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歌曲的特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蒙古民歌既有风格上的统一性,又有地区色彩的多样性。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在内蒙古地区大致形成了五个地域性风格色彩区:呼伦贝尔风格区、科尔沁风格区、锡林郭勒风格区、鄂尔多斯风格区和阿拉善风格区。

大体上来说,呼伦贝尔民歌多华彩重装饰;科尔沁民歌旋律平和流畅、蕴藉深沉;锡林郭勒民歌苍凉而古朴;鄂尔多斯民歌旋律活泼跳荡、大起大落;而阿拉善民歌则显得沉着而有耐力。各风格区之间既有音乐风格上的重叠,也偶有交错现象。


扩展资料:

蒙古歌曲的发展历程

自古以来,蒙古人素以能歌善舞而著称。作为一个勤劳勇敢的伟大民族,他们不仅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也创造了灿烂的草原文化。在绚丽多姿的草原文化中,蒙古民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民歌不仅是蒙古族音乐艺术的基础,而且也是整个蒙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民歌堪称草原上盛开的一朵最鲜艳的艺术之花。蒙古民歌反映生活深刻、广泛,具有独特而鲜明的特征,有着极其完美的艺术性,深受蒙古人民喜爱。蒙古民歌曲调优美、节奏舒展,在情感表达方式上朴实大方,深沉内在,带着强烈的抒情性和浓郁的民族风格。

蒙古族居住的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财富。尤其是蒙古民歌,其数量和种类之多更是令人惊叹,民歌在蒙古族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蒙古族广大劳动者创造了不同体裁的民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古歌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7-29
内蒙古地域辽阔,生活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演唱风格。因此,蒙古民歌既有风格上的统一性,又有地区色彩的多样性。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在内蒙古地区大致形成了五个地域性风格色彩区:呼伦贝尔风格区、科尔沁风格区、锡林郭勒风格区、鄂尔多斯风格区和阿拉善风格区。大体上来说,呼伦贝尔民歌多华彩重装饰;科尔沁民歌旋律平和流畅、蕴藉深沉;锡林郭勒民歌苍凉而古朴;鄂尔多斯民歌旋律活泼跳荡、大起大落;而阿拉善民歌则显得沉着而有耐力。各风格区之间既有音乐风格上的重叠,也偶有交错现象。

《辽阔的草原》——呼伦贝尔民歌多华彩重装饰

呼伦湖和贝尔湖格外晶莹,拨动她心弦的牧歌格外悠扬、动听……

在呼伦贝尔草原上,从远古时代回响至今的俗曲俚歌,象离离原上草,年年滋生,岁岁繁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呼伦贝尔民歌是流传在人们口头上、珍藏在人们心灵中的活生生的民族和部族史典、教材、伴友,是穿越时空界限的历史的脚步声和民族的心音。要想了解呼伦贝尔的全部历史,要想贴近或洞察呼伦贝尔草原人们的心胸,就应该详细品察这里的劳动人民世代创造的民歌。

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的少数民族在文化、宗教等方面有较多的联系,其民歌的基本形式也有相似之处。

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这三个少数民族民歌中的山歌、小调和舞蹈歌曲的特点是结构与曲调密切关连。

蒙古族民歌——巴尔虎“长调”表现了草原的性格,草原的色彩。

呼伦贝尔盟牧区广泛流传长调民歌,用蒙古语演唱,字少腔长,高亢辽远,节奏自由。歌词内容有怀念故乡、赞美家乡、倾吐纯真的爱情和歌唱社会主义祖国、歌唱共产党的领导等。巴尔虎长调充分表现了巴尔虎蒙古人宽广的胸怀,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性格和草原辽阔无垠的气势。广大牧民十分喜爱长调民歌演唱艺术,男女老幼在草原上放牧、挤奶等边劳动边唱,节日闲暇家人与邻里聚在一起,引吭高歌,抒发感情,自娱自乐。

有些古老的民歌如《辽阔的草原》、《四岁的海骝马》、《佳乎哎》、《长颈枣红马》等世代相传,久唱不衰。

《小黄马》《走马》《黑骏马》——锡林郭勒民歌苍凉而古朴

黑骏马

漂亮善跑的我的黑骏马哟
栓在那门外榆木的车上

善良心好的我的妹妹哟
嫁到了山外那遥远的地方

走过了一口——叫做哈莱的井哟
那井上没有——水桶和水槽

路过了两个——当成艾勒的包(家)
那人家里没有——我思念的妹妹

向一个牧羊的人打听询问
(只有)她运羊粪去了的消息

朝一个牧牛的人打听询问
(只有)她拾牛粪去了的消息

我举目眺望那茫茫的四野哟
那长满艾可的山梁上有她的影子

黑骏马昂首飞奔跑上那山梁
那熟悉的绰约身影哟却不是她

《思乡曲》《嘎达梅林》——科尔沁民歌旋律平和流畅、蕴藉深沉

长期广泛流传在内蒙古草原上的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反映了70多年前,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上的人们在嘎达梅林的率领下,为了反抗开垦草原,保护草原人民的利益而进行的一场不屈不挠的斗争:

