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中,朱棣为什么要五次亲征漠北?

如题所述

电视剧《大明风华》是从朱棣将侄子建文帝赶下帝位,朱棣谋朝篡位拉开序幕的,当然历史上朱棣的帝位也确实就是这么来的。不管是在电视剧中,还是在历史上,朱棣都是一个得位不正的帝王。朱棣既然不能完全抹去他谋朝篡位的过去,那他就只能做一个不逊于开国之君的帝王,去淡化那段得位不正的历史。而朱棣五次亲征漠北,就是为了他建立丰功伟绩的私心。

朱棣原本是明朝开国帝王朱元璋的第四子,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早逝,如果不是朱元璋偏爱太孙朱允炆,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那么这帝位说不定就有可能是朱棣的。可惜最后朱元璋还是将明帝国将给了太孙朱允炆,朱棣不是没有认命过,也许曾经他也甘心在北方做他的一方诸侯燕王。可朱允炆上台后,太年轻又心急,登基次年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削藩,于是朱棣开始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兵谋反。

电视剧《大明风华》的故事便是从朱棣起兵谋反开始的,朱棣登上帝位之后,与年幼的朱瞻基在紫禁城屋檐上对话,朱棣哭着长叹一声对孙子朱瞻基说,自己是千古不易的贼了。电视剧中朱棣说这个话时的心情,倒也确实符合历史。朱棣在位22年,明朝迎来了永乐盛世,可以说朱棣不是一个昏君,虽然他不够仁慈,甚至有些残暴,但作为帝王来说,他是合格的,也是优秀的。当然如果没有起兵夺位这段历史,朱棣的履历就完美了。也就是说朱棣是个优秀的帝王,可他的履历不够漂亮,他不是天选之子,或者说他的人生是有污点的。

在封建社会的法统礼教面前,朱棣这谋朝篡位乱臣贼子的帽子是别想摘下来了,即便他是帝王,封得住史官们的笔,也堵不住悠悠众口。等于说朱棣坐上帝位之后,只能更加勤奋,勤奋到不能有一点倦怠,让这盛世出现波澜,不然他这帝王坐不稳不说,他还会被史官们钉在耻辱柱上,世世代代被臭骂。合着别人做帝王吃喝玩乐,只要不把帝国给玩灭国了都成,如果稍微努力勤勉点,还能被世人歌颂。可他朱棣做帝王就只能玩命的勤恳,谁叫他这是夺回来的江山,他是个偷了别人东西的贼,世人都在看着朱棣,他要是做得不好,那么就会有人取而代之,所以他只能累死累活开创盛世,让这帝国兴盛不败,这样他这个不是正统出身的帝王才能稳坐帝位。

也许世人也认可了朱棣的能力,但与他夺位相比,最多扯平。也就是说他朱棣忙活几十年,最后不过就是一个功过相抵。要站在朱棣角度想想,确实挺憋屈的。像朱棣之才的后继之君,放在哪朝哪代都是可以让帝国大放光彩之君,成为一代明君受后世膜拜。只是因为那场夺位之变,合着他这几十年的勤恳就是帝王的本分,无功也无过。而且建文帝也只在位四年,他还没来得及有些建树就被朱棣给弄下台,朱棣不管建树如何,都没法跟建文帝相较。这没有对比,就更加没法去衡量当初那场兵变夺位的意义与价值,再加上建文帝仁厚,也就是说朱棣想用盛世完全洗白自己也比较难,正如电视剧中朱棣的那句话一样,他是个千古不易的贼。

最后还是北方草原的蒙古人给了朱棣最后一个希望,蒙古人虽然被明帝国赶出了中原,但他们也回到了草原老家,在北方他们的势力也在慢慢壮大,正如曾经他们入侵中原时候一样,对于明帝国来说,将来蒙古人会是最大的隐患。虽然朱棣统治时期蒙古人势力不足为患,但如果朱棣可以重创蒙古,或者灭掉蒙古,那么明帝国便可有千秋万代的太平盛世,而朱棣也会成为明帝国开疆辟土之君。这种功绩就算是他老爹朱元璋都没有做出来,就更别说那个被他打败,赶下帝位的侄子建文帝。如果他真的可以做到,那么他不仅是明君还是可以与开国之君相比的帝王。这种丰功伟绩,朱棣就不会只有一个功过相抵的结局,而他那场兵变夺位也会被淡化。

正是因为朱棣这样的私心,所以他才会在位期间五次亲征蒙古。当时明帝国也才建国几十年,从朱元璋时期就有不间断的对蒙古作战,明帝国其实不是能完全能承担起朱棣北征的费用,但朱棣建功心切,因此才会有五次亲征漠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12
因为北方的元朝残余势力一直是明朝的心腹大患,所以朱棣不得不多次亲征漠北打击残余的元朝势力。
第2个回答  2020-02-12
大明风华中,朱棣要亲五次亲征漠北,是因为漠北很难攻打下来,所以他需要去亲自作战打下,以示自己的能力和忠心。
第3个回答  2020-02-12
因为当时平定漠北对明朝真的很重要,朱棣更是需要这场战争的胜利来树立自己的威信
第4个回答  2020-02-12
有力的回击了蒙古部各族的骚扰,北方边境得以安宁。实施安抚政策,加快了汉族人民和蒙古人的融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