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左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4

1. 我们期末考试要出《左传》中的文言文阅读题大家有没有现成做过的

齐侯(指齐景公)至自田(田,打猎。这里指打猎的地方),晏子侍于遄台(齐国地名。遄音chuán),子犹(即梁丘据)驰而造(到)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醋)醢(音hǎi,用肉、鱼等做成的酱)盐梅以烹鱼肉,燀(音chǎn,烧煮)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增加,添加)其不及,以泄(减少)其过(过分,过重)。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进言指出)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犯,违背),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嘏(鬷嘏,音zěng jiǎ,祭祀)无言,时靡(无)有争。’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玉上的斑点,这里指缺陷)。’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译文】

齐侯从打猎的地方回来,晏子在遄台随侍,子犹驱车来到。齐侯说:“唯有梁丘据跟我和协啊!”晏子回答说:“梁丘据也不过(与您)相同而已,哪里说得上和协?”齐侯说:“和协跟相同不一样吗?”晏子回答说:“不一样。和协如同做肉羹,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禾烧煮。厨工加以调和,使味道适中,味道不够浓就增加调料,味道过浓就减少调料(一说加水冲淡)。君子食用它,内心就平静。君臣之间也是这样。国君认为可行但其中有不可行的,臣下献言指出它的不可行部分而使它完全可行。国君认为不可行但其中有可行的,臣下献言指出它的可行部分而去掉它不可行的。因此政事平和而不违背礼仪,百姓没有争夺之心。所以《诗》说:‘有着调和的羹汤,已经告诫厨工把味道调得匀净。祭祀时神灵来享而无所指责,上下也都没有争竞。’先王调匀五味,谐和五声,是用来平静他的内心,完成政事的。声音也像味道一样,是由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而互相组成的。是由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而互相调济也。君子听了它,内心就平静。内心平静,德行就和谐。所以《诗》说:‘德音完美无瑕。’如今梁丘据不是这样。国君认为行的,梁丘据也说行;国君认为不行的,梁丘据也说不行。如同用清水去去调济清水,谁能够吃它呢?如同琴瑟专弹一个声音,谁能够听它呢?不应该相同的道理就是这样。”

2. 课外文言文阅读晏子巧谏的答案 选自《左传·昭公三年》

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③弋(yì):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齐景公喜欢射鸟,使用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3. 【隔篱偷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东汉时期,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和天文学家,名叫贾逵,十五岁时就成了名闻乡里的小先生,向他求教的人络绎不绝. 贾逵从小就聪颖过人.他父亲早逝,母亲既要操持家务,又要为别人缝补浆洗来维持一家的生活,没有时间照料他.幸运的是,贾逵有一个贤惠的姐姐,经常给他讲古人勤奋好学的故事.那时贾逵才四岁,他总是安安静静、津津有味地听姐姐讲故事,听完一个故事,又缠着姐姐再讲一个.可是,姐姐哪有那么多的故事给他讲呢? 有一天,姐姐正带着贾逵玩耍,忽然听到对面学堂里的老先生正在给学生们讲课,正好讲的是上次没给弟弟讲完的那个故事.姐姐灵机一动,带着贾逵悄悄来到学堂旁边,听老先生讲故事.学堂外边有道篱笆墙,贾逵个子小,姐姐就抱着他,站在篱笆墙外听.以后,每到上课时间,姐姐就抱着贾逵站在篱笆墙外,悄悄地听老先生讲课.慢慢地,贾逵长大了,姐姐抱不动他了,他就拿着板凳站在上面听,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夏天,烈日炎炎,他顶着酷暑听讲,热得汗水直流;冬天,大雪纷飞,他冒着严寒学习,冻得手脚麻木.姐姐心疼他,几次要拉他回家休息一下,他却说什么也不肯,坚持把课听完才肯罢休. 就这样,通过几年坚持不懈地听课学习,贾逵到十多岁的时候,已经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加上他平时刻苦阅读,广泛涉猎许多名篇名著,比如《左传》、《四书》、《五经》等,已经达到了能够熟练背诵的程度.。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

