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内城、外城、皇城、紫禁城是什么关系

各位,问个关于北京的问题。北京的内城、外城、皇城、紫禁城是什么关系?各有多少门?谢谢·

都是北京城的一部分。北京城池分四重,即外城、内城、皇城、宫城。城各有门。

1、内城

又称“京城”、“大城”。城墙高12至15米,底厚20米,顶厚16米,上有女墙。有城门九座,角楼四座,水门三处,敌台一百七十二座,雉堞垛口11038个。城外有宽30-60米的护城河。城有九门。

2、外城

1553年(明朝嘉靖三十二年)间增筑。又称“国城”、“外郭”。城墙长28里,高7.5米至8米,底宽约12米,顶宽约9米。有七门。

3、皇城

长18里,有六门。

4、宫城

即紫禁城。城墙周长3.4公里,有六门。

扩展资料

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5代封建王朝辽的陪都及金、元、明、清的都城,其设计规划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被称为“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

目前北京城池遗存的只有正阳门城楼、箭楼,德胜门箭楼,东南角楼,内城护城河北段,以及北京站和西便门两处城墙残余,另外永定门被重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城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3
  关于四九城,老北京城以城墙划分,大体可分为四层,即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所谓“四九城”是指皇城的四门和内城的九门。
  皇城四门分别是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而内城的九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具体如下:
  内城是内二环指北-西德胜门、东安定门;南-西宣武门、中正阳门(前门)、东崇文门;西-北西直门、南阜成门;东-北东直门、南朝阳门。这是内城九门
  外城指外二环,北-西宣武门、中正阳门(前门)、东崇文门(就是内城的南三门),还有宣武门西的西便门,崇文门东的东便门;南-西右安门、中永定门、东左安门;东-广渠门;西-广安门。除去内城南三门合称外城七门。
  紫禁城,北-神武门,南-午门,东-东华门,西-西华门
  紫禁城:
  就是现在的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宫城。紫禁城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10米多的城墙围绕,城墙的外沿周长为3428米(城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是护卫紫禁城的重要设施)。
  紫禁城城墙四边各有一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有四座设计精巧的角楼。
  皇城:
  皇城,位于京城之内,环绕在宫城之外,是拱卫皇宫并为皇宫提供各种服务和生活保障的特殊城池。皇城南起今天的长安街,北到今天的平安大街,东至今东城区南北河沿一线(现已建起皇城根遗址公园),西达今西城区西黄城根一线。东西长约2500米,南北约2790米,面积约6.9平方公里。
  皇城一共有七座城门:
  天安门:皇城的正门是天安门,位于皇城南垣正中。明时称'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清顺治八年(1651)改建并易名为天安门,含'受命于天'和'安邦治民'的意思;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再次重修。天安门的高大城台下部有五个拱形门洞,这便是天安门实际意义上的门了。在五个门洞中.中间的门洞最大,这座门等级最高,明、清时只有皇帝才可由此门通过。其余四个门洞分列左右。依次缩小,允许宗室王公和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出入。最外的两个门洞最小,各为四品以下官员的通道。天安门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的意义,近代史上许多重大的事件都曾在此留下痕迹。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成立,而后天安门又被绘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国徽,天安门从此成为了国家的象征。
