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济纳土尔扈特部的(一)卫拉特诸部联盟300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额济纳土尔扈特部,是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落的一个组成部分,蒙古族土尔扈特是卫拉特之一部,卫拉特是蒙古族的一个分支。因此,要了解额济纳土尔扈特的由来,就不得不从卫拉特说起。
卫拉特是蒙古民族的一个重要分支,于1207年归附成吉思汗,为建立元朝立下汗马功劳。从元朝灭亡后到被清朝征服的300多年间,卫拉特各部曾三次结盟,两度建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在蒙古族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从1437年至1502年期间,在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直到巴尔喀什湖和葱岭,北起安卡拉河、贝加尔湖,南至长城广阔的土地上,曾形成了早期四卫拉特联盟。由额鲁特、土尔扈特、和硕特组成一个卫拉特,由辉特、巴图特、土默特组成一个卫拉特,由巴儿虎、布里牙特组成一个卫拉特,由东蒙古各部组成一个卫拉特。在这65年期间,早期卫拉特联盟经历了大四卫拉特、卫拉特汗国、小四卫拉特三个不同的阶段。
1502年,由于早期四卫拉特联盟的主力额鲁特部出征到中亚,归路被堵塞,由留牧故土的各部形成了中期四卫拉特联盟。这四个卫拉特分别是:和硕特、绰尔斯、土尔扈特、杜尔伯特。中期四卫拉特联盟从1502年一直存在到1636年。它的疆域东起阿尔泰山,西抵图古勒湖、喀喇沁尔一带,南从哈密、巴里坤向北抵额尔齐斯河中游的陶布勒河、伊西木河会合处。1628年,土尔扈特和鄂尔勒克西迁乌拉尔河上游,1630年进而占领伏尔加河中游。1637年,和硕特部顾实汗向南占领青海,1642年占领西藏。这样中期四卫拉特联盟疆域东起杭爱山西麓,向西越卫拉特故土、中亚细亚,直达欧洲东南部伏尔加河、顿河流域,北起额尔齐斯河和陶布勒河佳作会合处,南越卫拉特故土——甘肃北部、青海、西藏,与印度接壤。
1630年至1637年,因土尔扈特、和硕特两部主力陆续离开卫拉特故土,标志着中期四卫拉特联盟的实际解体。自此,在卫拉特故土形成了晚期四卫拉特联盟:由一半和硕特组成一个卫拉特,准噶尔组成一个卫拉特,杜尔伯特组成一个卫拉特,半个辉特代替土尔扈特组成一个卫拉特。1679年,噶尔丹汗以晚期四卫拉特联盟作为基础建立了准噶尔汗国,并试图重新统一蒙古族各部。准噶尔汗国历代统治者的这种努力,遭到了沙俄和清朝的抵制和反对。1755年到1758年,准噶尔汗国被清朝征服。自此,中国北方最后一个强大的游牧帝国被消灭。
从15世纪至18世纪这300多年时间里,卫拉特各部及其联盟曾两度建国:15世纪后叶的卫拉特汗国和17世纪到18世纪的准噶尔汗国。这两个汗国在中国历史上,甚至在中亚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卫拉特各部人民在这300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经济方面,农牧兼营,铸造钱币,发展贸易,颇有建树;在军事方面,北进南扩,东征西战,战功辉煌,威振欧亚;在法制方面,1640年颁布《卫拉特法典》,对中亚诸国和我国各民族产生重要影响,且在中国各民族中率先推行普及教育;在文学方面,创作出了举世闻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等。
土尔扈特部落是蒙古族的一部分,他们自古就生息在我国北部和西部的森林和草原,是一个勤劳、勇敢,有着光荣历史的部落。
土尔扈特部源出历史上的克烈惕(克列特)部,其早期历史可上溯到八九世纪的九姓鞑靼,土尔扈特部始称为翁罕,亦称王罕。据波斯历史学家拉施特《史集》记载,翁罕所率的是克列特部落。“克列特”一词,蒙古族古老的形式是Kerlyerd(客列亦惕),现在发音为Kered。土尔扈特一词与克列特有着密切的联系,“克列特”有“包围”、“警卫”的意思,因为翁汗家族中的克列特人确曾充任过成吉思汗的护卫。而土尔扈特方言中的“护卫军”亦称土尔扈特(tougud),因此,克列特便称为土尔扈特。从古老的族源学考证,“克列特”原是土尔扈特的一个姓氏,翁罕的姓就为“克列特”,以后发展成为一个氏族。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清廷设立的乌纳恩素珠克图旧土尔扈特南路盟,其中最大的一个旗就是“克列特”旗,也就是罕旗,各代汗王均属此旗。在西蒙古专门使用的一种蒙古文字托忒文中,“土尔扈特”一词的词根中还有“强大”、“强盛”的意思,在蒙古族普遍使用的胡都木文中,客列亦惕一词的词根中也有“强大”、“强盛”之意,所以土尔扈特一词从客列亦惕一词演变而来。其实,土尔扈特无论从哪一种蒙古文字中,都能找到“强大”、“强盛”之意的词根。还有的史学家认为,土尔扈特人善于骑马作战,缴获俘虏较多,并融合于自己的部落,逐步形成一个强大的部落,因而有了“强大”、“强盛”的名称。汉文原来翻译“土尔扈特”一词还有“剩人”、“余人”或“剩下的部落”、“余下的部落”的意思,意为剩余在俄国的最后一批人、一个部落。对“土尔扈特”一词还有一些其他的解释,但学术界认为第一种说法有一定的理由,更接近事实。
外文书籍中称“土尔扈特部落”或是称1628年西迁到俄国土尔扈特部落为首的卫拉特各部为“卡尔梅克”、“克尔梅克”、“哥尔梅克”或“禹尔梅克”,这些都是汉语的音译。“卡尔梅克”这一名称,是巴什基尔看到伏尔加河沿岸来了一群游牧民,惊呼为卡尔梅克,按巴什基尔语,其意为“迁移者”、“迁徙者”、“流浪者”、“西迁者”。这一词意,均被汉、俄、蒙文史学者直译。据帕拉斯的说法,是“留下”、“留下来的人”之意,它似乎表示那些留下来的信仰佛教的土尔扈特人。还有一层意思是,1628年后和鄂尔勒克领导土尔扈特部落西迁至伏尔加河沿岸定居,一些人思乡心重,暂时回了准噶尔盆地。“留下”、“留下的人”就是指当时定居的而没有回准噶尔的土尔扈特部落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