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谁了解京剧《赤桑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10-17
《赤桑镇》原本是秦腔传统剧目,吉剧、评剧、川剧等不少剧种都有这一题材的剧目,京剧曾移植了《铡包勉》一折。至1961年,北京京剧团重新整理改编,将《铡包勉》和《赤桑镇》两剧相连,但有时也单独演出。   《赤桑镇》是一出花脸和老旦的对戏,也是裘盛戎、李多奎两位艺术家的代表作。这出戏是裘盛戎先生生前排演的最后一个古代题材戏。   这出戏唱工繁重,板式丰富多变,其中有[导板]、[散板]、[西皮三眼]、[对口流水]、[二黄原板]、[二黄碰板三眼]等。在戏中,李多奎先生充分发挥了李派老旦苍劲挺拔、扎实稳健的演唱特色,裘盛戎先生也发挥出裘派花脸醇厚沉稳、含蓄传情的独特风格。两位名家在这出戏中配合默契,各显神通,把这出花脸、老旦对戏的唱腔唱得和谐悦耳、生动感人。   裘盛戎素有“活包公”的美誉。他在《铡美案》、《遇皇后》、《打龙袍》、《探阴山》、《赤桑镇》等戏中塑造了许多包公的形象,每一个都各具特色,而《赤桑镇》中的包公可以说是最有人情味的包公。裘盛戎在准确地把握包公刚正不阿的性格的同时,更在情字上下功夫,充分展现出包公对嫂娘的敬仰与怜惜之情。同台的李多奎对裘盛戎在这出戏中的演唱也是赞不绝口。
第2个回答  2011-10-17
  编辑本段剧情介绍:
  京剧赤桑镇:1961年北京京剧团裘盛戎、李多奎演出此剧,后成为保留下来的优秀剧目之一,也是李派、裘派的传统剧目之一。 赤桑镇
  简介
  包拯年幼失去父母,由嫂吴妙贞抚养成人。吴子包勉任萧山县令,贪赃枉法,包拯秉公将其铡死。吴妙贞赶到赤桑镇,哭闹不休,责包拯忘恩负义,包拯婉言相劝,晓以大义,吴妙贞感悟,叔嫂和睦如初。
  详情
  北宋时开封府尹包拯是一位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清官,被人们尊称为“包青天”。包拯自幼父母双亡,由嫂子吴妙贞抚养成人,因而他视嫂如母,称其嫂为“嫂娘”。   吴妙贞的丈夫早年去世,只留下独子包勉。包勉曾为萧山县令,因贪赃枉法被罢官,而包拯却对嫂娘隐瞒了真相,因此吴妙贞一直不明白儿子为什么被解职回家。这一天,吴妙贞听说官居龙图阁大学士的包拯要去陈州放粮,便命包勉到长亭给包拯饯行,希望他们叔侄能借此机会好好叙谈叙谈。   吴妙贞独坐家中,设想着包拯叔侄见面的情景。但她万万想不到,此时包勉已命丧铜铡之下。包拯派家将王朝手持他的亲笔书信,火速赶到了合肥。吴妙贞一见王朝匆匆赶来,不免心生诧异;她接过书信,一种不详的预感立时掠过心头。她急忙拆开书信,只见上面写着:“包拯多拜上,拜上嫂娘吴妙贞;弟往陈州把粮放,叔侄相逢在长亭;包勉初任萧山县,贪赃枉法害黎民;国法条条难容忍,铜铡之下断尸身!”看完书信,吴妙贞只觉一阵眩晕,跌坐在椅子上。一时间,她心如刀绞,肝肠寸断,老泪纵横。老年丧子,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啊!何况包勉又是她唯一的儿子。尤其她一想到,自己的独子竟死在自己一手抚养长大的包拯手上,更是怒火难捺。失子之痛立时化为满腔愤怒,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几乎让她失去了理智,她要亲自到赤桑镇去教训忘恩负义的包拯。 赤桑镇-漫画
