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复习知识点 全科的

如题所述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基础知识
第一目 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共同特征及含义
2、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总括 具体过程);一般等价物的含义
3、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什么?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含义
4、货币的含义和本质各是什么?金银有那些特点?
第二目 货币的基本职能
5、货币职能的含义;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6、价值尺度的含义;
商品的价值怎么表示?
货币产生以前,商品的价值由其它商品来表现(等价物、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以后,商品的价值由货币来表现。
7、货币的计量单位
8、价格的含义
9、执行价值尺度时货币形式是什么?
10、流通手段的含义、公式、执行流通手段时货币的形式是什么?
11、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为什么说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
第三目 纸币
12、纸币是怎样产生?纸币有哪些优点?
13、纸币的含义
14、既然国家有权发行货币,可以任意发行纸币呢?纸币的发行量是由什么决定的?
如果纸币发行超过(小于)这个限度会导致什么后果?
15、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含义
16、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有: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消费拉动型,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膨胀;成本拉动型膨胀;结构型膨胀。
二、注意问题
1、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
2、人们购买商品,是因为它们有用,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3、不同商品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5、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不一定是商品;有价值一定有使用价值一定是商品。
6、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和它出现以前的一般等价物的区别是:是否固定。
第二框 信用工具和外汇
一、基础知识
第一目 信用工具
1、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哪些结算方式?
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有哪些?
2、信用卡和银行卡的含义
3、信用卡有哪些作用?
4、支票的含义
5、支票有哪些类型?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的含义
第二目 汇率
6、外汇、汇率、汇率升高、汇率跌落
7、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
二、注意问题
1、信用卡有哪些类型?
广义:贷记卡(先消费、后还款);准贷记卡(信用额度内透支);借记卡(先存后消费,不能透支)。
狭义:贷记卡(先消费、后还款);准贷记卡(信用额度内透支)
2、货币的支付手段的职能与外汇含义中的支付手段不同
前者指没有与之对流的商品;后者强调支付工具。
3、外汇与外币
(1)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就是外币。外币是指外国的货币,包括外国的纸币、铸币;外汇通常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具体包括外币、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等。(2)外币属于外汇的范围,但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因为外汇的实质是国际支付手段,如果某种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它就不能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外汇执行的主要是货币的支付手段的职能。
4、如何正确认识人民币升值?
(1)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正面影响: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地位的升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提升;减轻外债压力,提高偿还外债能力;有利于进口;有利于对外投资,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等。
负面影响:人民币升值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会产生一定影响。不利于我国产品的出口;不利于吸引外来投资和外国居民到中国旅游、参观学习和培训。
(2)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正面影响:各种进口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导致国内物价趋向回落,居民的购买力提高;有利于居民出国旅游、参观学习和培训。
负面影响: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居民就业和农业等领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形成挑战。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第一框 影响价格的素
一、基础知识
第一目 供求影响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决定因素、直接影响因素、间接影响因素)
2、什么是卖方市场、买方市场?
第二目 价值决定价格
3、价值和价格的关系怎样?
4、商品价值量有什么决定?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有什么意义?
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表现形式是什么?为什么?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第一框 消费及其类型
一、基础知识
第一目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收入与物价水平
(1)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A、其他条件不变,则可支配收入(当前收入)与消费量成正比 收入增幅与消费增幅成正比
B、一般地说,预期收入(未来收入)与预期支出成正比
C、社会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成反比
(2)物价水平的变动会引起消费量的变化,二者成反比。
第二目 消费的类型
2、消费是怎么分类的?
(1)按交易方式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 贷款消费 租赁消费
(2)按消费对象(产品类型)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 劳务商品消费
(3)按消费目的可分为:生产资料消费 发展资料消费 享受资料消费
简单说明每种消费类型是什么?
第三目 消费结构
3、消费结构的含义
4、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5、恩格尔系数的影响
二、注意问题: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第二框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基础知识
第一目 消费心理面面观
1、人们的消费行为受哪些消费心理的影响?
第二目 做理智的消费者
2、正确消费观是什么样的?
3、为什么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怎样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4、怎样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5、绿色消费的含义;怎样做到绿色消费?
6、为什么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一框 发展生产 满足需要
一、基础知识
第一目 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2、再生产的含义、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哪几个环节?它们的关系怎样?
第二目 大力发展生产力
3、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理论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现实原因:
