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那些大哲学家根本就是吃饱了没事干 大道理根本没用

我觉得那些大道理根本都是空话而已。每个人都掌握着基本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这些道理足够应付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那些大道理特别高深 特别深奥。 特别抽象。 对于我们的实际生活是应用不到的 是给不了任何实质性的帮助的。 踏踏实实的 努努力力的 挣钱养家 过老百姓的日子 这不就是咱们老百姓的生活吗?在过去古代 咱们这种人就是庶民。 男人耕田 女人织布。 要放在古代。咱们就是这种身份的人。  你说。一个庶民 一个平民 懂那么多深奥的大道理。又管什么用呢? 不照样过老百姓的日子和生活吗?不照样耕田织布吗?
那些大哲学家根本就是衣食富足 不为基本生活发愁的人。 所以吃饱了没事干。说出一大堆超越现实的话。不过我估计他说的这些连他自己都做不到。 咱们都是人。他们所提倡的。说的那种大道理。那种境界。 恐怕不是人能够达到的。都有点超越人性的感觉了。另外我也觉得。这些大道理根本都是空话。例如 当你真的遇到麻烦事的时候 这些大道理是给不了任何帮助的 什么你要走出来 你要如何如何 听着很对 但是没有任何实际作用。 例如 在我上学的时候很多人都这么教育我们这些孩子。当旁边有噪音的时候有烦扰的时候。你要学会自己去排除。如何如何。 可结果呢? 能够排除的能够照着道理做到的又有多少?一个都没有!当旁边有人烦躁或者是强烈噪音的时候 人是无法安静下来的。你会不由自主的心烦意乱。别说什么控制自己如何如何,根本做不到!
还有说什么在生气的时候也要控制自己 如何如何 这根本都是放P 烦心事 麻烦事来的时候。谁不上火? 谁不着急?告诉你们 当麻烦事来的时候 你根本控制不住!大话谁都会说。漂亮话谁都会说。没一个能做的到的。总而言之言而总之 大道理太脱离实际生活了 要求太高 太远 太空。。。。 有人说。人的一辈子不是赚钱花钱这么简单的。是要整体的素质都提高起来才可以的。大道理是让你提高人的素质修养!对于和我这么说的人。我想问问你还还能怎么提高呢? 试想一下。一个人。无论是学生还是上班族。一个人本本份份的 踏踏实实的去完成自己的学业和工作 对周围的人有必要的礼貌 办什么事面子上都说的过去 这不就得了么? 你还要他怎么样啊? 在社会上生存。在社会上生活。一个人能做到的不也就这些了么。 按照大道理的角度。又要劝人能做到无私奉献?完全不为自己 全为了别人? 谁能做的到呢? 能做到这样的就不是人了。我觉得那些大哲学家根本就是吃饱了没事干 大道理根本没用

错,有有很多教育家如:孔子】(前551-前497)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教学思想十分丰富。他善于了解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反对把学习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主张在博学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学思并用。他要求教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结合起来,学生要"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把"仁"视为最高道德,仁,即"爱人",孔子编著了《春秋》、《诗经》、《尚书》等著作,并整理了后世著名的"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授学生的教材。孔子的言论收集在其弟子所编的《论语》里。参见第三、四卷中的"孔子"。

【孟子】(前372-前289)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学家。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县)人。

基于民本主义思想,孟子反对兼并战争,提出"仁政"主张。孟子认为,教育主要是为了"明人伦",受教育者能了解和遵守封建社会中的等级制度。他以为学习要遵循正确的途径,不断地进修,使自己有高深的造诣,使自己默识心通,变为自己的知识财富。

孟子的整个教育思想以"性善"为基础,注重"存"、"养"的功夫。今存《孟子》一书,一般认为是他的学生对他言行的记载,是研究孟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材料。《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称为四书,为宋明以来封建教育的主要教材。

【荀况】(前313-前238)

中国先秦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学家。

荀况明确提出教育目的是培养士、君子和圣人,发挥教育在国家中的作用,他认为,人生无贵贱、智愚与贫富之分,使人们产生区别的唯一力量是教育,环境对人也发生积极或消极作用,提出"性恶论",认为教育能够化性恶为性善;荀况重视道德教育,"礼义"是他道德教育思想理论的中心;此外,他还提出了"强学力行"、"学思兼顾"、"专一有恒"、"积渐全尽"等教学方法。荀况认为在教学上教师的作用很大,教师有绝对的权威,特别重视教师的尊严。

《荀子》一书是经过后人整理而成,共有32篇,是研究荀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参见第三、四卷中的"荀子"。
【董仲舒】(前179-前104)
中国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学家。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认为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在于防止恶性、培养善性,对个人的作用则在于行善。董仲舒曾提出三个重要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太学,改革选士制度;兴教化,正万民。在教育方法上注重专一虚静、强勉努力和博学多闻,认为德育必须通过智育来进行。
著作仅存《春秋繁露》17卷82篇。