《嘎达梅林》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
不到长江不起飞
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
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嘎达梅林,名那达木德(公元1892-1931),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人。1929年,该旗扎萨克达木汗王出卖旗里的土地并勾结东北军阀强行开垦草原,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赴奉天( 沈阳)告状,反而被捕入狱,当年越狱后,在“打倒测量局,不许掠夺民财”的口号下,率众起义,转战昭乌达盟、哲里木盟一带,队伍达千余人,终因寡不敌众,1931年战死在辽河。

鄂尔多斯民歌旋律活泼跳荡、大起大落

《森吉德玛》

孔雀虽美也比不上你美丽
大海无边也比不上你的情义
如果今生没有指望
啊 森吉德玛
来生也要和你结为夫妻

鄂尔多斯高原是蒙古的"礼乐之邦"。著名的"八白帐"(成吉思□的衣冠冢)便设在那里。因此,蒙古族古老的文化(包括音乐)和礼俗,在鄂尔多斯部蒙古人中保存得较为完整。例如14世纪产生的叙事民歌《成吉思□的两匹骏马》,至今还在流传着。

鄂尔多斯之所以形成一个单独的色彩区,还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首先,鄂尔多斯高原作为一个战略要地,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元代军事重镇察罕脑儿,就在鄂尔多斯境内。经元明时代的军垦,以至清朝末年的"移民实边",那里的农业生产较之内蒙古其他地区发展得更早、更充分些。这一点反映在音乐上,鄂尔多斯部蒙古人创造了大量的短调民歌。现今云南丽江地区的蒙古族人(元代入滇的蒙古军团的后裔)的民歌风格,之所以同鄂尔多斯短调民歌颇为近似,说明了鄂尔多斯短调民歌风格的形成,应上溯到元代。

其次,鄂尔多斯高原在历史上是一座大熔炉。一度雄踞于蒙古高原的匈奴、鲜卑人,在其后的漫长岁月里都融合在云中、陇西之地(现今鄂尔多斯高原及其周围地区)。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匈奴、鲜卑人在历史上消失了。但他们所创造的音乐文化却被生活在那里的各民族所继承,至今尚可以看到它的影子。例如,鄂尔多斯民歌中最常见的问答式上下句结构,便源于匈奴牧歌。

《金色圣山》阿拉善民歌沉着而有耐力

阿拉善、额济纳民歌的基本来源为:定居阿拉善所传唱的民歌;定居额济纳以后产生的民歌;从邻近盟旗及其它蒙古地区传入的民歌;少量的讽刺歌曲大多是从外地传入的。昔日宴欢这时不允许唱这类歌曲,而是唱古老的长调民歌,长调民歌内容有迎客、敬酒、喜庆、醒酒、宴终、送客、娶亲、嫁女、思念、祝愿、赞美、教诲等种类,歌词有较强的哲理性,内含礼仪、道德、和睦、友爱、团结、勤奋的思想。音调比较完整地保留了蒙古族民歌五音调式风格,还有少量的六声和七声调式。凡是阿拉善、额济纳长调民歌,唱时可以自由延长歌调。装饰音多,大多为不固定装饰音,可根据演唱情况随意增减,歌调结构多为两乐句子和两乐段体。歌词中感情词较多,歌词的反复也就比较多。民歌里还有一种固定的副歌,为论在何种宴会上,凡唱完任何一首民歌,紧接着都要唱副歌。

资料来源:常青§树 - 同进士出身 七级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蒙古族主要集中居住在内蒙古高原上,辽阔的草原畜牧生活培养了蒙古族人民勇敢、热情、直爽的性格,形成了蒙古民间舞蹈热情、骠悍、有力的基本风格特点。蒙古族民间舞通过模仿矫健的大雁、活泼多样的马步、热烈的摔跤舞和欢乐的挤奶等舞蹈语汇来反映他们热爱辽阔美丽的草原,热爱家乡,表达他们的美好情感。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15
音乐风格深沉,辽阔,悠远
第4个回答  2007-07-31
前两位答的都好棒啊 长知识!楼主给加分阿 5分太少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