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书法 急啊

我是不会运笔

  书法作品的神韵和情调主要通过笔法和结构、章法来表现,笔法和结构是书法创作的主要技法。
  一、笔法和结构的关系
  笔法是用笔的方法,也称用笔或运笔,是指笔在纸上如何运行,写出点画的方法。
  结构也称间架或结体,即点画的搭配构成。
  笔法和结构的关系究竟如何?是先学笔法还是先学结构呢?古人都认为书法中首先是笔法,如传王羲之撰《笔势论》说:“夫书不平直,不用调端,先须用笔”。唐张怀瓘的《用笔十法》中说:“夫书第一用笔”。元赵孟頫说:“学书以用笔为先”。
  近代启功先生则主张书法以结构为先,这也是不无道理的。犹如建筑,是方形是圆形,是楼台宫殿,还是庙宇教堂,先要搭好结构,有了屋架,基本轮廓就出来了,加上装饰就成为各式建筑。书法飞结构如同建筑的骨架,笔法如同建筑中的装饰。这两者似乎是结构更重要。但是实际上结构和笔法也很难分开,缺一就不成其书法。字体结构制约着笔法,如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笔法都不尽相同,用笔各有特点。同时,笔法又使结构具有各种姿态,美化了结构的各种形态。
  从顺序来说,先讲结构有它的重要意义,如果结构失调,笔法很难补救;当然,不讲究笔法,也就失去书法艺术的“肌肤之丽”。所以既要重视结构,也要非常注意笔法。
  二、“永”字八法
  古人重视笔法,故历来谈笔法甚多,如“永”字八法、张怀瓘《用笔十法》、李阳冰《翰林秘论》24种口诀等。由于古语难懂,往往神秘化。现略作“永”字八法介绍。
  所谓“永”字八法,据说来自隶体。包世臣《艺舟双楫》中说:“唐人韩方明说八法是于隶字之始,传于催子玉,历钟繇、王羲之、以至于永禅师,此为古今学书的机括”。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载:“秦狱吏程邈,善大篆。得罪始皇,囚于云阳狱,增减大篆体,去其繁复,始皇善之,出为御史,名书曰隶书。”这里已经很明确的告知我们,唐以前就把我们现在称为“隶书”的书体名称定格了,只不过现在的隶书范围包含了“八分”。“八分”是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又称楷隶,指东汉中期出现的新体隶书。关于这种书体的形成年代,蔡邕《劝学篇》说:“上谷王次仲初变古形”,六朝书家有“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灵帝时,王次仲饰隶为八分”等说法。这里的文献明确的是“楷法”,并非“楷书”。蔡邕以善八分书著名,钟繇在对各种带随意性的八分书作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用蔡邕的八分对它们进行整理,去其隶书笔态,形成一种较为完整的书体,并加以推广。后人在此基础上,近一步建立了有关这种书体的规矩法度,最终形成了“楷书”这一书体。
  古人认为“永”字的八种笔画的写法,是最基本的笔法,是一切汉字中点画的基本笔法,似乎只要掌握了这八种笔法就掌握了所有汉字的笔画的写法。其实不然,就以“点”来说,就有许许多多的写法。如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中的“之”、“淳”、“信”、“交”、“字”、“充”等字的点,因结构不同,写法也各异;其次,永字无戈法。所以,虽然“永”字八法的写法是基本笔法,但是也不能概括一切字的笔画的写法。故不能迷信古人称八法为“墨道之最”。
  “永”字八种笔画的笔法简介:
  1.点为侧
  何为侧?“侧”显然是一种笔势,并非用侧峰。侧即斜下笔,笔势如鸟翻身飞下,又像高峰坠石,区别于篆书的圆点和隶书的方平笔点。笔尖侧向左,笔肚子向右,用笔锋收笔,形成一种左顾右盼之势。
