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

如题所述

亚硝酸盐主要指亚硝酸钠,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味微咸,易溶于水。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并在工业、建筑业中广为使用,肉类制品中也允许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

由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的机率较高。食入0.3~0.5克的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亚硝酸盐中毒是指由于食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或者误将工业用亚硝酸钠作为食盐食用均可引起亚硝酸盐中毒。也可见于饮用含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苦井水、蒸锅水后,亚硝酸盐能使血液中正常携氧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

二、毒性机理及主要表现

亚硝酸盐中毒发病急速,一般潜伏期1-3小时,中毒的主要特点是由于组织缺氧引起的紫绀现象,如口唇、舌尖、指尖青紫,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头晕、头疼、乏力、心跳加速嗜睡或烦躁、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昏迷、惊厥、大小便失禁,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食物中的亚硝酸盐多由硝酸盐转化还原生成。硝酸盐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无机盐,人类的食物与饮水中中均含有一定量的硝酸盐,一般情况下硝酸盐含量甚微,不至于使人中毒,但在某些情况下,食物中的硝酸盐含量激增,极易引起人体中毒。存在於食物中的过量硝酸盐,在一系列细菌的硝基还原酶的作用下,可被还原成亚硝酸盐,食物中过量的亚硝酸盐,是引起人体中毒、致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硝酸盐在食物中过量存在的问题,已引起了广大科学界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我们食品卫生监督人员的高度重视。

引起硝酸盐在食物中过量残留和转化为亚硝酸盐的原因,我们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1)由于氮素肥料的过量施用或使用不当,如收获前不久施用氮肥致使蔬菜等食物中积累过量的硝酸盐,再遇有利于某种还原菌生长环境,都可以促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蔬菜在新鲜状态下,硝酸盐无显著变化,如果存放条件欠佳或存放时间过长,细菌就会大量繁殖,这时蔬菜开始腐烂,此时亚硝酸盐的含量就会明显增加,人食用后很易引起中毒。煮熟的蔬菜,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沙门氏菌本身具有将食物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的能力,故有食物细菌性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一并发生的可能,应值得我们注意。

2)有些肉制品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为“着色剂”,保持腌制肉是红色,用以改善感观风味和防止肉毒杆菌的繁衍而使食品腐败。如果不能按照国家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过量的添加也可让食用者中毒。

3)在腌制蔬菜时加盐量不足或腌制时间过短,使还原菌大量繁殖促使蔬菜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因此当人们食用了没腌透的蔬菜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

4)有人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使用也是造成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一个重要原因。亚硝酸盐在人体中被血液吸收后,可将血液中血红蛋白的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使正常的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氧能力。最初皮肤粘膜可出现青紫,如20%以上的血红蛋白已转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就会引起人体组织缺氧,若时间过长可引起呼吸困难,循环衰竭,中枢神经损害等严重病情。婴儿因胃液分泌少故肠道硝酸盐还原菌多,如果食用硝酸盐含量较多的蔬菜(如菠菜)时很易发病,不仅是婴儿,成年人因食用亚硝酸盐含量多的食物,造成的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

预防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我们建议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在种植蔬菜时,施用氮肥要适量,适时,最好提倡开展生态农业,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

2)蔬菜收获,运输过程中,尽量避免损伤,因损伤易引起腐烂而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存放地要干燥、通风,注意保鲜。家庭中食用蔬菜要注意新鲜,可将蔬菜用塑料袋装好,扎紧口代放入冰箱冷藏室。腐烂的蔬菜应禁止出售,加工、食用。

3)腌制蔬菜要腌透,时间至少半个月以上方可食用。

4)肉制品腌制时所用的硝酸盐,亚硝酸盐或含有其成份的添加剂,要严格控制使用量,要按照国家标准严格掌握,加强监测。

5)要对形状与食盐相似的亚硝酸纳加强保管,防止误食误用。

6)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同时要经常利用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饮食:警惕六类食物中暗藏亚硝酸盐对身体危害
亚硝酸盐这种物质很容易潜入多种食物,我们知道亚硝酸盐是会对身体带来一定的伤害的,不但会引起急性食物中毒,更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远离亚硝酸盐的危害呢?接下来就来为大家找出六大最严重的亚硝酸盐“潜藏地”,并提供安全饮食策略。

