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二字,为什么由“九”字旁和“监”“介”组成?

如题所述

这个部首不是“九”,而是“尢”字底。
“尴尬”是连绵词,二字都是形声字,形旁是“尣”。“尣”,是什么意思呢?《康熙字典》:“‘尢’(wāng)字本作‘尣’,通作‘尩’。”而“尢”字《说文》解释为:“跛,曲胫(人)也。从大,象偏曲之形。”段玉裁注:“跛者,蹇也。跛者多由曲胫。”察其篆体,“尢”确实象“曲胫之人”。
尪:骨骼弯曲症,胫、背、胸弯曲都叫尪。尢(尣)的重文,或作尩、尫。《左传僖二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尫。”注:“巫尫,女巫也,脊病之人,其面上向,俗谓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为之旱。是以公欲焚之。”《吕氏春秋"尽数》:“苦水所多尩与伛人。”注:“尩,突胸仰向疾也。
看来,“尢(尣)”是一种残疾,“尢(尣)”字旁的字多与人骨骼弯曲之状态有关。“尴尬”应该都是后起义。“尴尬事”指“处境为难或棘手难处理的事情”,这是现代汉语的一个常用义。如《雍熙乐府》(十二)【行香子】“名利贪婪,世事尴尬,空使人白发髧鬖。”“尴尬”也引申为“不三不四,左右不是、没有着落”,如“我们不能不正视汉语的尴尬地位。”它的另一个常用义属方言,指“神色、态度不自然”,“老师颇为尴尬”一例即是。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24
这个部首不是“九”,而是“尢”字底。
“尴尬”是连绵词,二字都是形声字,形旁是“尣”。“尣”,是什么意思呢?《康熙字典》:“‘尢’(wāng)字本作‘尣’,通作‘尩’。”而“尢”字《说文》解释为:“跛,曲胫(人)也。从大,象偏曲之形。”段玉裁注:“跛者,蹇也。跛者多由曲胫。”察其篆体,“尢”确实象“曲胫之人”。
尪:骨骼弯曲症,胫、背、胸弯曲都叫尪。尢(尣)的重文,或作尩、尫。《左传僖二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尫。”注:“巫尫,女巫也,脊病之人,其面上向,俗谓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为之旱。是以公欲焚之。”《吕氏春秋"尽数》:“苦水所多尩与伛人。”注:“尩,突胸仰向疾也。
看来,“尢(尣)”是一种残疾,“尢(尣)”字旁的字多与人骨骼弯曲之状态有关。“尴尬”应该都是后起义。“尴尬事”指“处境为难或棘手难处理的事情”,这是现代汉语的一个常用义。如《雍熙乐府》(十二)【行香子】“名利贪婪,世事尴尬,空使人白发髧鬖。”“尴尬”也引申为“不三不四,左右不是、没有着落”,如“我们不能不正视汉语的尴尬地位。”它的另一个常用义属方言,指“神色、态度不自然”,“老师颇为尴尬”一例即是。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第2个回答  2022-06-24
这个部首不是“九”,而是“尢”字底。
“尴尬”是连绵词,二字都是形声字,形旁是“尣”。“尣”,是什么意思呢?《康熙字典》:“‘尢’(wāng)字本作‘尣’,通作‘尩’。”而“尢”字《说文》解释为:“跛,曲胫(人)也。从大,象偏曲之形。”段玉裁注:“跛者,蹇也。跛者多由曲胫。”察其篆体,“尢”确实象“曲胫之人”。
尪:骨骼弯曲症,胫、背、胸弯曲都叫尪。尢(尣)的重文,或作尩、尫。《左传僖二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尫。”注:“巫尫,女巫也,脊病之人,其面上向,俗谓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为之旱。是以公欲焚之。”《吕氏春秋"尽数》:“苦水所多尩与伛人。”注:“尩,突胸仰向疾也。
看来,“尢(尣)”是一种残疾,“尢(尣)”字旁的字多与人骨骼弯曲之状态有关。“尴尬”应该都是后起义。“尴尬事”指“处境为难或棘手难处理的事情”,这是现代汉语的一个常用义。如《雍熙乐府》(十二)【行香子】“名利贪婪,世事尴尬,空使人白发髧鬖。”“尴尬”也引申为“不三不四,左右不是、没有着落”,如“我们不能不正视汉语的尴尬地位。”它的另一个常用义属方言,指“神色、态度不自然”,“老师颇为尴尬”一例即是。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