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甲午海战会失败?后来北洋水师有没重建?

如题所述

甲午海战清朝失败的原因有三:
(1)盲目自大,战前轻敌
在中日甲午海战前,中日两国海军的实力经过了一个动态的消长过程。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人认识到船坚炮利的威力,认识到加强海防和发展海军的重要性。洋务派封疆大吏曾国藩、左宗棠先后开办军工企业,创建船政学堂,制造军舰,培养海防人才。日本同样也领教了西方军舰的威胁,加上作为一个岛国,有更强的海防意识。特别是明治维新后,为逞其“海外雄飞”的侵略野心,海军建设方面由幕府时期的防守型转向了进攻型。

但总的来说,在中日之间这场历时将近20年的军备大赛中,中国海军长时期是跑在前面的。其间虽有中法战争中11艘军舰的损失,但是仍领先于日本。以至于到1889年,美国海军的报告中,认为当时中国海军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九位。相对强大的海军,对日本有明显的威慑作用,朝鲜1882年的“壬午兵变”和1884年的“甲申政变”,中国海军都快速出动,日本发现难以抗衡,阴谋计划也随之失败。在购进了镇远、定远两铁甲舰后,李鸿章更是沾沾自喜,甚至还满怀自信地言道:“综合海军战备,尚能日新月异……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可动摇之势。”

但日本在朝鲜冒险计划的失败,深感海军力量的不足,更加加快了海军扩充的步伐。日本政府制定了长期的海军装备发展计划,最大限度的增加了海军军费。为了将来在战场上与中国海军对抗,日本还专门斥巨资建造了巨炮口径大、航速快的三艘海防舰。

对于日本海军在中日海军军备竞赛后几年加快发展的事实,清政府不仅是“不屑一顾”,无视战争迫近的威胁,反而放慢了对自身海军建设和发展的步伐。

(2)大战迫近,草率行事
当清政府也意识到中日之间的这场海战不可避免之后,虽然在战前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以增强北洋水师的力量(特别是在广东的广甲、广乙、广丙三大主力舰调归北洋海军),但这些增援力量本身就是破败不堪、装备极差、毫无战斗力可言。以至于当时已是海军行家的丁汝昌在经远号上发出的一封家书道这样写道:“海战只操三成之权,盖日本战舰较多,中国只有北洋数舰可供海战。而南洋及各省差船,不特无操练,且船如玻璃也……”

至于其它方面,比如制定全面、详细的备战及作战计划等,清政府方面那就更不用说了,几乎是一片空白。

(3)两军对垒,实力不济
从双方实际投入战争的海军力量来看,北洋舰队加上从广东水师那里抽调来增援的广甲、广乙、广丙三艘排水量各1000吨的轻型巡洋舰,共有大小战舰船24艘,舰队总排水量为43000吨。

日本开战后则以主力组成联合舰队,驶离日本各海军镇守府,进驻朝鲜西海岸。到“九一七”海战前,经过三次整编后,共计26艘,其中装甲巡航舰1艘,海防舰2艘,巡洋舰16艘,炮舰6艘,鱼雷艇母舰1艘。总吨数约为55000吨。北洋舰队即使加上不能出海作战的运输舰和练习舰,无论是军舰数,还是排水量,均低于日本联合舰队。 从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对比(即:海军整体实力、战争投入力量、现场参战力量),都是敌强我弱。

综合以上三方面,甲午海战其实早已胜负已分,毫无悬念了~~
————————————————————————
关于北洋水师重建:
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海军精华尽失,原北洋舰队官兵被全部遣散,总理海军衙门及内外海军学堂全部撤停,清政府中的顽固派认为是办海军而招来了灾祸,主张韬光养晦,彻底停办海军,否则会“欲御侮反而适以招侮”。但在直隶总督王文韶等人的一力坚持下,清廷于1896年下令重建北洋舰队,并准备聘用原北洋水师总查琅威理回华教练,1898年戊戌变法时光绪帝更是提出“非添设海军、筹造兵轮无以为自强之计”。经过数年努力,至1899年,重建后的北洋舰队初具规模。同年4月,清廷任命叶祖圭为北洋水师统领,萨镇冰为帮统。

