鲥鱼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1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鲥鱼的别名 4 鲥鱼使用提示 5 鲥鱼的营养价值 6 鲥鱼的选购 7 鲥鱼适合的人群 8 鲥鱼的食疗功效 9 鲥鱼的食用建议 10 《全国中草药汇编》:鲥鱼
      10.1 拼音名 10.2 来源 10.3 生境分布 10.4 功能主治 10.5 摘录
    11 《中华本草》:鲥鱼
      11.1 出处 11.2 拼音名 11.3 英文名 11.4 鲥鱼的别名 11.5 来源 11.6 原形态 11.7 生境分布 11.8 化学成份 11.9 性味 11.10 归经 11.11 功能主治 11.12 鲥鱼的用法用量 11.13 注意 11.14 各家论述 11.15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鲥鱼的方剂 2 古籍中的鲥鱼

1 拼音

shí yú

 

2 概述

鲥鱼是鲱形目鲱科鲥属的1种,又名时鱼、三来、三黎。一般个体长40多厘米,最大个体64厘米,体重2.5~3千克以上。体长,侧扁,体形略呈斜方形。头中等大,头背光滑,顶缘无纹。吻尖;口较小,端位,口裂斜形,上、下颌的前缘等长,无牙。前颌骨中间有一缺刻。眼小,脂膜发达。鳃盖光滑。鳃孔大。假鳃发达。鳃盖膜不与鳃峡相连。鳃膜条骨 6。鳃耙细密。体被圆鳞。无侧线,具纵列鳞43~46,腹部棱鳞16~17+14。背鳍条17~18;臀鳍条18~20;尾鳍深分叉。体背和头部呈灰黑色,上侧略带蓝绿色的光泽,下侧和腹部银白色,腹、臀鳍灰白色,尾鳍边缘和背鳍基部淡黑色。分布于黄海南部、东海、南海和菲律宾。

鲥鱼为溯河洄游产卵鱼类,平时生活于海中,分布于东南沿海,4~6月间入江河中下游产卵繁殖。在此期间我国长江、珠江、钱塘江水系都出产鲥鱼,但以长江中下游产的鲥鱼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生殖后亲鱼仍游归海中,幼鱼则进入支流或湖泊中肥育,至9~10月才入海生活。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饵料。3 龄鱼开始性成熟。此时雌鱼平均体长51厘米,平均体重2千克;雄鱼平均体长44厘米,平均体重 1.3千克。每年春末夏初上溯长江、钱塘江、闽江、珠江等作生殖洄游。生殖洄游群体为3~7龄鱼,在溯河而上时,生殖腺逐渐成熟,产卵期多集中在6月中下旬,产卵场大都在急水多石的沙质江段上。7~8月产的鲥鱼鱼体很瘦,因此时正是鱼产卵结束,准备游回大海的时节,有“来鲥去鲞之说”。体重2~3千克的雌鱼的怀卵量为150~250万粒。卵具油球,为浮性卵,卵径为0.7毫米。受精卵在水温26℃时,经过17小时开始孵化。在体长达到85毫米时入海内发育成长。初入江的鲥鱼丰腴肥硕,含脂肪高,鳞下亦富有脂肪,肉味鲜美,为名贵鱼类,以清蒸为佳。

鲥鱼不撅嘴,背部蓝绿色,腹部银白色,腹线上有锋利的鱼鳞,鳍齐全且形状典型,鳞片大而薄。鲥鱼蒜瓣肉厚,肉白细嫩,口味肥腴,清新年,营养价值较高,被人们称为鱼中之王。

3 鲥鱼的别名

鳃鱼、瘟鱼、时鱼、三来鱼、三黎鱼

4 鲥鱼使用提示

每次约100克

5 鲥鱼的营养价值

1. 鲥鱼味鲜肉细,营养价值极高,其含蛋白质、脂肪、核黄素、尼克酸及钙、磷、铁均十分丰富;

2. 鲥鱼的脂肪含量很高,几乎居鱼类之首,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大有益处;

3. 鲥鱼鳞有清热解毒之功效,能治疗疮、下疳、水火烫伤等症。

6 鲥鱼的选购

鲥鱼蒸后,以其流下之油,涂火烫伤处甚效。

7 鲥鱼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体质虚弱,营养不良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小儿及产妇食用;

2. 多食发疥,故体质过敏及皮肤患有瘙痒性皮肤病者忌食;患有痛症、红斑性狼疮、淋巴结核、支气管哮喘、肾炎、痈疖疗疮等疾病之人忌食。

8 鲥鱼的食疗功效

鲥鱼肉味甘、性平,归脾、胃经;

有补益虚劳、强壮滋补、温中益气、暖中补虚、开胃醒脾、清热解毒、疗疮的功效。

9 鲥鱼的食用建议

1. 由于鲥鱼鳞片富含脂肪,故烹调加工时不去鳞,以增加鱼体的香味;

