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防伪措施?

在古代他们是怎么还防伪的?

从古至今,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老祖宗们也是想尽了妙招来防伪。正是这漫漫历史长河里,人类智慧的不断积淀和发展,才有了当下发达的防伪技术。那么,古代的人是怎么防伪的呢?

虎符相合

秦未统一天下前,四处割据,战乱不堪,掌握军权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以发号施令,调兵遣将。为了防止有人假传军令,古人发明了“虎符”,铜铸虎形,背刻铭文,分左右各半。帝王派兵之前将完整的虎符一分为二,其中一半交由主帅。

精巧之处在于,两半专门设计了“子母扣”,验证时必须完全吻合,成为第一层防伪。虎符上面,制作有不规则的凸起、凹点和纹路,如同密码,成为第二层防伪。此外,虎符上还有错金铭文,就是先在上面刻好阴文,再将金丝嵌在阴文之中,最终将整体打磨光亮,形成铭文。有了这几重防伪措施,别人想要伪造虎符,就没那么容易了!

签字画押

通讯不发达的古代,书信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每个人字迹差异,特征不同,古人日常生活中采用简单的字迹防伪,而在商业贸易和法律中,又上升到签字画押防伪术。

虽然,彼时没有现代高超的指纹识别技术,聪明的人们却已发现,每个人的指纹和掌纹不一样,于是成为身份的一种标识。古人商品交易的字据、认罪伏法的罪状,都要签字、摁手印。这种方式,我们现在也还在延用呢,无非就是,数据库从纸上演变到了网上。

书画防伪

唐代文人墨客众多,诗词书画艺术独领风骚。为了证明“原创”,许多书法家、画家会在作品上做一些暗记或者盖上专属印章。据传,唐代画家戴嵩擅于画牛,一次在水塘边观察牛时,发现牛的眼睛中有一个牧童的影子,于是后来他画的牛眼中都有不易察觉的小牧童,和当今的微缩技术十分相似。

用这种方法的艺术家,不止戴嵩一人。许多书法家也会雕刻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印章,在完成作品时盖上。

古人的“身份证”

最早的“身份证”出现在秦国,商鞅发明了“照身帖”,竹板上写有持证人的姓名、职业、画像和公章。据说,商鞅逃亡时也正因为拿不出自己的“照身帖”,遭人举报被抓。

到了唐代,“身份证”式样丰富起来,免符、鱼符、龟符、龙符等。其中,鱼符最为流行。鱼符分左右,左符放在内廷,作为存根,右符由持有人随身带着,作为身份证明。宋代高承编撰的《事物纪原》中曾有记载。

为防止“身份证”被盗用,还发明了个防伪标记——给鱼符配个鱼袋或制作不同质地的“身份证”来代表不同的人,有符的同时,还必须有袋才能证明身份。后来,武则天改鱼符为龟符,唐诗中有: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这里面的金龟婿就是指拿着金龟符的人。

纸币防伪

古代没有安全线、水印等防伪技术,钱币是如何防伪的呢?宋代商品经济发达,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在四川发行。为了防止假钞,宋代选用 “楮皮”川纸专门用于印钞,不准民间采购——这就是特殊纸张防伪法。

交子图案“用屋木人物”组成,外做花纹边框,图形复杂,造假者不易摹仿。后来,又用红、蓝、黑等色,套印花纹图案及官方印章,这大约就是双色及多色套印的开始——图案防伪法。

到了元代,纸币不仅采用特殊材质、特殊图案和管理机构的印章,还在中央明显位置印上了“伪造者斩”的警示语,起到震慑作用。

商标防伪法

随着商品经济的萌芽和发展,一些初级的“商标”也出现了。据传,宋代有个名叫任一郎的鞋匠,技术高超,生意红火。但是,很快就出现了假货扰乱市场,为了打击假冒伪劣,任一郎在制作的鞋子里面藏了一块布条,布条上不仅写着鞋子的制造时间,还有相应的编号,简直就是现代的防伪商标啊。这一“商标防伪法”,也被商界模仿。

在古代,也陆续出现了一些立法打击假冒伪劣。比如唐朝,对食品安全监管就有较为全面的监管,对造假者制定了详细的惩罚措施,甚至还有“退货”制度。

水印

明清时代,防伪技术就更高端了,尤其是对“圣旨”的防伪。圣旨的布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丝锦,绣法精妙,圣旨两端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绢布上印满祥云图案,就像今天的防伪水印一样。而且,所有的圣旨开头的第一个字,必须是印在右上角第一朵祥云上。为了表明圣旨的真实性,还会加盖皇帝的印章。印章的材质、印文篆法、布局都极为精细,除非盗用,一般难以伪造。


密押

清代的晋商采用了密押技术以防伪。密押,简单说就是一种汉字代表数字的密码法。设定一套看似不相关的语言体系,外人看来是不知所云的天书,实则暗藏玄机,可以通过一定规律读出日期、银两数量等等隐秘情报。隔一段时间,密押还会变更,增加破译难度,从而达到“防伪”效果。

例如,日升昌票号自1826年至1921年的九十五年间总共换了三百套密押,据史料记载,没有发生过一起被冒领的现象。

从这些历史防伪故事上,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技术都在设立“门槛”,防止被复制和模仿。然而实际上,哪怕是如今,大多数防伪技术仍旧没有真正实现“易于识别,难以模仿”的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2
古代一般来说是没有什么防伪措施的,他们基本上都是靠签名了。
第2个回答  2019-07-02
比如说银子底下会打一个印,一般用于富贵人家,然后看以前的人判断金银是否属实,就会用嘴咬一下。
第3个回答  2019-07-02
宋代选用“楮皮”川纸专门用于印钞,不准民间采购。从材料上杜绝了造假。那个时候就有这样智慧也挺不简单的
第4个回答  2019-07-02
古代防止收到假的金银一般都是用牙齿咬一下,咬不动的就是真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