  东安门:皇城的东门称东安门,东安门位于皇城东墙中间偏南。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其门西对宫城之东华门,东对玉河之'皇恩桥'(玉河即元之通惠河,明初仍为运输通道,喧嚣之声达于宫内)。明宣德七年(1432)将皇城东墙东移至玉河东岸,东安门亦向东移至皇恩桥东侧,将玉河圈入皇城,成为了专供皇家的漕运河道。东安门于1912年,袁世凯策动曹锟发动'壬子兵变'时遭到焚毁。1999年王府井大街建设改造时掘出了明皇城东安门的遗址,文物部门特在原址建设公园进行了保护。
  西安门:皇城的西面是西安门,西安门位于皇城西墙中段偏北处。它与东安门并不在同一条线上;东安门与宫城东华门相对,而西安门则因宫城西侧有西苑大片水面,无法由西华门直接相对通行。只得在皇城西墙偏北处设西安门,由北海与中海间的通道通行。1950年12月1日,因附近摊贩不慎失火,西安门被焚毁殆尽。此后文物部门特制作了楠木模型以示纪念。
  皇城的北面是北安门,清改称地安门。地安门位于皇城北墙正中,南对景山、北对钟鼓楼。地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清顺治、乾隆年间都曾重修。地安门于1954年12月动工拆除,1955年2月3日拆除完毕。
  大明门:天安门之正南有大明门(清初改称大清门,民国年间称中华门),大明门位于城市中轴线上,是明清两代皇城正门天安门的外门,又称“皇城第一门”,始建于明永乐时期,清顺治元年改名“大清门”,民国元年改名“中华门”。大明门,三阙,巨檐重脊,门南侧左右有石狮、下马碑各一对。明时门上挂有盈联一副,为明初大学士谢晋手书,上联为“日月光天德”,下联书“山河壮帝居”。门北侧左右各有东西向廊房110间,称“千步廊”,又东、西折有向北廊房各34间,皆连檐通脊。千步廊于1915年拆除。1959年扩建天安门广场时拆除了中华门。1976年在其原址建设毛主席纪念堂。
  长安左门:天安门前的东西两侧有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长安街因此二门而得名,取长治久安之意。两门规制完全相同,门三阙,券门,汉白玉石门槛,单层歇山黄琉璃瓦顶,红墙,基础为汉白玉石须弥座。长安左门为皇城天安门的东复门。因明清殿试后,将写有中进士者姓名的黄榜,在鼓乐御杖引导下,张挂在长安左门外临时搭建的龙棚内。举子们纷纷聚集于此看榜,一旦金榜提名,犹如鱼跃龙门,所以古时人又称此门为'龙门',或谓'孔圣门',为附'左青龙、右白虎'之意,又称'青龙门'。
  长安右门:长安右门为天安门的西复门。每年的 '秋审'、'朝审',都在此门内举行,届时各省及刑部的死囚均要入此门进行讯问,确认无疑者即绑缚刑场执行。囚犯一入长安右门如入虎口,凶多吉少,故此门又称为'虎门';为附'左青龙、右白虎'之意,此门又称'白虎门'。1912年12月,为便利通行,将长安左、右门汉白玉石槛拆除。1913年1月长安街正式通行。长安左右门于1952年拆除。
  内城:
  北京内城位于皇城和外城之间,内城城墙是明朝在元大都城墙的基础上经多次改建而成的。周长40公里,其位置大体与今北京东城、西城两区相当。城墙内心为夯土,内外壁上均以条石为基础,上则包彻城砖。根据文献记载北京内城城墙内侧高平均为10.35米,外侧高平均为11.39米,顶厚平均14.64米,墙基厚平均19.28米,其中以北垣最厚且最高(按外壁计),来与防御需要有关。清朝入关、八旗官兵及其家属进驻北京以后,清廷下令圈占内城的房舍给旗人居住。以前在内城的汉民、回民等一律搬到外城居住。内城以皇城为中心,由八旗分立四角八方——两黄旗居北:镶黄旗驻安定门内,正黄旗驻德胜门内;两白旗居东:镶白旗驻朝阳门内,正白旗驻东直门内;两红旗居西:镶红旗驻阜成门内,正红旗驻西直门内;两蓝旗居南:镶蓝旗驻宣武门内,正蓝旗驻祟文门内。
  内城一共有九座城门,沿现在的北京二环路分布,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宣武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城门、崇文门、宣武门、前门、德胜门和安定门。