  第一名,粉嫩熟肉:各种熟肉中含有的亚硝酸盐,是目前最严重的。因为它可以让肉煮熟后颜色粉红、口感鲜嫩,明显延长保质期,所以它已经成为食品加工业中肉制品添加剂的必用配料。餐馆里,厨师们烹调许多肉菜都离不了它。熟肉制品店也自然是“爱它没商量”。现在各种烧烤肉制品、羊肉串、腌制品,以至驴肉、鹿肉、羊杂、内脏等,几乎都会加入亚硝酸盐。一些所谓“传统工艺制作”的产品,哪怕是鸡、鸭制品也不能幸免。

  安全策略:别太红,别太嫩。鸡肉煮熟后应当是白色或灰白色的,猪肉应是灰白色或浅褐色的,而本来红色的牛羊肉应当变成浅褐色至褐色。如果颜色是粉红色的,而且这种粉红色从里到外都一样,那么一定是添加了亚硝酸盐。此外,用了亚硝酸盐的肉特别水嫩。本来肉类是由肌纤维构成,煮熟后能够撕出非常细小的肉丝。但如果熟肉基本上吃不出肉丝的感觉来,嫰得比豆腐干还要软,而且水分特别大,就有加入亚硝酸盐的嫌疑。最后,用亚硝酸盐较多的肉还有一种类似火腿的味道,和正常的肉味已经不太一样。不过,正规肉制品厂的产品是可以放心的,添加亚硝酸盐时会控制数量,也有国家部门的检查管理。但小作坊、餐馆、农贸市场的产品一定要非常当心,因为他们没有定量控制的能力。餐厅的肉也要小心,因为他们实在缺乏监管,餐馆根本没人查这一项。

  第二名,刚做的腌菜:很多人都爱吃清爽的腌菜或者泡菜,但大家都知道腌制食品不利健康。除了盐含量过高之外,亚硝酸盐或亚硝胺含量高是主要原因。不过,只有在腌制时间不合适的产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才会高到引起麻烦的程度。

  安全策略:腌制20天以上。一般来说,腌制20天之后的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已经明显下降,一个月后是很安全的。此外,添加鲜蒜、鲜姜、鲜辣椒、维生素C等均可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第三名,吃剩隔夜菜:隔夜菜也会产生亚硝酸盐,这是因为细菌开始大量繁殖的缘故。吃菜时经过筷子搅来搅去,细菌会和蔬菜充分接触。即便吃完后把剩菜放在冰箱里,细菌也会缓慢地滋生。而且放的时间越长,产生的亚硝酸盐就越多。

  安全策略:水焯、水发更安全。在炒、拌蔬菜前先焯水,能让大部分亚硝酸盐流失在水里,就算“隔夜”也不会产生太多。同样,水发的木耳、银耳等也比较安全。因为它们是水发品,经过反复水泡后,亚硝酸盐含量大大降低。当然,炒过的菜餐后马上放到冰箱里,下一顿就全吃完,产生的亚硝酸盐也不会达到中毒、致癌的程度,大家可以放心。不过,最好在炒菜时先要有计划。既然知道一大盘蔬菜吃不完,不妨当时就拨出一部分放在干净碗或保鲜盒里盖好,冷却到室温之后直接放入冰箱。这样接触细菌比较少,亚硝酸盐产生也少,下一餐热一热就可以放心吃了。银耳汤也是一样,分成几份放在冰箱里,每次取一份吃就可以了。

