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球虫病的病原和流行特点是什么?主要症状和防治措施是什么?

如题所述

病原和流行特点球虫寄生于猪肠道的上皮细胞内引起的寄生虫病。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致病种,引起仔猪下痢和增重降低。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或带虫者。艾美耳属有12个种可感染猪,我国北京地区发现有7个种。一般认为,蒂氏艾美耳球虫(Eimeria debliecki)、粗糙艾美耳球虫(E.scabra)和有刺艾美耳球虫(E.spinosa)致病力较强。
除猪等孢球虫外,一般多为数种混合感染。受球虫感染的猪从粪便中排出卵囊,在适宜条件下发育为孢子化卵囊,经口感染猪。仔猪感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摄入的卵囊数量和虫种。仔猪群过于拥挤和卫生条件恶劣,便增加了发病的危险性。猪球虫病不论是规模化方式饲养的猪,还是散养的猪都有发生。猪等孢球虫流行于初生仔猪,5~10日龄猪最为易感,并可伴有传染性胃肠炎、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的感染。被列为仔猪腹泻的重要病因之一。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猪等孢球虫的感染,以水样或脂样的腹泻为特征,排泄物从淡黄到白色,恶臭。病猪表现衰弱,脱水,体型小,时有死亡。组织学检查,病灶局限在空肠和回肠,以绒毛萎缩与变钝、局灶性溃疡、纤维素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并在上皮细胞内见有发育阶段的虫体。
艾美耳属球虫通常很少与临床球虫病有关,但他们发现于1~3月龄腹泻的仔猪。该病可在弱猪中持续7~10天。主要症状有食欲不振,腹泻,有时下痢与便秘交替。一般能自行耐过,逐渐恢复。诊断方法用漂浮法检查随粪便排出的卵囊,根据它们的大小、形态和经培养后的孢子化特征来鉴别种类。然而,在最急性感染,诊断必须依据小肠涂片和组织切片发现球虫的发育阶段虫体,因为猪可能死在卵囊形成之前。防治措施预防主要基于控制仔猪食入孢子化卵囊的数量,使建立的感染能产生免疫力而又不致引起临床症状。良好的饲养方法和管理措施及卫生条件,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新生仔猪应喂给初乳,并保持在清洁而干燥的场地,饲槽和饮水器应保持干净,防止粪便污染,尽量减少因断奶、突然改变饲料和运输产生的应激因素。在采取各种管理措施的情况下,动物还有可能发生球虫病时,就应使用抗球虫药进行预防。磺胺类药物、莫能菌素、氨丙啉等对猪球虫有效。母猪在产前2周和整个哺乳期,饲料内添加250毫克/千克的氨丙啉,对等孢球虫病可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