  其实并不是一切字的点都如此。侧因在各个字爱好所处位置不同,形态各异;并有圆笔、方笔之分,圆笔不露笔锋,外形圆润;方笔铺毫而进,露锋,转折时棱角鲜明。
  2.横为勒
  勒,古人解释为“悬崖勒马”或“勒缓纵以藏机”等等。勒是古人概括了横画的笔法和笔势的一种说法。横画的运笔过程中有种涩劲,不能像平铺一直线,因此要求笔锋逆入平出,即抡笔逆上,转笔后蹲锋平出运行,到收尾时,驻笔后向上转锋后顿笔,挫笔回锋而收笔。方笔则顺毫蹲锋,平出往前运行,到收笔时驻笔转锋后成顿笔,挫笔回锋收笔。在行笔过程中要时时勒住笔,古人形容为如“千里阵云”。在古人的作品中,也不是一切横画都是逆入平出的,如欧字的横画往往是笔锋顺入下按后平出,收笔回峰也不明显。所以我们书写时应根据字的结构和风格而变化。
  3.竖为弩
  古人解释为“如弩之发怒”,“弩弯环而势曲”等等。竖画如弩,其形和势都颇相似。起笔时笔锋逆上停顿后用劲往下运行,到收笔停顿回峰收笔。在笔锋自上而下运行时,笔杆因用力自然微倾向前而成涩笔。入笔、收笔都是上逆下逆如弩的两端成逆势。然而这只是指中心竖直笔,特别是带钩的竖直笔而言。不带钩的中心竖画有“悬针”、“垂露”两种笔法。所谓“悬针”如同悬吊着的针头,所谓“垂露”即似成椭圆形下垂的露珠,运笔时圆笔藏头护尾,护尾称垂露法,不护尾称悬针法,是写竖笔时回峰收笔所造成的两种笔势。方笔有方齐的也有成锐角的。
  4.钩为趯 (tì)
  俗称钩。古人不称钩而称挑或趯、剔,大约有三层意思:一是竖笔收笔回峰时即要为挑做准备,储备笔力,犹如人之踢腿前之收腿;二是笔锋钝笔转挫后猛然挑出,犹如人之踢腿;三是挑出后不能露峰,要略略收回,含蓄而显得有力。但实际上各家的挑法都略有不同,如柳字的钩,竖笔收笔时回峰前停顿时间长,出挑短促向上,显得有力雄劲。欧字竖笔收笔时向左挑出短促而锐,显得刚劲挺拔。赵字竖笔收笔回峰时无甚停顿即往左挑出,长而尖锐,显得潇洒奔放。一般反挑又不同,往往采取竖笔和挑笔分两笔进行。但也有虽分两笔,但两笔间并不断笔,只是竖笔收笔时笔锋即右挑,如赵孟頫的《胆巴碑》的“长”字。
  5.提为策
  左上撇为策,古人解释为“如策马之势”,又说:“策依稀而似勒”,“策仰收而暗揭”。意思是左上撇的笔势如同用马鞭策马,下笔向右微斜向上,仰笔铺毫而进,至笔画末时暗收笔,其笔力在末端。这种左上撇,除“永、水、承”等字的左上撇以外,如“才、瑞、塔、之”等字各部位的短撇笔的笔锋也大体相同。
  6.左下撇为掠或撩
  古人称其为掠者,是指其笔势如鸟翼掠过,由大渐远而小,故是长撇。运笔时先逆笔向上入笔,停顿后回峰往左下运行时需要轻捷,至收笔时暗回峰,有险峻之势。类似有左下撇的字如“为、束、合、来”等,其左撇的笔法、笔势都差不多,只有长短之别。
  7.右上撇为啄
  其笔势如鸟之喙物,“腾凌而速进”,是一种从右上方来的短撇。下笔时按笔蹲峰而速进,因其笔画短故收笔要急速收敛。如“承、物、家、宝”等字的右撇,虽部位不同,但笔法大都相同。
  8. 右下捺为磔
  古人称为磔,因其有割裂牲口之势。入笔时逆笔向上,停顿回峰,在向下右行时,笔锋逐渐铺开,到将近收笔时渐向右收敛笔锋,到尖锐状时回峰收笔。收笔回峰有两种,暗回峰收笔处成尖锐状,明回峰收笔处成锐状。有一种磔笔停顿往下带,如柳公权的《神策军碑》中的“欣”字。
  除以上八种笔画的写法外,还存有“戈”和“乛”折的写法。
  戈法可分两种:一种是横画较长,斜竖笔下笔时逆笔上行停顿回峰往右斜下行,至停顿收峰挑出。其斜右竖画和横画相交处为横画的二分之一处。下笔时逆峰斜向左上方,回峰停顿向下行时出现第一个小弧度,再向右下行至停顿收笔跳出,又出现一个小弧度,形成向左向右上下两个小弧度,另一种横画短的字,其戈的斜竖画则靠近横画的末端处交错,只有一个弧度。