  第四名,久置凉拌菜:天热时,很多家庭喜欢拌点凉菜吃,有时拌得多就放在冰箱里。虽然凉拌菜一两天之后看起来还是新鲜脆嫩,但其实其中的亚硝酸盐已经非常多了。

  安全策略:加入蒜泥和醋。加大量蒜泥、醋和柠檬汁等都能抑制细菌繁殖,自然也就有利于控制亚硝酸盐的产生。另外,如果这顿实在吃不完,也要赶在24小时之内吃完。

  第五名,久煮火锅汤:很多人觉得涮了很久的火锅汤“浓缩了食物的精华”,格外鲜美营养。但是,因为肉类中往往添加了亚硝酸盐,蔬菜中的亚硝酸盐也很快会溶解在汤里面,所以火锅汤也很容易出现亚硝酸盐超标的问题。

  安全策略:少选“酸菜”、“海鲜”锅底,半小时内就喝汤。火锅汤的亚硝酸盐含量与汤底和涮料的种类都有关系。一般来说,酸菜汤和海鲜汤含量最高。我国已有多起因食用酸菜鱼之类菜肴发生亚硝酸盐中毒的案例,主要是因为酸菜含亚硝酸盐太高、食客吃的量又比较大所致。海鲜汤里的亚硝胺是致癌物,虽然当时不会中毒,但经常食用极易诱发胃癌。涮火锅的时候,各种蔬菜中的硝酸盐都会融入汤中,在滚沸状态下本来就容易转变成亚硝酸盐,其中一部分还与肉、鱼、海鲜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物合成亚硝胺,使汤的危险性不断上升。因此吃火锅时,最好在半小时内喝汤,一小时后就不要喝了。

  第六名,刺鼻海鲜干货:很多人都听说海鲜营养价值高,虾皮又是补钙的好食品,于是天天都吃虾皮、小虾米、小鱼、贝粒等干制海鲜类产品。还有些人喜欢吃鱿鱼丝、鱼片干、咸鱼等。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这些食品都含亚硝酸盐,而且还是亚硝胺的密集来源,常吃会增加致癌危险。

  安全策略:不能有刺鼻气味。虾皮、虾米、鱼片、鱿鱼丝等所有食品吃之前都要好好闻一下味道,如果感觉不够新鲜,有刺鼻气味,那么亚硝胺类物质一定少不了。另外,虾皮如果是粉红色也很危险。因为新鲜的虾皮应该是白色的,如果发红,就说明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或者被染了色。此外,吃海鲜干货一定要控制数量,鱼片和鱿鱼丝只能偶尔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06

亚硝酸盐对人体是有危害的。

硝酸盐对人体是无害的,而亚硝酸盐对人体有中等毒性影响,亚硝酸盐的ADI值(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0.06mg/kg,LD50为220mg/kg(小鼠经口),具中等毒性,人体中毒量为0.3-0.5g,致死量为3g。

人体摄入过多的亚硝酸盐后,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可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氧功能,严重时可窒息而死。亚硝酸盐是工业盐的主要或次要成分。

一种说法是区别于食用盐,主要成分为亚硝酸盐的工业用盐被称为工业盐,另一种说法是工业盐的主要成分和食用盐主要成分一样,但是工业盐中亚硝酸盐含量较高,不管是哪种工业盐,当误把工业盐当做食用盐食用时,极有可能造成中毒甚至死亡,此类中毒事件也多次报道。

亚硝酸盐的危害还不止如此,亚硝酸盐在体内还有可能转化为亚硝胺,这是因为亚硝酸盐可与动物及高蛋白食品中广泛存在的胺类物质进行反应,生成具有致癌性的亚硝胺。所以,亚硝酸盐作为亚硝胺的合成前体物质威胁着我们人体的健康,这也是我们会把亚硝酸盐视为洪水猛兽的最主要原因。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以及适量减少食用动物性食品,可以减少亚硝胺的合成。

扩展资料

如何减少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

维生素C在抑制前体物(胺类、酰胺类、亚硝酸盐)形成亚硝胺方面无论体内或体外都非常有效。另外,维生素C还是一种抗氧化剂,可在细胞外阻断致突变物的形成,有抑制肿瘤的作用。摄入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如猕猴桃、橙子、鲜枣、山楂等。