(3)意义:(见书)
4、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1)见书(2)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3)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实施科技兴国战略。(4)(见书)
5、补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它包括三个因素:生产工具(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劳动对象——生产资料(物);劳动者(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2)生产关系: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它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如何分配。在这三个方面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最重要的,它决定生产关系其它两个方面。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辨证统一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会促进生产力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
第二框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基础知识
第一目 公有制为主体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即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含义
3、国有经济的含义、作用
4、集体经济的含义、形式、作用
5、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
6、怎样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7、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动作用的体现
第二目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8、非公有包括哪些经济成分?
9、个体经济的含义、特点、作用
10、私营经济的含义、作用、特点
11、外资经济的含义、作用
1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答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13、为什么、怎样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第一框 公司的经营
一、基础知识
第一目 公司的类型
1、企业的作用、含义、分类、国有企业的地位(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2、公司的含义、设立的要求、公司股东的权利及公司的义务、分类
公司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捐款、保护环境、坚持质量标准,生产合格商品
3、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
二者的相同点:都是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股东均负有限责任,公司均以其全部资产对债务承担责任;公司组织结构均为股东大会、董事会及总经理;公司均有名称、章程
4、公司的组织机构及职能
5、公司制的地位(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优点及实行公司制的意义(或:国有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公司制改革?)
二、注意问题
1、企业、企业法人、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之间是一种包含关系; 有限责任公司
2、企业法人: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
3、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是: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是: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第二目 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1、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2、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3、为什么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4、兼并的含义和意义
5、企业破产的含义和意义
第二框 新时代的劳动者
基础知识
第一目 劳动和就业
1、劳动的含义及意义
2、劳动者的含义、国家对劳动的要求
3、就业的意义
4、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5、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从党和政府角度看
(1)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扩大就业总量。(根本途径)(2)见书
从劳动者本人角度看
第二目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 为什么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2、 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3、 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维权基础、重要依据和途径
国家:(1)实施经济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
(2)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3)制定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应享有的各项权利。
用人单位:自觉增强法制意识和道德素质,自觉遵守劳动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增强自身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
第一框 存款储蓄和商业银行
一、基础知识
第一目 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
1、 款储蓄的含义、办理机构、参加储蓄的目的
2、存款利息的含义、决定因素、计算公式
3、储蓄的类型、活期储蓄与定期储存款的含义、利息与存期成正比
4、比较存款、定期与活期存款的特点
活期存款 定期存款
不同点 优点 流动性强,灵活方便 利率较高、收益高
缺点 利率低,收益低 流动性差、还存在提前支取损失利息的风险
共同点 储蓄的投资特征: 比较安全、风险较低、比股票、债券收益低。还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的风险,是便捷的投资。
第二目 我国的商业银行
1、商业银行的含义、主体
2、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及其它业务
3、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的含义及地位 贷款的类型及注意问题
二、注意问题:
储蓄机构主要是各商业银行,说储蓄机构就是银行是错误的。我国金融体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的商业银行,但不能说我国的金融体系就是由商业银行组成的。
第二框 股票、债券和保险
基础知识
第一目 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
1、股票的功能、股票的含义、股东的权利
2、股票的基本特征:不能退股,只能出卖或转让
3、股票收入的构成及股票投资的基本特征:流通性强,高风险,高收益
4、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
5、股票市场的作用
第二目 稳健的投资——债券
6、债券的功能、债券的含义、构成因素
7、债券的主要类型
8、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各自的含义及基本投资特征,发行国债的目的债券的
投资特征:到期还本付息,比存款利息高,比股票风险低,是一种稳健的投资。
9、比较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区别 国债 金融债券 企业债券
发行主体 中央政府 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 企业
风险性 风险最小 安全性较国债低,比企业债券高 风险最大
收益性 比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略高,低于其他债券 高于国债,低于企业债券 收益最高
流通性 最强 较强 最低
相同点 都是债券,都是债务凭证,都是到期还本付息
10、股票和债券有何异同
债券 股票