【文翁】西汉人,姓文,名党,字翁仲。
西汉时期教育学家。

景帝时任蜀郡太守,在此期间,倡导教化,教民读书,学法令,选拔郡县小吏10余人到京都研习儒经,在成都城中设立学校,选官吏子弟入学。重视对学生进行从政能力的培养。景帝嘉奖文翁兴学,文翁兴学实为中国历史上地方政府设立学校之始,对社会风气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关系。

【王充】(27-约97)
中国汉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学家。

王充从人性可以改变的观点出发,认为人的知识、才能、道德品质都是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和改变的。他承认把礼、乐、射、御等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提出学习必须靠耳、目感觉器官获得,开动脑筋进行理性思考。他批判了封建神学,提出了一些唯物主义的教育思想主张。
主要著作:《论衡》、《讥俗》、《政务》、《养性》等。

【颜之推】(531-约595)
中国南北朝时期思想家、教育学家。

完全继承了孔子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先验论观点,强调中人教育。要求子弟学习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成为勤勉、博学、多能、务实、学以致用的人才。把家庭教育放在首位,提倡及早对儿童进行教育,甚至认为家庭教育应从胎教开始,并主张重视对儿童进行正确的语言教育。提出学习时要虚心,师友之间共同研究切磋,对士大夫进行"实学"教育,使其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颜之推的著作今存《颜氏家训》20篇,《还冤志》3卷。

【周敦颐】(1017-1073)
北宋哲学家、教育学家。
周敦颐的教育主张以"学为圣人"为宗旨,认为教育的目的正是要使人们善恶归善,求得"仁义中正"。他尤其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认为"君子进德修业"是学习的根本,知识是为德育服务的工具。在教育和学习方法上,他主张要靠自己的学习和思索,也要有教师和朋友的指导作用。
他的著作有《通书》、《太极图说》等被后人编为《周子全书》和《周濂溪集》。

【二程】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
北宋两位著名理学家、教育学家。

哲学上,把"道"看做第一性,把"气"看做第二性的思想为南宋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政治上激烈反对王安石变法革新主张,主张治理国家以德治为主,与法治兼顾。二程将学做圣人当做教育的目的,要求养心寡欲,加强自我修养,以理性感受来认识掌握知识,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注重读书方法。
二程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后世学者将其论述统收在《二程全书》。

【朱熹】(1130-1200)
南宋哲学家、教育学家。

宋代集理学之大成者。朱熹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是"理",认为理是超然于物、无处不在的、独立于自然界之外的绝对精神。在教育方面,重修白鹿洞书院,订《白鹿洞书院学规》,修复岳麓书院,从政之余,执教达50年。提出"明人伦"的教育和学习的目的,重视儿童教育、大学教育,还提出了适时地启发、教人有序等教学方法和原则。他的学生将其读书方法归结为: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六条。
朱熹编著的《蒙童须知》、《小学》、《近思录》等在宋末成为封建学校的教科书。奠定理学基础的著作有《西铭解义》、《论语集注》等。

【陆九渊】(1139-1193)
南宋思想家、教育学家。

肯定"理"是永恒不变的封建道德,主张唯心主义。提出"明理、立心、做人"的教育目的,还提出"切己自反,改过迁善"的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以道德教育和修养为唯一的教育内容,坚持了儒家教育的传统精神。主张教学中要依照自立自得、注重心教、优游读书、致疑切思的原则。
著有《象山全集》。
【柳宗元】(773-819)
唐代中期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学家。

柳宗元一生重视教育,认为君子不是天生的,强调后天学习,提倡博览群书、博采众长。他的师生观具有一定的民主平等精神。柳宗元多次对当时腐败的教育制度进行批判,反对科举制度。他的一生不但重视教育理论,也非常重视教育实践。认为君子应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学到利人济世的实用知识。
柳宗元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河东先生集》。

【韩愈】(768-827)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学家。又称昌黎先生。

韩愈曾任地方官,支持提倡地方教育。他把学校教育作为统治人民的重要工具,主张把教育与刑法并列起来。教育的内容是《诗》、《书》、《易》、《春秋》。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主张;另外也十分重视先秦儒学一贯主张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应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韩愈教育思想的精华在关于教师问题的论述,反对"耻学于师"。韩愈还十分注意人才问题。在韩愈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

他的主要教育思想集中表现在《师说》、《进学解》、《子产不毁乡校颂》及《潮州请置乡校牒》等文章中,此外还有其弟子李汉编的《昌黎先生集》等。

【胡瑗】(993-1059)
北宋学者、教育学家。

他的学术地位、教育成绩在宋代颇为著名,曾创造了闻名后世的"苏湖教法"。胡瑗倡导以儒家思想为中心、体现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正学",根据"明体达用"形成他的教育思想;胡瑗主张走出书斋、因材施教,此外他还很重视文娱体育。胡瑗的教育思想对王安石、颜元等的教育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主要著作《论语说》、《洪范口义》(二卷)、《春秋口义》(十二卷)、《景佑乐府奏议》等书。

