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舍的妻儿在其晚年与老舍撇清干系?

如题所述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内局势不大乐观,老舍重返齐鲁大学任教。

同年11月,他只身奔赴武汉。胡絜青则带着孩子去北京照顾老舍的母亲。

抗日战争时期,老舍算是个坚定的抗日分子,担任过文艺界抗敌协会的职务,后来随文协迁往重庆。

这期间,两夫妻过的一直是两地分居的生活。

1942年,老舍的母亲去世,老舍都没能回去奔丧。胡絜青很想带着儿女跟老舍团聚,但当时大半个中国都被日军占领,很多地方炮火纷飞、危险重重。1943年秋天,老舍的挚友老向从重庆赶到北平,专程来接母子四人南下,而老舍本人并不知情。

在老向的帮助下,胡絜青带着三个孩子开始了千里寻夫的壮举。从北京到重庆,他们一共走了一个多月,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的盘问、恐吓、危险、空袭,终于安全到达。

一家人到达重庆以后,老舍却没有表现得很欣喜,只是跟朋友说了一句:“既然来了,就让他们过来吧。”

老舍的这个反应,其实很耐人寻味。

很多年的时间里,老舍的后人并不想让世人看到老舍身上的道德瑕疵,所以一直努力营造老舍很冤、跟妻子伉俪情深的形象。

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老舍当时在重庆有情人,名叫赵清阁,甚至已经跟老舍在重庆公开同居了,两个人一起从事创作,共同署名。后来,胡洁青得到消息,万里迢迢,辗转三个月到重庆冲散了这对野鸳鸯。


赵清阁

知道这个事实后,你还觉得胡絜青的千里寻夫感人么?更多的,是一种心酸和狗血吧?

在炮火纷飞的年代,他把自己的亲妈交给了结发妻子去孝顺、养老送终,把三个年幼的孩子扔给妻子独自照顾、抚养,自己却在相对安全的大后方重庆跟小三公开同居。

胡絜青到重庆后,赵清阁便“逃离”重庆,去了上海。老舍恋恋不忘,竟“追”到了上海。一个月后,胡絜青也“追”到了上海。老舍跟小三的故事,和所有出轨男人经历的剧情一样俗套。抗战结束后,老舍受美国国务院的邀请赴美讲学一年,并出版了《四世同堂》等书。

老舍赴美后,小三赵清阁创作过一个短篇小说,几乎就是在写自己。

小说里写了一个有妻儿的教授爱上了未婚少女。抗战胜利后,少女悄然离去,并留下一封婉拒书。教授读完这封信,离家出走,去上海寻找少女。而少女还是顾忌教授有家室,当教授要求与少女一起离开上海时,少女下定决心悄悄地离开了。老舍的确有邀请过赵清阁的,他曾写信给她:“我在马尼拉(菲律宾)买好房子,为了重逢,我们到那儿定居吧。”

赵清阁没有答应,她给他回了八个字:“各据一城,永不相见。”

老舍的婚外情,胡絜青能不知道么?

她肯定知道,我们甚至可以想见她度过了多少个辗转难眠、痛心疾首、痛哭流涕的黑夜。她也是当年的高材生,曾经师从齐白石,画得一手好画,可老舍不是很爱她。


胡絜青的画


老舍去美国,码头送别的人是赵清阁;他在美国讲学期间,心心念念的还是赵清阁。面对这一切,胡絜青的感受可想而知。我估摸着,她的心也是一点点凉下去,直至凉透了。

关于老舍之死,舒乙几乎把这事儿全部推给了“文革”。

的确,如果没有“文革”,老舍可能还可以继续当他的官,搞他的创作。只是,一想起老舍和妻子胡絜青的关系,我就觉得老舍的死,几乎是注定的。

有一个流行的说法是,当时老舍的家人跟他彻底划清了界限。老舍被批斗得奄奄一息回到家,家里人不让他进门,甚至连水都没有给他喝一口。

一位老作家还记得看过胡絜青当时揭发老舍的一篇大字报,内容就是老舍出轨。老舍被斗被批,处境最困难、最险恶、最需要亲人谅解扶持来熬过关的时候,他的妻儿也弃他不顾,与他划清界限。这可能才是导致他最终投湖自杀的原因。

然而,我们却也不忍心太过责怪他的家人。

站在老舍妻儿的角度想一想,这个丈夫和父亲一直以来跟老婆孩子聚少散多,抗战时期不管一家老小在战区的死活,自己在相对安全的城市里和小三出双入对。跟小三分手之后,依然藕断丝连……他们如何不心伤?老舍和家人聚少散多,和妻儿的感情一般,再加之过去那段婚外情,让他备受妻儿记恨,所以,当他遭难时,妻儿的冷漠可以理解。

四世同堂剧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1
老舍在抗日战争时期,把老母和三个孩子丢给妻子胡絜清照顾,胡絜清孝顺婆婆,并养老送终,独自照顾抚养三个孩子,自己在重庆和赵清阁公开同居,胡絜清到重庆后,赵清阁离开重庆去了上海,老舍就追到上海,胡絜清也追到上海,由于老舍的婚外情,在文革时期老舍被批斗,妻儿与他撇清关系,老舍绝望的投湖自杀。
第2个回答  2020-04-06
老舍无耻是真的,我曾经痴迷于他对文学的造就,认为他是个三观极正,富有情怀和社会责任的人。
他一来,在文章中写到:“世界上还有比怀孕的少妇更可怜,年轻的母亲更可爱的吗?对于生儿育女,做丈夫的有什么功劳呢?”可现实中的他,在动荡时期,抛下了有三个月身孕,行动不便的妻子,只身一人奔赴武汉。
试问在坐各位有多少是做母亲的人?有了身孕,得不到好的休息,丈夫关爱,还要为丈夫年迈的母亲操劳,为了一群小孩的生计而奔波。
而此时的老舍,却因为愚蠢的惺惺相惜,与自己的同事暗生情愫。
而老舍,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摇摆不定的感情懦者,给不了夫人举案齐眉的生活,也给不了情人一个恰当的名分。
甚至连情人赵清阁在事后发表的一篇短文其中有抹黑原配夫人的意思他也不管不顾。
老舍两边的好处都想讨要,他希望妻子对他的婚外情不管不顾,踏实照顾长辈和小孩,也希望情人可以不求名分,做他一辈子的亲人。
等同于抛妻弃子的行为,和公开婚外情。这种男人,家人会与他撇清关系也算情有可原。
也许老舍确实极具文采,可我认为,文章再好也只是说,难得的,是做。沉浸与美好幻想,却无法参透现实生活。在两个女人之间迂回不定,他的结局几乎是必然。
个人作风比文采更加重要,自己写的东西却做不出来该做的事。那么说再多也都是狗屁,荼毒人心。
第3个回答  2019-08-21
说白了,都是文化大革命闹得,为了自保或者为了家庭,好多人都是万不得已才这样做的,理解一下吧。
第4个回答  2019-08-21
这大概与当时的运动有关,撇清关系也是无奈的选择,如果不这样,那就可能面临生活工作无法落实,生活直接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