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的社会障碍主要表现

如题所述

1、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大学生进入新的环境,各方面都要重新开始适应和调整。如果对自己期望过高,压力过大,凡事患得患失,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持续性的焦虑、不安、担心、恐慌,并且还伴有明显的运动性不安以及各种躯体上的不舒适感。患有焦虑症的人,在其性格上也有一定的特点,大多胆小,做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对新事物、新环境适应能力差,遇上一定精神刺激,就很容易患焦虑症。
患有焦虑症的人,常感到无明显原因、无明确对象、游移不定、范围广泛的紧张不安;经常提心吊胆,却又说不出具体原因。患者过分关心周围事物,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使工作和学习效率明显下降。对焦虑症,一方面可进行药物治疗,一方面可进行心理训练,如各种自我松弛训练、气功、生物反馈疗法等,都有一定的效果。

2、抑郁症

抑郁症是大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悲伤、绝望、孤独、自卑、自责等,把外界的一切都看成“灰暗色”的。有的大学生对枯燥的专业学习不感兴趣,对刻板的生活方式感到厌烦,为自己学习或社交的不成功而灰心丧气,陷入抑郁悲观状态。长期的忧郁状态会导致思维迟钝、失眠、体力衰退等,对个体危害是很大的。大学生抑郁症比例较高,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他们对社会有各种强烈的需求,极力想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他们对社会的复杂缺乏认识,对自身行为的合理性和可能性了解得不够深刻,加上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稳定建立,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与心理防卫机能不成熟、不完善,因而很容易表现出抑郁的情绪和心境。

一般来讲,神经性抑郁症患者在病前大多能找到一些精神因素。如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学习中遇到重大挫折和困难,在公共场合中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等。该症的发生与性格也有一定的关系。自卑心一向很强的人,在受到挫折后,很容易产生失望、自卑而发病。性格不开朗、多愁善感、好思虑、敏感性强、依赖性强的人,在精神因素作用下,也容易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抑郁症的克服,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学会将自己的忧伤、痛苦以恰当的方式宣泄出来,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例如,倾诉、写日记、哭泣等等,都可以减少心理负荷。二是多与其他同学交往,尝试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开阔视野。三是有意识地参加一些实实在在的活动,如体育锻炼、文化娱乐活动等,将自己从苦恼中解脱出来。

3.强迫症

强迫症是指患者在主观上感到某种不可抗拒和被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存在。患有强迫症的人,明知某种行为或观念不合理,但却无法摆脱,因而非常痛苦。这种症状大多是由强烈而持久的精神因素及情绪体验诱发而来的,与患者以往的生活经历、精神创伤或幼年时期的遭遇有一定的联系。患强迫症的大学生多与其性格缺陷有关,如缺乏自信,遇事过分谨慎,生活习惯呆板,墨守成规,常怕出现不幸,活动能力差,主动性不足等。强迫症的根治是比较困难的。行为疗法对强迫动作有一定效果。向患者解释精神生活中的各种知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缓解症状有一定效果。

