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学记》中常考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如题所述

启发性原则,在名句:“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子之教,喻也”中可以体现,告诉学生道理而不强迫服从,严格要求学生但不压抑个性,启发学生思想但不将结论和盘托出。所谓“喻”,就是启发、诱导的意思。教育学生,要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
循序渐进原则,在名句:“学不躐等”、“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不陵节而施谓之孙”中可以体现,躐是超越、逾越的意思,说学习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能越级而进。孙指顺序,施教者杂乱无章施教而不按顺序进行,打乱了章法,就不可收拾了。陵是超越;节是限度,指的是不超越(学习者)现有的水平进行教育,这叫做循序渐进。
及时施教原则,名句:“当其可谓之时”,说教师应该抓住最佳教育时机,适时而教。
教学相长原则,名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说的是学习然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授然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困惑然后才能自强。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提高的。
课内外相结合原则,名句:“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按照一定的时间或季节进行正课的教学,休息的时候也必须有各种课外作业。
预防性原则,名句:“禁于未发谓之豫”,豫通“预”,学生的坏习惯没有养成时就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这叫做预防。
学习观摩原则,名句“相观而善谓之摩”,摩是切磋、观摩的意思,互相观摩而学习他人的长处,也就是切磋琢磨的意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