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的物质概念问题:物质真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吗?

马哲的物质定义采用的是列定的说法: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一般列宁的这个定义被提炼成以下三方面内容:
1.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性是物资的唯一特性
2. 物质的存在不依赖人的意识。
3. 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第一条的内容反映出来的是这定义采用的是西方哲学中亚里士多德奠基的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其认为这一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抽象了一切具体的物质的共性而得来的本质属性。由此产生问题一:这样一种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真的没有问题吗?如按照维特根斯坦的观点看问题,事物可能不存着共同本质,而只有家族相似性。那么按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得出的定义没有问题吗?
第二条说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人不断地用自己的意志改造着我们的客观世界,其行为给我们的生物圈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造成了很多物种的消失。我们至少在不断改变客物事物的存在样态,这样产生问题二:这个对事物存在样态的改变是否是对客物事物存在的改变?如果是,那么物质的客观存在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吗?
第三条说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是可知的。但我们的意识与物质之间永远存在着一条鸿沟——感觉表象,人永远去超出自身的感官,去看物质本身的样态是什么样的。用康德的话说,人对客观事物的表象包含着人先天的认识形式,所以表象跟物自身永远也不可能做到同一。这样产生问题三:我们所认识的物质真的是物质本身的样子吗?
欢迎留言发表看法。

第1个回答  2012-05-28
不知道
第2个回答  2011-09-08
你们知道的太多了
第3个回答  2011-09-07
我是一个唯物论者 唯心论 呵呵 那是唯心论的问题 什么信与不信
第4个回答  2011-09-07
一, 事物分广义和狭义。广义是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事物,狭义是广义中的一个事物。狭义事物受外部条件影响而变化,自身变化又影响其他事物变化,这些变化在广义事物中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就是广义事物。把前面说的范围扩大若干倍,那么前面的广义事物就成了狭义事物,新范围内的所有事物就是广义事物。
二, 在地球上,所有的事物是广义的,人类是其中之一。人类的活动必然影响着周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事先没有考虑到的。这是一个认识自然,开发自然,保护自然的过程。物质的客观存在,有些物质被给人类所利用,是人类掌握了这些物质的运行规律。有些给人类造成伤害,是人类还没有掌握这些物质的运行规律。
三, 我们所认识的物质肯定不是物质本身的样子,至少有一部分不是。“杞人忧天”就是认识水,而不认识水蒸气,不了解水的变化规律。
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人的喜怒哀乐西医认为是大脑支配的,中医认为是五脏六腑支配的。孰是孰非,恐怕要有了真正的科学解释才能统一。
人类对台风的预报已经很准确了,台风最初的原动力是什么还不清楚。有一点可以肯定,是物质变化的产物。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只有真正认识物质,真正了解物质的变化规律,才能揭开谜底。

以上是个人理解,信口开河而已。不必当真!追问

一、你的“事物”定义是一种否定之否定无限上升的范畴,你的意思是否是说,物质的定义没有最终确定的范畴?
二、你对人类的认识能力持乐观主义的态度,但这个问题跟第三个问题密切相联,假如人类最终也无法掌握这些物质的运行规律,那我们该怎么办?

追答

从化学元素周期表来看,组成世界万物的物质种类不过一百零几种,往后排还有多少种,不得而知。也许在宇宙深处的某一空间,在地球上绝对不可能存在的放射性物质在哪里就是非常稳定的物质。另一端是微物质,把最小的微物质“磨”成粉,无论多磨小,它们具有物质的最基本性质:有质量,占据空间。它们在宇宙空间里又能组成什么呢?有是怎样演变的呢?至少现在没有结论。
物质的“定义”和物质共同存在的。不是“人”给下的,是“人”发现的。
人给物质下的定义是方便交流的,有两种。(这个定义和前面的“定义”含义不同)
人不在物质的范畴,是一门学科。
人在物质的范畴,是另一门学科。
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不断发现物质的运行规律,包括人类以外的生命物质,丰富了自己。就像物质空间里的一棵大树,枝繁叶茂,这些都得益于第一学科。
有人曾猜测,曾经有过史前文明(记不清从哪里看到的了)。也许,这是另一个学科要探讨的问题吧。或许史前文明根本就不存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