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护理新技术?

如题所述

护士护理新技术,有下面这十个技术。

沙袋固定装置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主要为无张力网片修补术,该手术所用时间短,恢复快,可降低术后疝的复发,但手术后血肿发生率较高,因此患者手术后医嘱予伤口压沙袋。
但是由于患者翻身或是侧卧,沙袋容易滑脱或是偏离位置,压迫止血效果不是很好,因此普外一科护士设计了一个沙袋固定装置。固定装置是在腹带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能够容纳沙袋大小的口袋,将沙袋放于口袋中,用尼龙粘扣封口固定,外层腹带粘扣扣好固定,能够很好的固定沙袋,即使患者翻身或取半坐卧位,沙袋仍然不容易滑脱或是偏离位置。

尿管固定装置
留置导尿是常见的护理操作,而多年来硅胶气囊导尿管固定法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其引起的并发症如泌尿系感染、尿道黏膜损伤、疼痛等也很是让临床护士困扰。
该科护士发明的尿管固定外固定装置将尿管置于大腿内侧,不接触床单,不易被粪便污染,阻断了细菌经尿道逆行进入膀胱的途径,减少了污染的机会,避免了因牵拉引起的阴茎头、尿道外口疼痛、溃疡等并发症,降低了脱管率,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贴心袖套
夏天天气热,患者不爱穿患者服,有需要心电监护的患者,袖带直接接触皮肤,患者不舒适还容易引起压力性损伤,给需要监测的患者做个棉质短套袖戴在前臂上侧,既可以保护患者皮肤,吸汗、舒适又减少交叉感染。每台心电监护仪配两个袖套。患者出院后袖套回收,和白大衣一起清洗消毒,留待下次使用。

护理人员识别标识
株洲市市中心医院患者在住院期间所有治疗护理都由专属责任护士完成,但在治疗护理集中的时段经常会有病人反映 “护士戴了口罩之后分不清谁是谁”。为了使患者更加容易识别自己的责任护士,该科制订了护理人员识别标识,让患者及家属方便快捷识别自己的责任护士。


心愿墙
寻一扇窗为提供美好诉求非常必要。设立“心愿墙”,以满足在院患者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以及出院患者对病友们的美好祝福,以及对医护人员的由衷感谢!

一次性无菌用品分隔栏
一次性无菌用品的使用,关系到临床护理安全,因此护士在使用一次性无菌用品前,应确保在有效期范围内。但有时把即将超过有效期的物品与刚刚上新的无菌物品混放在一起,结果有的物品还未用完有效期就已到,造成浪费。因此该科在一次性无菌用品框内设计一个分隔栏,规范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减少因过期造成的浪费。


为患者披棉衣
该活动由急诊室护士长肖坤发起,现在该院综合服务中心,每名接诊护士都会为来医院就诊、衣着单薄需要加衣御寒的患者免费租借军大衣。事件起于今年年初,急诊室护士张秋萍在转运患者时,看见患者衣着单薄,就顺手将自己身上的棉大衣为患者披上。事后,患者患者及家属再次专程回到医院为她赠送锦旗。由此,触发了“为患者披棉衣”的创意。5件军大衣由护理部出资购买,患者借用时只需登记,无需缴费或押金押物。投入使用至今从未丢失,患者均能主动归还。军大衣如无特殊脏污每周交洗衣房清洗消毒一次。

夜光贴
夜间熄灯后病室较黑,患者有紧急情况找不到呼叫器或床头灯,因此在呼叫器及床头灯上贴夜光贴,方便患者夜晚有情况时能及时找到床头灯及呼叫器,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患者需求卡
为解决和特殊病患的沟通难问题,护士将“患者出现频率高的需求”,手绘了一套暖心的“患者需求卡”。
打气筒
在病房一角设置免费使用的打气筒,为使用轮椅的患者和家属提供方表便。做到随用随取,随借随还,给陌生人以信任,给每个人以温暖。爱心打气筒自五月上墙至今,已经过去了六个月,从没发生过丢失的状况。

百宝箱
①切药小刀:由于心血管科患者有时服用的口服药是半片或四分之一片,有的药片比较硬,掰不开,因此百宝箱里放置掰药的小刀。
②一次性水杯:有许多患者首次入院未自带水杯,口渴或需立即服药者,因此百宝箱为患者提供了一次性水杯以备患者的不时之需。
③暖心小剪子:长期住院患者日常生活经常会用到小剪子,因此为患者提供了贴心小剪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