  折“乛”法,在横画收笔处停顿回峰转至直笔时,有方笔和圆笔两种转折法。转角处露峰,有棱有角的转折法,称为方笔。转角处藏锋,按转折出呈圆转之势,称圆笔。还有所谓内方外圆的转折,即外轮廓呈圆转而内轮廓呈方折的笔法。横画收笔停顿回峰笔锋转过弯以后进入竖画,笔锋不离纸面,这是一笔转折法;横画收笔后转入竖笔前,笔锋暗中离开纸面再起笔写竖画,实际上是分两笔写出折,是两笔转折法。竖笔又有内擫外拓两种笔法。右竖笔向左略呈弓形,左竖笔则相反,这种竖笔的运笔方法称内擫法。如王羲之、欧阳询等人书作中的竖笔;另一种和内擫法,笔画两端往内,中间部分往外微呈弧形的称外拓法,如颜真卿的书帖中的“问”“闻”等字。
  三、关于提按和回峰
  在我国书法艺术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极为丰富的一用笔方法。以楷书为例,在写点画的过程中就有顿笔、蹲笔、挫笔、衄笔(笔顺行而逆反再顺行)、抡笔(笔锋不落纸而作折势)、折笔、转笔(笔锋的回旋,藏锋不出棱角)、翻笔(笔锋在第一笔势未尽时,趁势翻转到第二笔)、绞笔(指笔锋搅动)、驻笔(不提不顿,不转不行,笔锋驻纸,停以取势)、行笔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两种基本笔法,即提按和逆入回锋。任何笔画都是复杂的提按运动过程。提和按不能作孤立的解释,似乎提就是笔锋上升和浮起,按即笔锋下降和沉下去。实际上提和按都不在一个点上,它是运动的变化的,是笔锋在笔画中运行的过程,笔画的粗细、顿挫是提按运动的表现。笔按下去,越按得深笔毫着纸越多,笔画就越粗重浑厚有力;笔提起,笔毫着纸少或只有毫尖在运行,笔画即表现出细而轻快。每个字的笔画都有若干个提按过程,只要看笔画的粗细变化就可以看出提按的不断运动变化。例如繁体字“极”有八个以上提按过程。根据笔势的需要,提和按的时间有长有短,笔锋升降有高有低,着纸面有深有浅,运行时有快有慢,这就形成笔画的刚柔、粗细、流畅、枯涩等等的变化。越粗自觉地理解和掌握提按运动的变化,对掌握笔法是很重要的。
  对于逆入回锋的问题,古人很重视。米芾说的所谓“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即笔画的起笔、收笔都要采取逆入回锋的笔法。所谓“三折笔”也是逆入回锋的一种运笔形式。逆入回锋的作用:一是使笔画起止具有完整性和力度。相反,笔画则容易如同火柴头着火一样,突然而来突然而止,力量无从表现。起收笔藏锋运笔,可以充分表现出力度,也有浮雕感,写出的笔画厚重健实。逆入回锋笔法要求中锋用笔,如果是偏锋就缺少浮雕感和力度。二是逆入回锋使笔画具有姿态。抡笔逆锋而入,转笔而顿笔或蹲笔而锋回,一去一回一顿就产生多种多样的笔痕姿态,回转停顿的时间长短和笔锋所占面积的大小、露锋或藏锋等的不同,形态也就各异。一个字的重要笔画,如中心竖画、长的横画、长的撇、捺等,是最需要或最值得注意逆锋回锋笔法之处。因为这些笔画是一个字的重要部位,这些地方表现出来的姿态、力感和浮雕感影响着整个字的形态美。当然,有的书家写中心横画时也有用顺锋而入笔的,如欧字、赵字的横画往往都是顺锋而入,那也是笔画的一种姿态。
  由于提按的轻重、深浅、快慢的不同和方向的转换,使锋毫着纸面积、停顿时间、回转幅度、藏锋露锋等引起字的姿态的千变万化。因此要十分细心掌握笔毫的使用。

参考资料:石华《书法基础知识——笔法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18
练习运笔的话还是练篆书比较好,李斯的《峄山刻石》不错,另外最关键的当然是自己平时多加练习了
第2个回答  2011-12-22
肯定要从基本笔画入手,如果天赋高点理解得快,入门很快的。
第3个回答  2011-12-18
用五指运笔法,这是最好的运笔方法。其次的就是想怎么运就怎么运,只要你能写出好字那就OK了。五指运笔法你可以在网上查到的,这我就不多说了。
第4个回答  2011-12-24
看字帖,建议在网上搜索“每日一字”
第5个回答  2011-12-31
从基础练起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