【王安石】(1021-1086)
中国北宋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学家。

王安石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要造就"可以成为天下国家之用"的治国人才。强调封建伦理道德的修养,重视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才干。王安石在变法期间,对科举制度和学校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方面亲自制订了有关措施,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历史上是有很大影响的。王安石在发展中国古代教育理论和改革国家教育制度方面贡献卓著。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原教》、 《伤仲永》、《慈溪县学记》等文章里。

【王守仁】(1472-1528)
明代中叶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教育学家。
在哲学思想上的主要内容有"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部分,承袭了孟子和陆九渊的学说并加以发展。提出教育的作用是恢复良知,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是学和行相结合、自求自得、独立思考。重视儿童教育,强调根据儿童接受能力发展儿童的个性。
著有《王文成公全书》38卷。

【李贽】(1527-1602)
明朝末年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学家。

反对举功业、求名利的学习目的,提倡"关心天下百姓痛痒"、"治天下"的学习目的,既注重为学,也重视为人。以"童心"说揭露理学教育对人民的毒害,提倡"因材而笃"的教育观点。
主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等。

【黄宗羲】(1610-1695)
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和教育学家。

人称梨洲先生。对天文、算术、乐律、经史百家及释道等有独到见解。哲学上认为品质人心是浑然流行之体,是公共之物。反对科举制度,认为学校既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也是各级政府的监督机构,依据民主政治制度的理想,提出由大学、小学和书院构成的学校体系,教学内容注重实用,主张开设五经、兵法、历算、医射等科。
著有《明儒学案》等。

【王夫之】(1619-1692)
明清之际哲学家、教育学家。人称船山先生。

政治上主张忠君尊君;哲学上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精神依存于物质的世界的观点。以他的唯物主义思想、社会进化论和"日生日成"的人性论学说为基础提出其教育思想,发展古代的"学"与"思"、"知"与"行"相结合的教育原理,提出"学思相资"的教育教学理论,还提出了"学思结合、二者并重"的教学方法和原则,提倡依照儿童的特点对儿童进行教育。
著有《船山遗书》等。

【陶行知】(1891-1946)

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1917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1920年与朱其慧、晏阳初等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执行书记,致力于平民教育。1926年,起草发表《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任校长。九一八事变后,组织国难教育社,创办“山海工学团”,主张采用“小先生制”,实行“即知即传”。发起组织生活教育社。1934年出版《生活教育》半月刊。一二九运动后,积极参加抗日民主运动,与沈钧儒等联名发表《团结御侮》宣言,提出教育必须为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服务的主张。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著有《陶行知全集》(六卷)、《普及教育》(三集)等。
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教育思想体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08
诚然,哲学对于一般的物质生活来说确实无太多的现实意义。思想层次的不同让人会有不同的追求。较低思维层次的人不会理解高思维层次的,就如同低维度无法看到高维度一样。也如一个普通员工不能理解高层领导的思考的问题一样。
你举得那些例子,只能说明你的思维是停留在那一阶层的。人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同的追求。这些都取决于他的生活环境,思考环境。人类创造了很多东西,但是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些用得上,有些用不上。片面的认为某事物无用,这就是思想肤浅的表现!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2-12
物质是为了安生立命,哲学是为了寻找精神依托之所。

稳定的不断发展的认识会产生新的想法,促使新的生活方式产生,诞生新的生活理念,也许我们追求的不断的美好生活不一定是更有钱的,但我们需要更能让心灵舒适的。

哲学是一种文化资源,你不必成为谁的信徒,也不必成为教条的皈依者,你只需运用这种资源完善自己,不断的发展,完成一种人生的自我超越,你会得到极大的快乐,这是一个大胆的承诺,但是回忆一下你曾经成功的时候,自己肯定自己的时候,感觉是不是好极了。

清晰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本体论,宇宙论,知行观,这些宏大的理论你会觉得他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但是你自己也许可能还没察觉的,你已经再用了,只不过你没发现。想想儒家哲学,你对长辈的要尊敬,对兄弟要关顾,对自己要要求严格,对家庭要有责任,这些都是谁告诉我们的,是儒家,发现没有,你用过这些吗?

坦白的说,在我们还没意识到他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资源时,你接受这些有时候并不是你自愿的,有时候你那么做只是看见大家都那么做,这样你常常感到不自在,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那样做对于我自己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那么如何改变,可以改变吗?

答案是肯定的,你可以选择道家,佛家,当然你也可以都用,没谁在这个领域分科,我们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你也可以选择外国哲学家门的生活理论,像西方人一样生活,但是别忘了与中国文化要做一定的融合。

有没有用你自己决定。
第3个回答  2011-12-08
楼主 你可能还不知道什么是理论和实践 一个修身一个修体 是的大道理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上是没有用 但是大道理可以提高你的脑灵活率 使人有千万中做事的方法 人与人的理解不同所以人与人对事情的做法不同 由一变二需要一个过程 任何的大道理只能是基础 由基础变成人的做事方法 楼主不知道看明白没有
第4个回答  2011-12-08
所谓的大道理应该是一种思想,的确是高于现实的,但是它的存在给人们一种信仰,也算一种束缚,现代人听了它就反感,我也是。现在的大学生都很现实,钱,钱,钱,钱才是信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