小题:D小题:D小题:C小题: 这些人为何不勤学几年,以免终生有愧受辱呢! 容易学而且又不难学到手的技艺,没有能超过读书的。

一般人只要看到跨骏马,披铠甲,手持长矛强弓,就说自己也能当将军 小题:(刑物:即给人做出榜样。刑:通“型”) 小题:(③某些士大夫耻于勤学,④富家子弟不学无术,⑦如何勤学,要学古人,⑧如何勤学,要博学求之。)

(“不在于加强道德修养”错。“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获得技艺是学习的最基本的要求。

作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是讲求“德艺同厚”的。)小题:无 〖参考译文〗自古以来的那些圣明帝王,尚须勤奋学习,何况普遍百姓呢!这类事在经书史书中随处可见,我也不想过多举例,姑且捡近世紧要的事说说,以便启发点悟你们。

现在士大夫的子弟,长到几岁以后,没有不受教育的,那学得多的,已学了《礼经》、《左传》。那学得少的,也学完了《诗经》、《论语》。

等到他们成年,体质性情逐渐成型,趁这个时候,就要对他们加倍进行训育诱导。他们中间那些有志气的,就能经受磨炼,以成就其清白正大的事业,而那些没有操守的,从此懒散起来,就成了平庸的人。

人生在世,应该从事一定的工作:当农民的就要算计耕作,当商贩的就要商谈买卖,当工匠的就要精心制作各种用品,当艺人的就要深入研习各种技艺,当武士的的就要熟悉骑马射箭,当文人的就要谈论儒家经书。常见士大夫耻于从事农业商业,又缺乏手工艺方面的本事。

射箭连一层铠甲也射 *** ,动笔仅仅能写出自己的名字,整天酒足饭饱,无所事事,以此消磨时光,了结一生。还有的人因祖上的荫庇,得到一官半职,便自我满足,完全忘记了学习,碰上有吉凶大事,议论起得失来,就张口结舍,茫然无所知,如堕云雾中一般。

在各种公私宴会的场合,别人谈古论今,赋诗言志,他却像塞住了嘴一般,低着头不吭声,只有打呵欠伸懒腰的份。有见识的旁观者,都替他害臊,恨不能钻到地下去。

这些人为何不勤学几年,以免终生有愧受辱呢! 通晓六经旨意,涉猎百家著述,即使不能提高道德修养,劝勉世风习俗,也不失为一种才艺,可用以自我充实。父亲史长不能长期依靠,家乡邦国不能常保无事,一旦流离失所,没有人来庇护资助你时,就该自己设法了。

俗话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世人不管愚蠢还是聪明,都希望认识的人多,见识的事广,但却不肯读书,这就好比想要饱餐却懒于做饭,想要身暖却懒于裁衣一样。

那些读书的人,从伏羲、神农以来,在这世界上,总起来认识了多少人,见识了多少事,对一般的人的成败好恶,固然不值得提起来议论,就是天地鬼神的事,也瞒不过他们。人们看邻居、亲戚中有出人头地的人物,懂得让自己的子弟钦慕他们,向他们学习,却不知道让自己的子弟学习古人,这是多么无知啊。

一般人只要看到跨骏马,披铠甲,手持长矛强弓,就说自己也能当将军 ,却不知道了解天时的阴晴寒暑,分辨地理的险易远近,比较权衡逆境顺境,审察把握兴盛衰亡的种种奥妙。一般人只知道当宰相的禀承旨意,统领百官,为国各财储粮,就说自己也能当宰相,却不知道侍奉鬼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荐贤举能的种种周密之处。

一般人只知道私财不落腰包,公事尽快办理,就说自己也能治理百姓,却不知道诚心待人,为人楷模,御民有术,止风灭火,消灾免难,化鸱为凤,变恶为善的种种道理。一般人只知道依照法令条律,判刑宜早,赦免宜迟,就说自己也能秉公办案,却不知道同辕观罪、分剑追财,用假言诱使奸作者暴露,不用反复审问而弄清案情。

推而广之,甚至那些农夫、商贾、工匠、僮仆、奴隶、渔民、屠夫、喂牛的、放羊的,他们中间都有在德行学问上堪为前辈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广泛地向这些人学习,对事业是有好处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