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

如题所述

一、通假字:

1、阙,通“缺”,缺点。

2、有,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

3、信,通“伸”,伸张。

二、古今异义词:

1、猖獗,古义:失败;今义:嚣张

2、顾,古义:拜访;今义:照顾

3、凡,古义:总是;今义:平凡

4、孤,古义:尊称;今义:孤单

5、用,古义:因此;今义:使用

三、一词多义:

1、效:

A、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动词用作名词,效力的机会)

白话译文: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

B、不效,则治臣之罪。(功效,成效)

白话译文: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

2、遗:

A、以先帝遗德。(遗留)

白话译文: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留给)

白话译文: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

3、论:

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定)

白话译文: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

B、每与臣论此事。(谈论)

白话译文: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

出处:三国时期·诸葛亮《出师表》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蜀章武元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蜀汉建兴元年(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建兴五年(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即这篇《出师表》。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藏器待时。建安十二年(207年)十月,刘备三顾茅庐,始出。

诸葛亮对他纵谈天下形势,并建议刘备联合孙权,抗拒曹操,以益州为基地,兴复汉室,此后一直佐刘备。建安十三年即联孙权,在赤壁打败曹操,取得荆州,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拜为丞相。

建兴元年(223年)刘备死后,后主刘禅袭位,诸葛亮尽心托孤,被封为武乡候,主持朝政。诸葛亮志在北伐,于是东连孙吴,南收孟获,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诸葛武侯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通假字
陇: 通“垄”
夫:通“甫”
已:通“以”
信:通“伸”,伸张

古今异义词
古意 今意

猖獗 古义:失败 今义:嚣张
顾 古义:拜访 今义:照顾
凡 古义:总是 今义:平凡
孤 古义:尊称 今义:孤单
用 古义:因此 今义:使用

出师表
出句 古今异义词 古义 今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秋 时 指四季中的秋季

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 扩大 指商店开始营业

引喻失义 义 适宜,恰当 正义,意义

陟罚臧否 否 恶,坏,批评 表示否定

此先帝所以兴隆也 所以 ……的原因 表示因果关系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现指品质低劣

猥自枉屈 猥 辱,有降低身份之意 卑鄙下流

庶竭驽钝 庶 希望,期望 众多

晓畅军事 晓畅 精通,熟练 通顺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恨 痛心遗憾 十分憎恨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 感激 感动 感谢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偏私 偏袒和私心 照顾私情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布衣 平民 用布做的衣服

先帝知臣谨慎 谨慎 严谨而慎重 小心慎重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涕 眼泪 鼻涕

通假字:
必能裨补阙漏 (阙 通“缺”,缺点)
一字多义:
效: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动词用作名词,效力的机会)
2.不效,则治臣之罪(功效,成效)
遗:
1.以先帝遗德(遗留)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留给)
论:
1.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平定)
2.每与臣论此事(谈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9-1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