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学中的唯物辩证法

医学检验学中的唯物辩证法

  1、内因与外因的辩证统一关系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没有原因的疾病是不存在的。疾病的原因同样包括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通常指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各种致病因素,如生物性、理化性和心理性因素等,外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内因即机体的内在因素,一般指机体对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防御功能等。只有在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机体才可能产生疾病。如外周血涂片镜下观察见到中性粒细胞大量增加并出现中毒性形态异常,需要综合分析引起异常变化的各种内、外因素,其外因最常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而其内因则是机体对各种致病菌的抵抗力降低。又如在进行抗酸染色、涂片镜检时,要给学生强调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病的外因,但是在机体抵抗力、免疫力增强时,仅有结核杆菌的侵入,机体并不一定都患结核病,说明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因此必须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正确看待内、外因素之间的关系,既不能忽视外因的重要致病作用,也不能片面强调外因,而忽视内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正确认识内因与外因之间的辩证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地预防和治疗疾病。
  2、局部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唯物辩证法要求用局部和整体相互统一的辩证观点来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避免认识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外周血细胞和骨髓细胞的形态识别与分类是医学检验形态学实验的重要观察内容,常用的瑞氏-吉姆萨染色法可使细胞膜、细胞浆及胞浆中颗粒、细胞核等主要结构染上特定的颜色,以便于显微镜下观察和识别。因此欲辨别某种白细胞是外周血五种主要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中的哪一种,必须从上述细胞各主要结构的相关特点来综合判断,从整体上全面把握细胞的形态特征。但实际上许多学生在刚刚开始学习细胞形态的时候,往往只注意细胞中比较醒目的结构,如胞浆颜色和细胞大小等,而对诸如细胞核扭曲折叠、染色质疏密纹理等细微结构没有仔细观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由此得出的结论其可信度必然不高。再如应用改良牛鲍氏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红、白细胞的手工计数,计数结果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技术误差和固有误差两个方面,技术误差是由于操作不正规和技术不熟练造成的误差,常见的技术误差有采血部位不当、稀释倍数不准确、血液凝固、混合不均匀、充液不当以及镜下计数不准确等。技术误差可通过规范操作、提高熟练程度加以纠正,这也是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许多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实验的影响因素和误差来源,常常只对最后一个步骤“显微镜下计数”关注过多,而对影响更大的前期准备步骤(如采血、稀释、充液等)没有进行很好地强化练习,最终出现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计数”,结果却相去甚远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在逐条详细讲授课本内容的同时,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整体思路和脉络的理解和掌握,使大家正确认识细胞整体与局部的辩证统一关系,牢固树立整体与局部的观念,逐步培养全面而严谨的科学思维。
  3、一般与特殊的辩证统一关系
  科学理论的形成是科学抽象的结果,其特点是排除个别的相异点寻求一般的共同点,在特殊的基础上掌握普遍规律。形态辨别是医学检验形态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目的,为了识别各种细胞的正常和异常形态,教师
  都要详细介绍其特征和变化,并辅以图片、标本和示教等形象直观的方法手段,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细胞形态的一般特征基础之上,是一种典型的一般性示范。但是在不同疾病、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细胞形态变化又各具特点,即所谓“特殊性”,如急性失血性贫血一般可见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和网织红细胞增多,但是随着贫血的发展阶段和严重程度不同,中性粒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点,甚至出现许多幼稚阶段细胞,如晚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Ⅰ型和Ⅱ型网织红细胞。部分学生对经过筛选的典型细胞形态都能识别,但对实验过程中随机取样的标本却无法肯定地下结论,反映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够,对细胞形态一般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联系认识不足,因此必须特别注意应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从特殊中找一般,再用一般去指导对特殊的认识,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形态特征及其变化,准确识别和判断细胞形态。
  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质变是事物根本性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飞跃。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结果,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界限。外周血显微镜下白细胞分类计数,须注意各种细胞的生理性和病理性变化,例如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受到年龄、生理周期、运动及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可出现暂时性或一过性的生理性增多,这种变化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若中性粒细胞数量呈现渐进性增加的趋势,并且超出一定的度(临界值),往往提示机体发生“质变”,如感染、炎症、组织损伤以及恶性肿瘤等。事实上临床检验项目中许多实验指标都要受到生理性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患者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如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控制饮食和药物、采集标本时的体位和采集时间等),同时要注重疾病相关实验指标的连续性监测,仅仅一次随机检验在多数情况下并不能提供足够的或有效的信息,而动态观察则可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以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所以在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量变质变的辩证统一观点来认识疾病的发展过程,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5、形态辨识与实验方法学的辩证统一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对世界看法如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也会如何,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反过来,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使用的方法不同,也体现了不同的世界观。形态实验学本身就是一种实验科学,许多疾病形态的表现往往需要借助特定的手段和方法,如光镜、电镜、化学染色法、实验动物以及其他先进的实验技术来进行验证。因此开设实验课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掌握实验方法,学会熟练调试和使用仪器,熟悉操作程序和方法,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传统的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多以观察寄生虫玻片标本和瓶装标本为主,长时间的显微镜下静态观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教学效果不佳。寄生虫活体实验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实验课上每位学生制备1~2张活虫涂片或压片镜下观察活虫体(如阿米巴、阴道毛滴虫、弓形虫、旋毛虫等);制备厚血涂片,运用姬氏染色法制作疟原虫的玻片标本,然后镜下观察,学生不但观察并掌握了疟原虫各期的形态,而且还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掌握了制作厚血涂片和姬氏染色的方法。活体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使学生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了解形态观察与实验方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认识论和方法学的结合上下功夫,如此才能不断提高科学思维和辩证思维水平,逐步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学目标。
  总之,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应用于医学检验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因势利导地把专业知识和哲学科学观念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实验课的浓厚兴趣,也使大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认识改造世界,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自觉运用科学严谨的唯物辩证思想,逐步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检验医学人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3-30
唯物辩证法(Materialist Dialectics), 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毛泽东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