  包拯派王朝去送书信,自己在馆驿中也是坐立不安、忧心忡忡。就在这时,马汉突然走进来说:“大人,吴氏夫人来到赤桑。”包拯一惊,他知道嫂娘一定是来兴师问罪的,于是赶紧带着马汉亲自出门迎接。   吴妙贞一见包拯,怒火中烧,举起拐杖就要打,王朝连忙劝阻。包拯拱手低头,吴妙贞怒不可遏,大骂包拯忘恩负义。包拯深深理解嫂娘此时的悲痛心情,何况她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奔波来到赤桑镇,这更使包拯多了一份愧疚。包拯想了想,决定把事情的真相一五一十地告诉嫂娘。他相信,一向教育他要做清官的嫂娘一定会谅解他的。可没等包拯说完,吴妙贞便不耐烦了,她根本不听包拯的解释,厉声斥责包拯为什么不看在她的面上从轻发落。她痛责包拯忘记了当年的养育之恩,丧尽天良、人面兽心!吴妙贞越说越气,举起拐杖朝包拯打来,王朝、马汉慌忙拦阻,馆驿中乱成一团。   包拯见年迈的嫂娘气得浑身颤抖,心中一阵酸楚,他低头作揖,诉说着嫂娘的养育之恩,一次次请求嫂娘宽恕。吴妙贞余怒未消,毫不理睬。包拯说道:“嫂娘,小弟自幼蒙您训教,您教我要学前辈的忠臣良将,切不可徇私情枉法贪赃。我如果徇私情,上欺君,下压民,败坏纪纲,我又该如何面对谆谆教导我的嫂娘呢?”   包拯这一番肺腑之言深深地打动了吴妙贞,她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细细品味包拯的话,她不禁清醒地认识到包拯确实是一个忠心秉正、公而忘私的盖世忠臣。她暗恨包勉贪赃枉法,而包拯按律条铡包勉的确是理所应当的。虽然是想通了,但毕竟自己从此失去了终身依靠,老来靠谁呢?想到此,她顿觉万念俱灰,冲着墙就撞了过去。幸亏王朝眼疾手快,挡在了她的前面。吴妙贞哭儿、想儿,又恨儿,生无依靠,欲死不能,不禁痛哭失声。号称“铁面”的包拯见此情景也忍不住心中酸痛。他手捧孝巾,饱含深情地走到了嫂娘面前,表示要为嫂娘养老送终。   吴妙贞感激涕零,深深为自己错怪包拯而自责,更为包拯为黎民不徇私情的忠良所感动。于是她手举酒杯,对包拯语重心长地说:“为百姓公废私理所应当。”包拯深感于嫂娘明是非、树正义的贤良之举,感动地喊了一声:“好嫂娘!”然后,他双手接过酒杯,以酒敬天,洒在了地上,随即跪在了吴妙贞面前,深深一拜。这一拜是包拯对嫂娘深明大义的拜谢,也是包拯对嫂娘恩高义广的拜谢。包拯一次次对嫂娘深深施礼,临行时万语千言化成一句:“小弟我放粮回来再孝敬嫂娘。”   带着嫂娘的谆谆教诲,包拯踏上了陈州放粮之路。
  剧目欣赏
  《赤桑镇》原本是秦腔传统剧目,吉剧、评剧、川剧等不少剧种都有这一题材的剧目,京剧曾移植了《铡包勉》一折。至1961年,北京京剧团重新整理改编,将《铡包勉》和《赤桑镇》两剧相连,但有时也单独演出。   《赤桑镇》是一出花脸和老旦的对戏,也是裘盛戎、李多奎两位艺术家的代表作。这出戏是裘盛戎先生生前排演的最后一个古代题材戏。   这出戏唱工繁重,板式丰富多变,其中有[导板]、[散板]、[西皮三眼]、[对口流水]、[二黄原板]、[二黄碰板三眼]等。在戏中,李多奎先生充分发挥了李派老旦苍劲挺拔、扎实稳健的演唱特色,裘盛戎先生也发挥出裘派花脸醇厚沉稳、含蓄传情的独特风格。两位名家在这出戏中配合默契,各显神通,把这出花脸、老旦对戏的唱腔唱得和谐悦耳、生动感人。   裘盛戎素有“活包公”的美誉。他在《铡美案》、《遇皇后》、《打龙袍》、《探阴山》、《赤桑镇》等戏中塑造了许多包公的形象,每一个都各具特色,而《赤桑镇》中的包公可以说是最有人情味的包公。裘盛戎在准确地把握包公刚正不阿的性格的同时,更在情字上下功夫,充分展现出包公对嫂娘的敬仰与怜惜之情。同台的李多奎对裘盛戎在这出戏中的演唱也是赞不绝口。   这出戏之所以成为一出经典剧目,除了两位艺术家的精彩表演外,还得益于琴师汪本贞和鼓师谭世秀的伴奏,他们的娴熟技艺起到了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0-17
你想问什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