此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北洋舰队数艘军舰被掠走,海军建设再度经历波折。1905年,清政府在南洋大臣周馥建议下,命令统一南北洋海军,叶祖圭任提督,同年叶在军中去世,由萨镇冰接任。1908年宣统皇帝溥仪即位,次年任命载洵和萨镇冰为筹办海军大臣,把全国五支舰队(北洋、南洋、福建、广东、湖北)统一改编,分为巡洋和长江两个舰队,由程璧光任巡洋舰队统领,沈寿堃任长江舰队统领,萨镇冰任海军总司令。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海军受命前往汉口镇压,但海军官兵大都同情革命,准备发动起义,海军提督萨镇冰默认了起义行为,11月晚11时萨镇冰发出“我去矣,以后军事,尔等各舰艇好自为之”的信号,黯然离开舰队。11月15日海军九江易帜,宣告了晚清海军灭亡,在清末海军的基础上诞生了民国海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02
甲午战争失败主要是清军软弱一味求和,为什么一味求和?
一:当时清政府财政拮据,就是像打仗也拿不出钱来
二:有识之士都能看出来,一但与日本开战,随着征兵加税,中国国内矛盾必然加剧,对于当时坐在火山上的统治者来说,无法接受。
三:中国军队远逊于日本,打不赢
至于战士是否常年打仗,离甲午最近的中法战争是十年前的,当时淮军战斗力就很差了,十年的堕落,还能有的少战斗力。
当时清政府面临哪些内在问题?
主要的问题是政府开销不断增加,而财源去没有增加,财政危机加剧
清政府的改革是否存在和当代改革一样受到外国的影响,和国内一部分人反对?
是的,地方洋务派与中央顽固派争权
为何南洋舰队不支援,军队内部是否存在矛盾,矛盾到何种地步?
南海舰队已在你上面提到的中法战争中全军覆没了
军队的矛盾很严重,例如在围攻威海卫时,山东巡抚拒绝派兵增援,河南新军再增援的路上被皇帝临时拉去北京
慈溪和光绪有什么利益冲突,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利益关系?
此时大的冲突倒是没有,双方至少都认真备战了,毕竟,打输了对谁都没好处
打败的直接原因是装备差,北洋水师每分钟中、大孔径炮火力为8.3吨,日本为27吨,命中率中国为0.7,日本为2.4,幸亏是日本,要是赶上英法3的命中率,北洋水师在黄海就是全军覆没了,而不是重创了。
领导人是要负主要责任,瞎指挥,像刚才说的,光绪皇帝经常没事瞎指挥军队,造成前线军队混乱。
最后主要矛盾是翁同和李鸿章之间,以及李鸿章和张之洞之间

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并未再重建。但中日甲午战争,尽管出现了邓世昌、刘步赡、王国成等一大批效命祖国海疆、宁死不降的勇士,但却如何改变得了朝廷腐败、军纪懈怠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悲惨命运呢?
中日甲午战争是清政府政治腐败的必然结局。它昭示世人: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必将覆灭追问

光绪皇帝经常没事瞎指挥军队?
这句话有依据么?

追答

简单的说法就是:光绪皇帝好心办坏事儿!中日战争中,光绪皇帝表现出了晚清统治者少有的血性,或者说,是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然而,对于一场战争来说,仅仅有热血是不够的。在战争中,年轻皇帝的性情急躁,缺乏耐心暴露无遗。他的急脾气实在不适合指挥战争。
下面是详细的:
太多了,999个字装不了,所以发个网址给你看下:http://lijilv.blog.163.com/blog/static/3074341920081165251210/

祝你好运!

第2个回答  2011-09-15
北洋水师装备亚洲第一,世界第八,但有钱有先进武器不一定就能打赢战争,例如朝鲜战争,没钱装备处于劣势反而把美帝18国联军打到谈判桌前,就证明了这点。时至今日,中国已经30年没打过仗,和平了这么久国家也富了,但历史发人深省,从中国人似乎应该领悟到些什么。
第3个回答  2011-09-03
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很多,
天时,地利,人和都有.
但哪个海上强国的崛起是一帆风顺呢?
后来北洋水师有没重建也不重要,
关注现在的中国海军
才是关注中国的未来.
第4个回答  2011-09-15
甲午战争失败主要是清军软弱一味求和,为什么一味求和?
一:当时清政府财政拮据,就是像打仗也拿不出钱来
二:有识之士都能看出来,一但与日本开战,随着征兵加税,中国国内矛盾必然加剧,对于当时坐在火山上的统治者来说,无法接受。
三:中国军队远逊于日本,打不赢
至于战士是否常年打仗,离甲午最近的中法战争是十年前的,当时淮军战斗力就很差了,十年的堕落,还能有的少战斗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