点 功能 为企业和政府筹集资金 为股份有限公司筹资金
性质 债务证书(债务债权关系凭证) 股份凭证(所有权凭证)
收益权 定期收取利息,安全性比股票大,但预期收益比股票低 取得股息、红利以及买卖股票的差价。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
偿还方式 有明确的偿还期限,必须到期还本付息,一般也可以转让 股金不能退
只能出卖股票
相同点 都是有价证券;都是集资手段;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
都可以买卖;都是一种投资行为
第三目 规避风险的途径——保险
11、商业保险的含义
12、办理商业保险机构
13、商业保险的类型、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的含义
14、订立商业保险合同的原则

第二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基础知识
第一目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 公平的含义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合理的收入分配
2、收入分配公平表现、含义及意义
3、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在收入分配方面的政策措施
4、初次分配中为什么、怎么实现社会公平?
5、再初次分配中怎么实现社会公平?
第二目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6、效率的含义
7、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
8、当前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一般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商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了国家、企业(集体)和生产部门中劳动者个人的收入。
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进行分配后,还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再次分配,以保证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重点建设项目、社会后备资金、社会消费和集体福利事业。

二、注意问题
比较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
原因 表现
自发性 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 产生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如: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欺行霸市,不讲职业道德,一切向钱看等
盲目性 单个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 盲从----别人从事什么经济活动,其他人也盲目跟随
滞后性 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商品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再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 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第二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基础知识
第一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的含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第二目 加强宏观调控
4、我国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共性:为弥补生产调节的不足。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③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级分化。
(2)个性: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需要,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5、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
6、宏观调控手段及三者的关系
7、经济手段的含义及做法
8、法律手段的含义及做法
9、行政手段的含义
10、市场经济的共性: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手段、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的弊端及导致的后果——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二、注意问题:
1、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只能以私有制为基础,这种看法的误区何在?
把市场经济与社会制度(所有制性质)混为一谈。
2、如何区分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
(1)经济手段: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经济政策①财政政策: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如调整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等(如减免农业税、调整个税、企业所得税、利息税等)发行国债、家电下乡、调整工资、罚金等。
②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存贷款利率)信贷、汇率。
制定经济发展规划、计划:如年度计划、五年计划、十年规划。

经济立法
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的手段
经济司法
行政命令-----强行实行关闭、停产

行政手段 行政规定-----区域限批;限制价格(限价)要求企业实行产品召回,审批;举报电话的开通
行政指示----实行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环保标准;节能标准等
练习---1、判断下列做法分别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什么手段
①政府加大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支出
②《企业所得税法》结束了我国内外有别的税收政策,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
③全国统一开通了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举报电话
④为保证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决定,流通领域食品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将根据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和《食品卫生法》规定强行召回
⑤为控制“炒房”升温,挤掉房市泡沫,国家继续控制土地审批,并开征房产税
⑥中央银行决定降低存贷款利率
⑦为了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法律和法规,如:劳动法、价格法、破产法、合同法、商标法、计量法、统计法、审计法等等
⑧国家物价管理部门核准确定公共交通、通讯的收费标准
经济手段①②⑤⑥ 法律手段②④⑦ 行政手段③⑤④⑧
财政政策①②⑤ 货币政策⑥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第一、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第二、内容不同。凡有关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等则属于货币政策。
第三、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有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
(2)联系
第一、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第二、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一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基础知识
第一目 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的发展历程
2、总体小康的成就: 从微观上看 从宏观上看
3、总体小康的不足
4、全面小康的远景目标
5、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有什么区别:
区别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标准 低标准,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 较高标准,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
全面程度 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不全面 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生活环境改善等,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发展程度 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工农差距较大,部分地区尚未达到 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

第二目 经济建设的要求
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
7、怎样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8、怎样全面改善人们生活?
9、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第二框 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
基础知识
第一目 落实科学发展观
1、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2、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3、 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
4、 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5、 怎样做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6、 怎样做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第二目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7、 怎样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8、 怎样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9、 怎样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0、怎样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1、怎样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2、怎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一框 面对经济全球化
一、基础知识
第一目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
3、跨国公司的含义、目的、作用
第二目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积极、消极
5、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二、注意问题:
1、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2、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第二框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基础知识
第一目 对外开放的现阶段
1、贸易组织的地位、成立时间、作用、基本原则和最重要原则
2、我国入世的时间?标志着什么?入世对我国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第二目 提高开放性经济水平
3、为什么要实现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作为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单靠自身积累资金,不足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引进外资。
4、 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5、 怎样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⑴ 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总的讲)
⑵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怎样利用外资)
⑶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怎么“走出去”)
⑷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发展的根基点。(原则)
6、 怎样利用外资?
7、 为什么要“走出去”、“走出去”的含义、怎么“走出去”?
8、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应坚持什么原则?
注意:
1、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4、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