  西直门明代称和义门,是运水通道,西直门的城门洞上面刻着水的波纹。过去的皇帝,不喝城里的水,嫌城里水苦,专门喝玉泉山的水。
  东直门明代称为崇仁门,是过往运送柴炭车的,叫做柴道。最早的东直门大街其实是现在的东直门外小街,整条大街大概有三里多长,地上铺的是石板路,一共有一百五十多家买卖铺子,过了冰窖口,茶米油盐酱醋茶,只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无论是吃的、用的,都可以在这条街上找到。
  朝阳门明代称为齐化门,是运粮通道。明清南方出产的粮食往北京调运,必须走通惠河,通过水路运到北京东边的通州,粮食到了通州以后,再装车进城。进城走的就是朝阳门。所以,朝阳门的城门洞顶上,刻着一个谷穗儿。粮食进了朝阳门,就存放在附近的粮仓之中。现在朝阳门内的地名还有“禄米仓”、 “海运仓”、“新太仓”等,那都是当年存放粮食的仓库。
  崇文门叫哈德门, 是运送酒的通道。当年的美酒佳酿大多是从河北涿州等地运来,进北京自然要走南路。运酒的车先进了外城的左安门,再到崇文门上税。
  正阳门(前门),正阳门位于内城南垣的正中,是皇帝专用的,皇上每年两次出正阳门,一次是冬季,到天坛祭天,另一次是惊蛰,到先农坛去耕地。这两次出行,都是要走正阳门。正阳门也叫前门,1949年2月3日北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式就是在这里。
  宣武门叫顺治门,死囚从此门押出,拉到菜市口斩首。明清处决死囚一定要选择人流集中的闹市区,所谓“腰斩于市”,目的是起到震慑作用。菜市口是北京的闹市,从南方各省来的人,过卢沟桥,进广安门,再进入北京内城大都要经过这里。
  阜城门当时叫平则门,是运煤通道。因为北京西面的门头沟一带是产煤之地,北京城所用的煤全是打那边儿运过来的。门头沟的煤要进北京,最近的门儿就是阜城门。要不怎么老阜城门的门洞顶上刻了一朵梅花,老干婆娑,颇有画意。梅与煤同音,这就表示这个地方走煤车的意思。
  德胜门是军队得胜班师回朝进入的门。北方按星宿属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从北门出城。之所以取名叫德胜门。德胜门东边的城墙上放着一尊炮,不过,这炮不是打仗用的,是报时用的。每日午时,德胜门和宣武门同时一声火炮,城内的老百姓听炮对时。
  外城:
  外城是老北京最外侧的一道城墙。明初建设北京城时本无外城的规划,北京的外城城墙是明嘉靖年间为防御外敌而修建的。原本计划绕内城修建一周,但因财力不足等多种原因只修建了南城一面,东西抱接内城后便草草收工了。北京的外城城墙与内城城墙相比,低矮得多。外城城墙结构与内城基本一致,其周长约14.4公里,外侧均高7.06米,内侧均高5.92米,平均基厚12.24米,平均顶厚9.24米,共设有永定门、右安门、广安门、西便门等七座城门,其面积相当于今天北京的崇文、宣武两区,民国以前这里多居住一些平民百姓和汉族官员,分布有很多的茶楼酒肆、会馆戏园,有着别具一格的文化风情。
第2个回答  2015-06-17
古都北京,有着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余年的建都史。自金贞元元年(1153年)起,先后有金、元、明、清四朝定都于此。自元代营建元大都起北京就形成了三重城垣的基本格局。此后又经历了明永乐年间重修紫禁城和明嘉靖年间复修外城,使北京城形成了明确而完整的凸字型、四座城垣的结构。四座城垣中,中心为紫禁城,即今故宫,至今仍保存完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紫禁城之外是北京四座城垣中唯一一座由红墙黄瓦围就的城池-皇城,现金基本上已被拆除;最外侧是共同构成北京城凸字形结构的内城和外城,其位置大体与今天的二环路相当。
  紫禁城:
  就是现在的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宫城。紫禁城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10米多的城墙围绕,城墙的外沿周长为3428米(城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是护卫紫禁城的重要设施)。
  紫禁城城墙四边各有一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有四座设计精巧的角楼。

