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5.9级地震科学研究

如题所述

根据记录,山东省菏泽发生的5.9级地震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该地区遭遇的最大自然灾害,仅次于唐山大地震,对华北平原的破坏程度极高,影响广泛。尽管有中期地震预报,但未能做出临震预警。地震发生后,菏泽县迅速启动了以自救互救为主的抗震救灾行动,确保了人民生活和生产的恢复。周边受影响的市、县也采取措施稳定民心,这些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果。


震感范围覆盖了包括河北石家庄、江苏镇江、安徽安庆等地,山东省的济宁市和枣庄市也感受到了强烈的震动,老旧房屋和院墙受损,居民惊慌出逃,部分人因惊慌跳楼导致伤残。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地震与1937年的7级地震震中相近,破裂方式、震区形状以及烈度异常区有显著相似性。此次地震被确认为原地重发型地震。


地震波及安徽大部分地区,其中砀山县部分地区烈度达到Ⅵ度,部分房屋受损严重。1983年安徽省地震局的调查报告显示,砀山县部分村庄房屋墙壁开裂、瓦片脱落,甚至有房屋倒塌。地震引发的恐慌情绪在山东省的济宁、聊城、江苏徐州市等地显现,政府迅速采取措施安抚民心,恢复了正常生活秩序。


地震烈度异常区广泛分布,界限分明,如Ⅶ度区覆盖了225平方公里。同一村庄内,不同类型房屋的破坏程度差异明显,如菏泽市二郎庙村与相邻的鹿湾村和前刘村、后刘村对比鲜明。在震中周边的单县和济宁地区,房屋损毁情况严重,伤亡事件也时有发生。震前的异常敏感点引起了地震界的关注。


此次地震造成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在于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仅12公里)、鲁西南平原的地质条件(河床高于地面,地下水位高,土质松散),以及人口密度大和建筑物抗震性能差。土墙搁梁结构的房屋在地震中尤为脆弱,导致了广泛的破坏。


扩展资料

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震中区出现喷沙冒水现象,河岸沟渠等地出现重力型滑塌、开裂、陷坑等;遭受震灾的有菏泽、济宁两个地区11县(市)、126个乡(区)、6500余个村庄的近40万余户190万余人,共损坏房屋116万余间,其中严重破坏30.1万余间,倒塌6.1万余间,震后有6.91万余户31.3万余人无房居住;震坏各种桥梁1237座,涵洞水闸194座,机井1881眼,扬水站60余处,烟囱165座;死亡46人,伤5138人,其中重伤433人;砸死大牲畜638头、猪2390头、羊3382头;直接经济损失3.05亿元人民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