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大小写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汉字的数字有小写、大写两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是小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是大写。他们的区别是:

1、应用领域不同:

小写数字一般见于非正式的文字中,书写笔画比大写数字简单且易书写,而大写数字常应用于文书、商业财务票据及正式或商业文件之上;

2、优缺点不同:

优点是:小写数字比大写数字书写方便、快捷;

缺点是:小写数字容易被修改做假(如数字一万填几笔可变成三万),而大写数字由于比小写数字笔画繁复,而不易被更改做假。

扩展资料

数字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数字起源于我国,史书上说中天皇君兄弟十三人,号曰天灵,其中一人发明了数字,发明数字: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卅、卌、百、千、万。

另一种说法是:数字是发源于古印度,被阿拉伯人用于经商而掌握,经改进后,传到了西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写数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30

小写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大写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银行票证、流动支票、实用发票、合同协议、账目单据等各类经济文本必须标明大写数字,成为了“约定俗成”的规则,大写数字不易被改动,记账等规范,防止后续作假,较为正式;而小写数字在日常生活便于记录,使用较灵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1 2 3 4 5 6 7 8 9 10
Ⅰ Ⅱ Ⅲ Ⅳ Ⅴ ⅥⅦⅧⅨ Ⅹ

这就是区别 。。

下次记得把问题问清楚哦,不然没人知道你啥意思。追问

我的意思是汉字里面既然有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样的汉字,为什么还要有“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这样的汉字,它们分别使用在什么场合,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它们,以及它们的来历?还有这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是只在大陆用,还是港澳台和其他使用汉字的地方也使用?

追答

呵呵 ,你不说我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搜了一下。。如下。。

汉字中有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相对应的大写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萬”。金额大写数字的广泛应用,是防人篡改数字进行经济犯罪而采取的有效措施。那么,大写数字究竟是谁发明的呢?

一说:明朝初年,一起涉及12名高官,6个部的左右侍郎的重大“郭桓贪污案”,就是利用空白账册大做假账,通过篡改数字大肆侵吞钱粮,累计高达2400多万石,这个数字几乎和当时全国秋粮实征总数相当。朱元璋对此大为震怒,下令将郭桓等同案犯几万人斩首示众,同时制定了惩治经济犯罪的严格法令,并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把汉字中的数字改为了难以涂改的大写,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等,被称之为中国历史上金额数字大写的首创。

二说:据明末清初考据家顾炎武考证,武则天不但把国号“唐”改为“周”,也制造出很多汉字,那一时期所立的石碑,上面多有大写数字。而且诗文中也常见大写数字,如白居易的宋版《白氏长庆集》中《论行营状请勒魏博等四道兵马却守本界事》有这样的记述:“况其军一月之费,计实钱贰拾漆(柒)捌万贯。”顾炎武在所著《金石文字记·岱岳观造像记》中明确表露了自己的推断:“凡数字作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由此得知,武则天的“自制字”——汉语大写数字,比朱元璋早了近700年。

也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写数字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出来的,陆续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武则天承袭了民间的写法,大量使用大写数字,使之广泛化,普及化;朱元璋出于国家对经济领域的整饬,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强制性实施完整的大写数字,从而完善并规范了大写数字的应用。

到了现代社会的今天,银行票证、流动支票、实用发票、合同协议、账目单据等各类经济文本必须标明大写数字,已经成为了“约定俗成”的规则,而且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金融机构又开发应用了电子支付密码、指纹智能验证、特定身份识别等更为复杂的防伪技术,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国家财产和私人资金的保密性与安全性。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5-12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123456789
10
第4个回答  2011-09-14
什么意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