照上述方法操作,生物成绩就必定会有突破性的提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13
高中生物其实算是3个科目里面比较简单的 其实学好的要点就是多记多看多做题,想学好先把书上所有的知识点先过一遍,记住!要把生物书都认真仔细的去记那些考点知识点,带着这些知识点去做题,不会的就翻书去巩固,一定要有自己的错题本和笔记本,因为高考生物有一些题目是略微超了一点纲,以一个创新体型去考你的,所以笔记本里面你自己平时积累的经常会错的知识点和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这些都是决定你生物成绩的主要原因,下定决心去记下来,平时不会的多找人问,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很快提升生物成绩。我生物基本上是班上前几吧,拿过广东省生物竞赛二等奖 望采纳。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继续来问我
第2个回答  2019-01-16
1基本知识的归纳。就是把书本上的所有知识点有条理的罗列出来,解释各个术语的含义,列出它包含的的种类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标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知识归纳能帮助你准确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课本的知识。做这个归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参考一些参考书上的归纳,像优化设计上的归纳就很不错,大家可以以之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体的东西,尤其是书上的例子补充进去。做这种归纳的最重要意义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意义是帮助你读透课本。这种基本知识归纳只不过是把书上的要点和例子抄在一起,但这个过程你要翻书,几本书一起翻,就可以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表述做比较,这可以帮助你更透彻的了解这个知识点;而想做一个比较完整、美观的知识归纳,就必须知道什么知识点放什么位置,这就要弄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又帮助你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理清思路。最后再抄写一次,印象就很深刻了。所以做知识归纳最大的用处是在做的过程中帮助你熟悉课本、掌握知识点,其次才是做好了以后看。课本是最最最根本的,大家一定要三本课本读的滚瓜烂熟。
2习题归纳。就是把做过的错题、好题、经典的题目归在一起,然后写出每道题目的关键,如某个知识点或某种方法或技巧。如果是错题则写出出错的原因,尤其是要写明是哪个知识点的缺漏造成的。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把题目抄在本子上,但如果觉得自己没那么多时间,可以在那道题目旁边做个记号,并写上我刚刚提到的“题目的关键”。考试前认真察看就可以了。

3特殊知识点的归纳。把基本知识中一些自己掌握不好的、易忘的、易混淆的、难懂的、有代表性的和特殊的知识点或例子另外抄写来,还有把习题归纳中常错的、易错的、常考的、特殊的知识点也一起抄下来,这样就组成了特殊知识点归纳。平时在听完课,做完习题后应该着重做基本知识点归纳和习题归纳,而在准备考试的时候,应该先看一边书本,再看一遍知识归纳,一边看一边把重点要点写下了——也就是做特殊知识归纳,最后就只看这本特殊知识归纳。如果时间允许,边看边把记不住的打上记号,到了最后的最后就只看有记号的。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知识点过一遍了。懂的看一眼就行了,因为这些知识本来就烂熟于心了;而不太有把握的,经过这样抄一遍,看几遍也都攻下来了,所以上考场的时候就可以信心百倍了。
第3个回答  2011-12-24
如何学好高中生物?教你三种常用的记忆方法
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知识,更要学方法。清华网校的学习方法栏目由清华附中名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附中优秀学生学习心得组成,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的,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事半功倍。

  生物学科虽然在中学课程中不是主要学科,但是生物学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它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带头学科,将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在新世纪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和健康问题将更加突出,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科学的进步;而且生物学在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学好生物。下面我们就听听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的老师对学好高中生物学的一些建议:

  一、高中生物的基本学习方法

  1. 掌握基本知识要点,“先记忆,后理解”

  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高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理科不一样的特点。

  对于大家学习了许多年的数学、物理、化学来说,这些学科的一些基本思维要素同学们已经一清二楚,比如:数学中的未知数 X 、化学中的原子、电子以及物理中的力、光等等。而对于生物学来说,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即思维元素却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掌握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2. 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二、高中生物的三个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联系自然实际

  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花园、动物园、庭院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生长,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2. 联系生产实际

  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否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有利于原理的掌握。

  3. 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
第4个回答  2018-11-30
1、生物毕竟是理科,千万不要死记硬背,类似花的结构、光合作用的过程、有丝分裂的过程等知识,能记图就不要记文字,必要时候可以自己画一下;
2、可以适当看一些课外书,了解一下动植物的进化史等内容,你会发现这门学科真的很有趣;
3、平时做题方面要注意整理错题,分门别类,看下自己哪一方面错的题比较多,再做重点突破。
纯手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