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晋国发生了什么事情,为啥最后走向了“分晋”的道路?

如题所述

公元前四百零三年,中原大地上传来一个震惊的消息——周威烈王分封魏斯、韩虔、赵籍为诸侯,曾经称霸中原一百五十年,立国近七百年的晋国公族被三个卿族取代。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曾经如斯强大的晋国,最后走向“分晋”,这几件事情是关键!


第一件事情便就是:曲沃代翼

公元前七百四十五年,晋昭侯分封叔叔成师到曲沃,从此曲沃小宗与翼城大宗之间,开始了长达六十七年的斗争,曲沃小宗三代,共杀害五任晋君,驱逐一任晋君,斗争涉及到周边数个诸侯国,曲沃小宗最终取代翼城大宗,成为晋国的公室。

曲沃代翼,对于整个周王朝来说,是礼崩乐坏的重要标志,算是周王室失去天下共主地位的关键事件,对于晋国来说,小宗取代大宗,算是开了内乱的头,从此晋国宗室间斗争不断,直接引发了第二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便就是:桓庄灭族

公元前六百七十八年,周僖王收受曲沃武公的贿赂,分封其为新的晋君,这就使得周王室成为了天下的笑柄。

而在曲沃代翼之后,桓庄一族成为了晋国的公族,在晋献公即位之后,桓庄一族与晋君一脉关系渐渐疏远,有些人不满晋献公,企图再来一次曲沃代翼,晋献公得知之后,勃然大怒。

公元前六百六十九年,晋献公发兵剿灭桓庄一族,除了少数投靠晋献公的公族,其余公族皆被灭族,从此消失在历史上。

从此之后,晋国公族再也不是能够左右政权的政治势力,这还不算严重的,在那个普遍以公子、公孙辅政的年代,晋国竟然将不续群公子定为了国策……


第三件事情便就是:骊姬之乱

公元前六百七十二年,晋献公击败骊戎,俘虏了骊戎首领的女儿,晋献公把其立为妃子,史称“骊姬”。

在桓庄灭族之后,晋献公仍感不安,在骊姬的挑拨之下,晋献公与三个儿子——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公子夷吾关系急剧恶化,不久,太子申生被杀,重耳、夷吾逃亡国外,晋国公族再遭涂炭,这一系列的事件被称之为“骊姬之乱”。

在“骊姬之乱”之后,晋国进入了一个极度尴尬的局面——晋无公族,不任公族也成为了晋国的特色制度,这就为第四件事情埋下了伏笔……


第四件事情便就是:六卿辅政

公元前六百三十六年,流亡在外的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击败并杀害晋怀公,登基即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重耳。

在晋文公即位之后,深感公室无力辅政,于是设立六卿辅政制度,并将此确立为了晋国的国策,在六卿辅政下,晋国称霸春秋一百五十余年。

晋国六卿如同一把利剑,保卫着晋国不世霸业,但这把利剑却也是一把双刃剑,一边保卫晋国的霸业,一边蚕食晋君的君权,最后导致了晋国走向“分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