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的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详细的

如题所述

一、一词多义

1、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2、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二、词类活用 

1、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险: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箕畚装石土。)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面:名词活用作状语,面向着。)

三、通假字

1、“指”通“直”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四、古今异义

1、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2、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扩展资料

《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全文叙次井然,首尾呼应,情节完整,对话生动,毕肖声口,符合个性的对白极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创作背景: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此文即选自《列子·汤问》第五章,讲述的是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亦说明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愚公移山》

古今异义:

1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2曾 古义:乃,并 今义:曾经
3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4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5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6诸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7荷 古义:扛 今义:荷花 8息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9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10已 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11方 古义:方圆 今义:常指矩形 12惩 古义:苦于,被... ...所苦 今义:惩罚

词性活用:

1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2箕畚:名词活用为状语,用箕畚。
3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4聚:使动用法,使... ...聚,相当于:“把... ...召集在一起”。

一词多义:

1方 方七百里【指面积】 方其远出海门【正当】
2曾 曾不若孀妻弱子【竟】 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3固 汝心之固【顽固】 吾义固不杀人【本来】
4亡 今亡亦死【逃走】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5其 惧其不已也【代词,他】 其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帝感其诚【他】 其妻献疑【他的】
6之 以君之力【的】 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
7且 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8焉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始一反焉【加强语气】 9而 面山而居【表修饰】 聚室而谋【表承接】

通假字:

1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
2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指”通“直”,一直
6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