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放灯赏灯是传统习俗,它从何而来?

如题所述

据说是一个皇帝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喜欢出宫游玩,所以让百姓家都亮起灯笼,这样每年的正月十五百姓也都一起放灯赏灯。

《元宵节》是2000年前的中国传统节日。传说元宵节从《秦朝.东汉明帝时期》明帝开始捍卫佛教, 听说可以看到佛陀,并且为了照亮佛陀下令在宫殿和寺庙中点燃夜晚,佛陀,士族人在发光,将来,这个佛教庆典节日逐渐形成了盛大的节日。

在汉武帝统治时期,泰王的牺牲定于农历1月15日。 司马迁创建“瓷砖日历”时,元宵节被确定为主要节日。由于下一个元宵节的不断发展,光明节的时间越来越长,唐代元宵节是在商朝前后的日子,宋朝是在十六世纪后的两天加入的,明朝从八到十八天延长到了十天。

在清朝满族进入了主要的中原之后,不再举行灯会,但民间灯笼仍是传道人。日期已缩短为5天,并将一直持续到这一天。元宵节后又增加了一个猜想谜语,也叫谜语,出现在宋代,元宵节期间的首都临安是灯的爱好者,许多人都猜到了这个谜。鼻子是一个谜题的开始,这个谜题写在纸质便笺上,附在一个人的猜测的七彩灯光上。谜语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很受欢迎,因为它们可以激发智慧和注意力。

随着时间的流逝,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许多当地的节日也增加了活动,例如玩龙灯,玩狮子,踩高跷,打和敲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7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23
相传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的缘故
第3个回答  2019-09-24
是民间人们对未来祈求美好的祝愿,从古至今都有。
第4个回答  2019-09-23
元宵放灯赏灯是传统习俗,肯定是从古代传下来的,这个习俗我们都喜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