4、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也是大学生中极为常见的心理障碍。它的特点是容易兴奋,迅速疲倦,并常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引起神经衰弱的原因,是长期存在的某些精神因素引起大脑机能活动的过度紧张,使精神活动的能力减弱。有易感素质和不良性格特征的人,更易患神经衰弱。大学生神经衰弱的发生,主要是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良好的适应能力造成的,如学习负担过重、专业思想不稳定、个体自我调节失灵,对社会、对人生思虑过多,在家庭问题上、恋爱问题上犹豫徘徊等。所有这些,在患者头脑中产生强烈的思想冲突,使得神经活动过程强烈而持久地处于紧张状态,超过了神经系统本身的张力所能忍受的限度,从而引起崩溃和失调。对神经衰弱的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作息,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和体育锻炼,并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一般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8
大学生的文化层次较高,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比较重感情,因此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与其他社会交往不同的特点
  1.平等意识强。
  2.感情色彩浓。
  3.富于理想化。
  也正因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医学教育网
  一、以自我为中心
  很多大学生存在着过于浓厚的自我中心主义观念,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需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表现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为中心,恨不得让地球都围绕他的意愿转,服从于他。他们只要集体照顾,不讲集体纪律,否则就感到委屈、受不了。却不愿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服从他人及集体。这种人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却不知道自己也得尊重别人。总之,这些人心目中充满了自我,却唯独没有他人,信奉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问题出在自我意识过浓,走向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或者说个人主义思想严重。
  无疑,这种自我中心意识于他自己是极为不利的。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自我形象,也影响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以致被人厌恶、瞧不起。由于一门心思都放在蝇头小利的追求与意义不大的个人得失上,没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因而也不可能拥有好的人际关系。试想想,谁愿意与这样的人长期合作共事或终生为伴呢?可能说,这种人到头来得到的只是芝麻,而失去的是西瓜,真是得不偿失。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心理障碍[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据某咨询中心统计,大学生在各种心理障碍中,人际交往障碍表现最为突出,直接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人际交往是指人的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过程。一般来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或不适应是难免的,但如果个体的人际关系严重失调,人际交往时常受阻,就说明存在着交往障碍。大学生常见的交往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一)、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表现突出而常见,这是由青年期的交往特点所决定的。青年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开始了主动交往,但其社会阅历有限,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了解人的整体面貌,心理上也不成熟,因而人际交往中常又带有理想的模型,然后据此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知己,一旦理想与现实不符,则交往产生障碍,心理出现创伤。另一个是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的目的在于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是在互相尊重、互谅互让,以诚相见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而有的大学生却常常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常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自吹自擂、装腔作势、盛气凌人、自私自利,从不考虑对方的需要,这样的交往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二)、情感障碍
  情感成分是人际交往中的主要特征,情感的好恶决定着交往者今后彼此间的行为。交往中感情色彩浓重,是处于青年期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大特点。情感障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嫉妒与自卑。
  2.自负与害羞、孤僻。
  (三)、人格障碍。
  以上现象我们在校园中越来越常见,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办法
  一. 克服自我中心意识其关键在于改变自己的认识。
  首先要正视社会现实,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其各自的欲望与需求,也都有其权利与义务,这就难免会出现矛盾,不可能人人如愿。这就要人人正视客观现实,学会礼尚往来,在必要时做出点让步。当然应该承认自我的权利与欲望的满足,但也不能只顾自己,忽视他人的存在。如果人人心目中都只有自我,那么,事实上人人都不会有好日子过的。
  其次,从自我的圈子中跳出来,多设身处地地替其他人想想。以求理解他人。并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这样才可获得别人的回报,从中也可体验人生的价值与幸福。
  第三,加强自我修养,充分认识到自我中心意识的不现实性与不合理性及危害性。学会控制自我的欲望与言行。把自我利益的满足置身于合情合理、不损害他人的可行的基础之上。做到把关心分点给他人,把公心留点给自己。
  二、常见人际交往障碍的克服
  每个人在交往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义。
  (一)、提高认识,掌握技巧
  管理者要注意引导大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对人际交往形成一种积极的准确的认识,而不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尔虞我诈。同时加强交往技巧的培养,促使交往双方达到心理相容。为此,在人际交往中应尽可能地做到:
  1.肯定对方。人类普遍存在着自尊的需要,只有在自尊心高度满足的情况下,他才会产生最大程度的愉悦,才会对人际交往中对方的态度、观点易于接受。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自尊心极强,因而在交往中首先就必须肯定对方,尊重对方,这是成功交往的一半。
  2.真诚热情。人际交往中,若对方感到了你的真诚与热情,显然会得到对方肯定的评价。所以在交往中,不但需要充沛的热情,同时又坦诚言明自身的利益,显得真诚而又合情合理。这样,自然会得到对方的接纳,为成功交往架起了一道桥梁。
第2个回答  2020-10-19
到时常见的社会障碍的主要表现的话,我觉得可能是那个社会交往问题的吧,一般都是不喜欢交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