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MS的原理是什么?

我想知道具体点点的原理 谢谢

GCMS又叫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原理:

GC通过将气化的样品进入到色谱柱内进行分离,分离之后的化合物进入MS内进行检测。通过集成NIST谱图检索功能,可以方便、准确检索目标分析物。

GCMS是稳定高效EI源设计,实现了离子的高效传输,同时使离子源的温度更加均匀,发射电子流自动控制系统提供连续可调的50-100ev的轰击电子流。



扩展资料

独立、可靠、稳定的离子源加热系统,温度范围120℃- 400℃可控。 可有效减少离子源污染问题,使数据库检索更可靠。双灯丝设计,延长灯丝更换周期,提高分析效率。

带预四极的四极质量分析系统,有效改善离子污染造成的影响,实现了仪器的长期稳定性由高性能的二次电子倍增管和低噪声。高带宽的信号放大器组成的检测系统为微弱信号的采集提供了保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09

1、气相色谱原理:

GC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极性及吸附性质的差异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待分析样品在汽化室汽化后被惰性气体(即载气,也叫流动相)带入色谱柱,柱内含有液体或固体固定相,由于样品中各组分的沸点、极性或吸附性能不同,每种组分都倾向于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形成分配或吸附平衡。但由于载气是流动的,这种平衡实际上很难建立起来。

也正是由于载气的流动,使样品组分在运动中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或吸附/解吸附,结果是在载气中浓度大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而在固定相中分配浓度大的组分后流出。当组分流出色谱柱后,立即进入检测器。检测器能够将样品组分转变为电信号,而电信号的大小与被测组分的量或浓度成正比。当将这些信号放大并记录下来时,就是气相色谱图了。

2、质谱原理:

使试样中各组分在离子源中发生电离,生成不同荷质比的带电荷的离子,经加速电场的作用,形成离子束,进入质量分析器。在质量分析器中,再利用电场和磁场使发生相反的速度色散,将它们分别聚焦而得到质谱图,从而确定其质量。

由气相色谱和质谱结合构成的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在计算机操控下,直接用气相色谱分离复杂的混合物(如原油、岩石抽提物)样品,使其中的化合物逐个地进入质谱仪的离子源,可用电子轰击,或化学离子化等方法,使每个样品中所有的化合物都离子化。

扩展资料

由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集高效分离和准确定量为一体,取样量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文物有机物分析中。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样品预处理( 包括净化、水解、衍生化) 、色谱分析条件选择和有机物鉴别模式建立等几个方面。

实现了蛋白质、脂及多糖类文物有机物的鉴别,但该技术仍存在处理方法繁琐及杂质干扰等问题。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文物有机物分析鉴定方面出现了以下新的发展趋势:

1、样品预处理步骤的简化: 一方面会缩短分析时间,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处理过程中所引入的外界杂质。研究可以借鉴脂类分析中的热辅助-在线水解甲基化反应的思路,简化文物有机物预处理的步骤。

2、复杂有机样品的同时测定: 例如,可利用脂类与蛋白质组分在特定溶剂中溶解度的显著差异将两者分离,再分别进行色谱测定。这样只需一次取样,却能同时测定其中多种有机物。做到了在减少文物取样量的前提下,获取最多的文物信息,更符合无损-微损文物分析的要求。

3、文物样品中杂质的排除:文物样品成分复杂,除目标分析物外,常含有较多未知的无机及有机成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质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气相色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9
温馨提示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新设计的高辉度离子源,采用低噪声检测单元,提高了S/N比,理想的双涡轮分子泵真空排气系统,实现了超高灵敏度。强大的品质管理(QA/QC)功能及GLP支持功能。高扩展性为各类用户提供最适宜的GC/MS环境,对应多种毛细管色谱柱,离子化电压可调,测定质量范围广。产品特点高灵敏度 GCMS—QP2010采用新设计的高辉度离子源、大容量双涡轮分子泵(260L/sec+65L/sec差动排气系统)、低噪声检测单元(专利申请中),提高了灵敏度。满足环境分析、食品及其他产品微量杂质分析等的要求。灵敏度数据(八氟萘1pg扫描方式) Scan:1pg S/N≥60 OFN M/Z=272 S1M:100fg S/N≥60 OFN M/Z=272 宽广的测定质量范围测定质量范围扩展至m/z 1.5~1024。即使因衍生化而分子量增加也可充分测定。质量数不受测定目标物质的限制。技术指标:灵敏度离子化方式 EI Scan 1pg S/N≥60 OFN m/z=272 SIM 100fg S/N≥60 OFN m/z=272 真空排气系统可靠性通过提高离子源温度的稳定性以及采用双涡轮分子泵系统(差动排气系统),实现了灵敏度的长期稳定。新一代工作站GCMSsolution具备各种品质管理(系统确认,QA/QC等)扩展性通过调整离子化能量(10~200eV),可得到分子离子信息,使EI质谱的定性能力进一步提高。扩大了色谱柱的选择范围,从窄口径毛细管柱到宽口径毛细管柱,满足多种的应用。由于采用了双涡轮分子泵,载气流量最大可达到15ml/min。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10-18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简称GC-MS)是一种分析化学技术,主要用于分离、鉴定和定量复杂样品中的化合物。GC-MS结合了气相色谱(GC)和质谱(MS)两种技术,通过串联的方式提供了高度选择性和灵敏度的分析。这一方法广泛应用于环境分析、法医学、食品安全、药物检测和多种其他领域。
GC-MS的基本原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一、 气相色谱(GC)
1.分离复杂样品:
GC的主要目的是分离混合物样品中的各个成分。
2.移动相与固定相:
样品通过载气(通常是惰性气体,例如氦或氮)被输送通过一根涂有固定相的毛细管柱。
3.温度控制:
通过控制柱炉的温度程序,不同的化合物在色谱柱上以不同的速度迁移,并分离成不同的色谱峰。
4.检测:
色谱柱的出口连接到质谱仪的进样口,化合物依次进入质谱仪。
二、MS (质谱) 部分:
1.离子化:
分离出的化合物首先被离子化。在GC-MS中,常用的离子源包括电子撞击(EI)和化学电离(CI)。
2.质量分析:
生成的离子被加速并进入质量分析器。通过测量离子的质荷比(m/z),获得化合物的质谱信息。
3.检测:
最后,离子被检测器检测,通常通过测量每个m/z值处的离子流强度来获得质谱图。
4.解析:
质谱图和保留时间可以用来识别和定量样品中的化合物。质谱图提供了关于分子结构的信息,而保留时间(在特定的色谱条件下)提供了关于化合物身份的额外信息。
第4个回答  2022-07-14

        气质联用仪 (GC/MS) 可用于检测和定量样品混合物中的化学成分或分析物。它是气体或小有机分子(如醇、脂肪酸、醛、酯、类固醇等)的首选方法。

      气相色谱 (GC) 使用载气通过分析柱分离样品。质谱 (MS) 是一种可与 GC 连接的分析技术和检测方法。中性分子在 GC 中从分析柱中洗脱出来,在质谱仪的离子源中电离产生分子离子,分子离子可以降解为碎片离子。碎片离子和分子离子随后在质量分析仪中通过质荷比 (m/z) 分离,并通过质量选择检测器进行检测。

    官方电话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维护与维修联系我们微信公众号在线商城技术支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