2. 鲥鱼的烹调方法很多,以清蒸、清炖、烤、红烧最为普遍。

10 《全国中草药汇编》:鲥鱼

10.1 拼音名

Shí Yú

10.2 来源

鲱形目鲱科鲥鱼Macrura reevesii (Richardson),以肉入药。

10.3 生境分布

我国沿海。

10.4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温补脾肺。治烫、火伤,疔疮。

10.5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11 《中华本草》:鲥鱼

11.1 出处

1.《日用本草》:凡食(鲥鱼),不可煎熬,宜以五味同竹笋、获芽带鳞蒸食为佳。蒸下五味汁,以瓶盛埋上中,遇汤火伤取涂甚效。

2. 宁原《食鉴本草》:鲥鱼,年年初夏时则出,余月不复有也,故名。

3.《纲目》:鲥,形秀而扁,微似妨而长,白色如银,肉中多细刺如毛,其子甚细腻,大者不过三尺,腹下有三角硬鳞如甲,其肪亦在鳞甲中,自甚惜之。其性浮游,才出水即死,最易馁败。

11.2 拼音名

Shí Yú

11.3 英文名

Seasonal shad, Reeves's shad

11.4 鲥鱼的别名

瘟鱼、箭鱼、三黎、时鱼、鲥刺、三耒

11.5 来源

药材基源:为鲱科动物鲥鱼的肉或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crura reevesii(Richardson)

采收和储藏:春末夏初捕捞,捕捞后。剖腹去脏,鲜用或晒干。

11.6 原形态

鲥鱼,体长椭圆形,侧扁,一般长3265cm。头侧扁,前端钝尖,头背光滑,无线纹。吻中等长,圆钝。眼小,有脂眼睑几遮盖眼的1/2。鼻孔明显。口中大,前颌骨中间有明显缺刻,上颌骨末端伸达眼中间后方。两颌无牙。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耙细密110+172。鳞片大而薄,上有细纹。纵列鳞4447,横列鳞1617。无侧线。腹面有大形锐利的棱鳞(1619)+(13+14)。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长形的腋鳞。背鳞1718,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1820。胸鳍较短。腹鳍小。尾鳍深叉形。体背及头部灰黑色,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和腹部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其他各鳍淡黄色。

11.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为回游性中上层鱼类。每年45月由海进入江河,67月份水温在28℃左右,即在干流或湖泊中繁殖产卵,卵浮性,具油球,卵径0.75mm,怀卵量150万250万粒。受精卵在26℃水温h开始孵化。幼鱼在江湖中肥育,以浮游动物及硅藻为食,秋季返回海中生活。

资源分布:我国沿海及长江、钱塘江、珠江等水系均有分布。

11.8 化学成份

肉含蛋白质(protein),脂肪(fat),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vitamin)B1、B2,烟酸(nicotinic acid)。

11.9 性味

味甘;性平

11.10 归经

脾;肺经

11.11 功能主治

健脾补肺;行水消肿。主虚劳;久咳;水肿

11.12 鲥鱼的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煮食。外用:适量,蒸油涂。

11.13 注意

不宜多食、久食。

11.14 各家论述

1.《食疗本草》:补虚劳。

2.《日用本草》:快胃气。

3.《本经逢原》:性补,温中益虚。

11.15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鲥鱼的方剂

    拔疔除根方

    ngchúgēnfāng《梅氏验方新编》七集处方鲥鱼靥(用手刮下,不可见水,阴干,收贮)。功能主治疔...

    更多用到中药鲥鱼的方剂

古籍中的鲥鱼

    《本草纲目拾遗》:[卷十鳞部]鲥鱼鳞

    本经逢原鲥鱼性补,温中益虚,而无发毒之虑。其生江中者,大而色青,味极甘美。生海中者,小而色亦,味亦稍...

    《疡医大全》:[卷三十四诸疮部(上)]疔疮门主方

    ,冬月用根亦可。又方紫梗菊花捣碎,白酒煎服。又方鲥鱼鳞用荷花瓣夹好,置书页中,遇疔粘贴即愈。大疔恶毒...

    《冷庐医话》:[补编博物]鲥鱼

    注∶今江东呼最大长三尺者为当。邵氏《正义》,谓即鲥鱼。杭州学士诗云∶银光华宴催登早,味寒家馈到迟。体...

    《验方新编》:[卷二十四疔疮部]拔疔除根方

    ,共研,或软饭或枣肉为小饼,贴疔上,外用膏又方∶鲥鱼靥,用手刮下,不可见水,阴干收贮,用时,以银针拨...

    《本草蒙筌》:[卷之十一虫鱼部]鲤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