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型人格”的孩子,作为父母该如何去引导?

如题所述

一、什么是“回避型人格”?

邻居的孩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几年他根本没有出过远门,也根本没有进行过社交。对于孩子来说,在家里是最安全的,也是最惬意的。他很喜欢拿起画笔将自己的心事表达在画纸上,更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的躲在卧室里,享受着父母仅仅把饭菜放在门口,等着自己饿了去拿。孩子不喜欢跟除了自己之外的任何人打交道,因为他会恐惧。有一次孩子在院子里玩耍的时候,我本想上前去打招呼,可是孩子却立刻调头就跑,连跟我说话的勇气都没有。从那时候我就已经知道,这个孩子的心理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因为不敢社交。

不敢社交的孩子就是回避型人格的典型特征,如果仔细划分什么叫做回避型人格的话,往往这类孩子有这几点特征。

1. 不喜欢与别人打交道,因为不确定对方是否喜欢自己。

2. 因为害羞和自卑展现出拘谨的状态。

3. 因能力不足,会在社交中自动展现出低人一等的状态。

4. 认为自己社交笨拙,害怕出错,因此不喜欢社交。

5. 不愿意参加有风险的事情,更喜欢一个人,因为这样比较安全。

综上所述,这就是回避型人格的典型特征。所以我们一定要及时的发现孩子潜在的回避型人格,因为这种人格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被动,更不喜欢接受一切。

二、为什么孩子会形成“回避型人格”?

圆圆曾经在跟其他小伙伴聊天的时候,发生过这样的一幕。起初,大家都在积极的讨论关于学校作业的问题,圆圆也有参加,因为大家聚在一起讨论作业,无非是想要让作业变得更加轻松。大家想到了一个这样的方案,那就是将习题分为5组,每个人做1组,然后大家在上课之前对一下答案,把其余4组的习题通过抄作业的方式做完,这样大家都很轻松。

虽然圆圆也很喜欢这样的方式,可是圆圆的学习成绩很差,一道习题也做不出来,因此得到了其他小伙伴的嘲笑。从此以后,圆圆便不太喜欢说话了,而且疏远了身边的伙伴。对于圆圆来说,被人指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孩子的回避型人格与被批评有着巨大的关系,批评会使得孩子自卑,会使得孩子害羞。当孩子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的时候,他们又怎么可能抬得起头来呢?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身边的伙伴只是引起孩子回避型人格的其中一部分,更多的来自于家庭。

三、“回避型人格”往往来自于家庭

王先生平常总会责备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的体能较差,王先生希望孩子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少年,所以每次回家之后,他都会督促孩子做50个蹲起和30个俯卧撑。孩子的体能的确不能够一次性接受这么多,可是王先生却指责道:“任何孩子都能做到,你凭什么做不到?”就是因为这句话,导致孩子开始变得自卑。每当与其他小伙伴接触的时候,他就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从而越来越堕落。

家庭的原因是回避型人格的根源,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会用最坏的脾气对待他们,使得他们越来越不自信,因此引发了回避型人格。

回避型人格是很可怕的,当孩子受到影响后,一定会显现的特别自卑,堕落,不喜欢与其他人相处。所以发现了孩子这些情况,一定要尽早的改正才是。

四、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克服“回避型人格”?

张女士知道自己的孩子很自卑,但她仍然会照顾孩子的感受哦,并且在孩子胆怯的时候会主动鼓励孩子克服困难。有一次孩子因为不敢跟新入学的同学讲话,张女士便抚摸着孩子的头,温柔的说道:“想交新朋友吗?”孩子点了点头却也摇了摇头,张女士很清楚孩子的想法,无非是不敢而已。于是张女士再一次温柔的说道:“我相信你可以的,因为这本就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交朋友,说几句话。如果失败了,也没有什么损失,对吗?”孩子听了之后,好像还真是这个道理。于是他不胆怯了,主动去找新同学说话。很快,两个人成为了朋友。

显然,当孩子拥有回避型人格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鼓励孩子,让孩子渐渐地摆脱回避型人格。自卑的孩子,更需要正视自己的自卑,这样才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我们可以将事情的后果告诉给孩子,让孩子知道后果并没有那么可怕。这种逆向思维的思考,反而会让孩子找到解决恐惧的办法,因为孩子一旦知道了事情的结果,反而不会那么害怕了。

所以我们应当了解孩子的心里诉求,然后给予鼓励。所谓回避型人格无非是不敢做出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已,因此身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以身作则,教会孩子面对一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5
一定要让他面对自己所做过的事情,即使在一开始会非常的痛苦,长时间的让他处于一个状态,孩子渐渐的也能够适应这样的形势,而且一定要让她明白,逃避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2个回答  2021-01-25
父母一定要经常的陪伴在孩子身边,多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正确的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培养坚强的性格。
第3个回答  2021-01-25
逃避型人格的孩子主要是缺乏父母的陪伴或者父母的关爱。这时就需要父母耐心的去和孩子进行交流,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