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是什么?

如题所述

次氯酸,一种氯元素的含氧酸,化学式为HClO  ,结构式H-O-Cl,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是氯元素的最低价含氧酸,但其氧化性在氯元素的含氧酸中很强,是氯元素含氧酸中氧化性最强的酸。

它仅存在于溶液中,浓溶液呈黄色,稀溶液无色,有非常刺鼻的、类似氯气的气味,而且极不稳定,是一种很弱的酸,比碳酸弱,和氢硫酸相当。次氯酸也有很强的漂白作用,它的盐类可用做漂白剂和消毒剂。

扩展资料:

次氯酸能氧化还原性物质(如Na₂SO₃,FeCl₂,KI,C₇H₇O₄N(石蕊)等),使有色布条、品红褪色,并能使石蕊溶液变为无色液体。如:

Na₂SO₃ + HClO = Na₂SO₄ + HCl(强氧化剂制弱氧化剂,弱酸制强酸)

当纯净的氯气通入水中时,会形成次氯酸和氯化氢(HCl,盐酸):Cl₂ + H₂O =可逆=HClO + HCl。次氯酸也是较弱的含氯酸,盐酸的pH和碱度均低于它。

但有很强的氧化性和漂白作用,它的盐类可用做漂白剂和消毒剂,次氯酸盐中最重要的是钙盐,它是漂白粉(次氯酸钙和碱式氯化钙的混合物)的有效成分。漂白粉可由氯和消石灰反应而制得:

3Ca(OH)₂+2Cl₂=Ca(ClO)₂+CaCl₂·xCa(OH)₂·yH₂O+H₂O

在放置漂白粉的地方具有氯的气味,就是因为有一氧化二氯放出的缘故。

浓次氯酸溶液呈淡黄色的原因是因为其不稳定,自发分解:

2HClO=缓慢分解=HCl+O₂

HClO+HCl=可逆反应=H₂O+Cl₂

产生的Cl₂以分子形式溶于水呈淡黄色。

次氯酸在溶液中发生3种形式的分解,它们彼此无关,称为平行反应,即:

1、2HClO =光= 2HCl+O₂↑

2、HClO+HCl =可逆= H₂O+Cl₂↑

3、3HClO =△= 2HCl+HClO₃

在阳光直接作用下,按第一种形式分解;在有脱水物质(如CaCl₂)存在时,按第二种形式分解;加热时特别容易按第三种形式分解。如将氯通入热碱溶液中产物是氯酸盐而不是次氯酸盐:3Cl₂+6KOH=KClO₃+5KCl+3H₂O

一氧化二氯和水作用生成次氯酸:H₂O+Cl₂O=2HClO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与盐酸:H₂O+Cl₂=HCl+HClO

将氯气通入混有碳酸钙粉末的水中,次氯酸则积集在溶液中,蒸馏反应混合物,可以收集到稀次氯酸溶液。

2HClO=Cl₂O+H₂O(条件:CaCl₂)

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 能杀死水里的细菌,所以自来水常用氯气 (1L水里通入约0.002g氯气)来杀菌消毒。次氯酸能使染料和有机色质褪色,一般用作漂白剂、氧化剂、除臭剂和消毒剂。在生物学中,次氯酸被嗜中性白细胞用来杀灭细菌。它被广泛用于游泳池的含氯消毒剂产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次氯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