不吃腐烂的蔬菜、隔夜菜或剩菜、刚腌的泡菜或咸菜。尽量少吃腌制过的肉类,烟熏类的食物也要尽量避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亚硝酸盐

第2个回答  2019-10-20

急性中毒:

亚硝酸盐为强氧化剂,进入人体后,可使血液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致使组织缺氧,并对周围血管有扩张作用。急性亚硝酸盐中毒多见于当作食盐误服。中毒的主要特点是由于组织缺氧引起的紫绀现象,如口唇、舌尖、指尖青紫;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头晕头疼、乏力、心跳加速、嗜睡或烦躁、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昏迷、惊厥、大小便失禁,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一般人体摄入0.3~0.5克的亚硝酸盐可引起中毒,超过3克则可致死。

亚硝酸盐的致癌性及致畸性:

亚硝酸盐的危害还不只是使人中毒,它还有致癌作用。亚硝酸盐可以与食物或胃中的仲胺类物质作用转化为亚硝胺。

亚硝胺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可引发食管癌、胃癌、肝癌和大肠癌等。因此,我们应多吃一些大蒜、绿茶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这些食物都可以防止胃中亚硝胺的形成或抑制亚硝胺的致癌突变作用。

另外,亚硝酸盐能够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6个月以内的婴儿对亚硝酸盐特别敏感。研究表明,5岁以下儿童发生脑癌的相对危险度增高与母体经食物摄入亚硝酸盐量有关。此外,亚硝酸盐还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造成婴儿机体组织缺氧,皮肤、黏膜出现青紫斑。

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第3个回答  2019-01-31
亚硝酸盐的危害:
急性中毒:亚硝酸盐为强氧化剂,进入人体后,可使血液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致使组织缺氧,并对周围血管有扩张作用。急性亚硝酸盐中毒多见于当作食盐误服。中毒的主要特点是由于组织缺氧引起的紫绀现象,如口唇、舌尖、指尖青紫;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头晕头疼、乏力、心跳加速、嗜睡或烦躁、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昏迷、惊厥、大小便失禁,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一般人体摄入0.3~0.5克的亚硝酸盐可引起中毒,超过3克则可致死。
亚硝酸盐的致癌性及致畸性:亚硝酸盐的危害还不只是使人中毒,它还有致癌作用。亚硝酸盐可以与食物或胃中的仲胺类物质作用转化为亚硝胺。
亚硝胺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主要引起食管癌、胃癌、肝癌和大肠癌等。因此,我们应多吃一些大蒜、绿茶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这些食物都可以防止胃中亚硝胺的形成或抑制亚硝胺的致癌突变作用。
另外,亚硝酸盐能够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六个月以内的婴儿对亚硝酸盐特别敏感。据研究表明,五岁以下儿童发生脑癌的相对危险度增高与母体经食物摄入亚硝酸盐量有关。此外,亚硝酸盐还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造成婴儿机体组织缺氧,皮肤、黏膜出现青紫斑。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第4个回答  2018-07-11

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危害。

拓展资料

亚硝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主要指亚硝酸钠,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味微咸,易溶于水。

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并在工业、建筑业中广为使用,肉类制品中也允许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由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的机率较高。食入0.3~0.5克的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3克导致死亡。

亚硝酸盐类食物中毒又称肠原性青紫病、紫绀症、乌嘴病。

亚硝酸盐具有防腐性,可与肉品中的肌红素结合而更稳定,所以常在食品加工业被添加在香肠和腊肉中作为保色剂,以维持良好外观;其次,它可以防止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产生,提高食用肉制品的安全性。但是,人体吸收过量亚硝酸盐,会影响红细胞的运作,令到血液不能运送氧气,口唇、指尖会变成蓝色,即俗称的“蓝血病”,严重会令脑部缺氧,甚至死亡。亚硝酸盐本身并不致癌,但在烹调或其他条件下,肉品内的亚硝酸盐可与氨基酸降解反应,生成有强致癌性的亚硝胺。

如果食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可引起中毒,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亚硝酸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