  皇城:
  皇城,位于京城之内,环绕在宫城之外,是拱卫皇宫并为皇宫提供各种服务和生活保障的特殊城池。皇城南起今天的长安街,北到今天的平安大街,东至今东城区南北河沿一线(现已建起皇城根遗址公园),西达今西城区西黄城根一线。东西长约2500米,南北约2790米,面积约6.9平方公里。
  皇城一共有七座城门:
  天安门:皇城的正门是天安门,位于皇城南垣正中。明时称'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清顺治八年(1651)改建并易名为天安门,含'受命于天'和'安邦治民'的意思;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再次重修。天安门的高大城台下部有五个拱形门洞,这便是天安门实际意义上的门了。在五个门洞中.中间的门洞最大,这座门等级最高,明、清时只有皇帝才可由此门通过。其余四个门洞分列左右。依次缩小,允许宗室王公和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出入。最外的两个门洞最小,各为四品以下官员的通道。天安门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的意义,近代史上许多重大的事件都曾在此留下痕迹。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成立,而后天安门又被绘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国徽,天安门从此成为了国家的象征。
  东安门:皇城的东门称东安门,东安门位于皇城东墙中间偏南。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其门西对宫城之东华门,东对玉河之'皇恩桥'(玉河即元之通惠河,明初仍为运输通道,喧嚣之声达于宫内)。明宣德七年(1432)将皇城东墙东移至玉河东岸,东安门亦向东移至皇恩桥东侧,将玉河圈入皇城,成为了专供皇家的漕运河道。东安门于1912年,袁世凯策动曹锟发动'壬子兵变'时遭到焚毁。1999年王府井大街建设改造时掘出了明皇城东安门的遗址,文物部门特在原址建设公园进行了保护。
  西安门:皇城的西面是西安门,西安门位于皇城西墙中段偏北处。它与东安门并不在同一条线上;东安门与宫城东华门相对,而西安门则因宫城西侧有西苑大片水面,无法由西华门直接相对通行。只得在皇城西墙偏北处设西安门,由北海与中海间的通道通行。1950年12月1日,因附近摊贩不慎失火,西安门被焚毁殆尽。此后文物部门特制作了楠木模型以示纪念。
  皇城的北面是北安门,清改称地安门。地安门位于皇城北墙正中,南对景山、北对钟鼓楼。地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清顺治、乾隆年间都曾重修。地安门于1954年12月动工拆除,1955年2月3日拆除完毕。
  大明门:天安门之正南有大明门(清初改称大清门,民国年间称中华门),大明门位于城市中轴线上,是明清两代皇城正门天安门的外门,又称“皇城第一门”,始建于明永乐时期,清顺治元年改名“大清门”,民国元年改名“中华门”。大明门,三阙,巨檐重脊,门南侧左右有石狮、下马碑各一对。明时门上挂有盈联一副,为明初大学士谢晋手书,上联为“日月光天德”,下联书“山河壮帝居”。门北侧左右各有东西向廊房110间,称“千步廊”,又东、西折有向北廊房各34间,皆连檐通脊。千步廊于1915年拆除。1959年扩建天安门广场时拆除了中华门。1976年在其原址建设毛主席纪念堂。
  长安左门:天安门前的东西两侧有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长安街因此二门而得名,取长治久安之意。两门规制完全相同,门三阙,券门,汉白玉石门槛,单层歇山黄琉璃瓦顶,红墙,基础为汉白玉石须弥座。长安左门为皇城天安门的东复门。因明清殿试后,将写有中进士者姓名的黄榜,在鼓乐御杖引导下,张挂在长安左门外临时搭建的龙棚内。举子们纷纷聚集于此看榜,一旦金榜提名,犹如鱼跃龙门,所以古时人又称此门为'龙门',或谓'孔圣门',为附'左青龙、右白虎'之意,又称'青龙门'。
  长安右门:长安右门为天安门的西复门。每年的 '秋审'、'朝审',都在此门内举行,届时各省及刑部的死囚均要入此门进行讯问,确认无疑者即绑缚刑场执行。囚犯一入长安右门如入虎口,凶多吉少,故此门又称为'虎门';为附'左青龙、右白虎'之意,此门又称'白虎门'。1912年12月,为便利通行,将长安左、右门汉白玉石槛拆除。1913年1月长安街正式通行。长安左右门于1952年拆除。
  内城:
  北京内城位于皇城和外城之间,内城城墙是明朝在元大都城墙的基础上经多次改建而成的。周长40公里,其位置大体与今北京东城、西城两区相当。城墙内心为夯土,内外壁上均以条石为基础,上则包彻城砖。根据文献记载北京内城城墙内侧高平均为10.35米,外侧高平均为11.39米,顶厚平均14.64米,墙基厚平均19.28米,其中以北垣最厚且最高(按外壁计),来与防御需要有关。清朝入关、八旗官兵及其家属进驻北京以后,清廷下令圈占内城的房舍给旗人居住。以前在内城的汉民、回民等一律搬到外城居住。内城以皇城为中心,由八旗分立四角八方——两黄旗居北:镶黄旗驻安定门内,正黄旗驻德胜门内;两白旗居东:镶白旗驻朝阳门内,正白旗驻东直门内;两红旗居西:镶红旗驻阜成门内,正红旗驻西直门内;两蓝旗居南:镶蓝旗驻宣武门内,正蓝旗驻祟文门内。
  内城一共有九座城门,沿现在的北京二环路分布,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宣武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城门、崇文门、宣武门、前门、德胜门和安定门。  
  西直门明代称和义门,是运水通道,西直门的城门洞上面刻着水的波纹。过去的皇帝,不喝城里的水,嫌城里水苦,专门喝玉泉山的水。
  东直门明代称为崇仁门,是过往运送柴炭车的,叫做柴道。最早的东直门大街其实是现在的东直门外小街,整条大街大概有三里多长,地上铺的是石板路,一共有一百五十多家买卖铺子,过了冰窖口,茶米油盐酱醋茶,只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无论是吃的、用的,都可以在这条街上找到。
  朝阳门明代称为齐化门,是运粮通道。明清南方出产的粮食往北京调运,必须走通惠河,通过水路运到北京东边的通州,粮食到了通州以后,再装车进城。进城走的就是朝阳门。所以,朝阳门的城门洞顶上,刻着一个谷穗儿。粮食进了朝阳门,就存放在附近的粮仓之中。现在朝阳门内的地名还有“禄米仓”、 “海运仓”、“新太仓”等,那都是当年存放粮食的仓库。
  崇文门叫哈德门, 是运送酒的通道。当年的美酒佳酿大多是从河北涿州等地运来,进北京自然要走南路。运酒的车先进了外城的左安门,再到崇文门上税。
  正阳门(前门),正阳门位于内城南垣的正中,是皇帝专用的,皇上每年两次出正阳门,一次是冬季,到天坛祭天,另一次是惊蛰,到先农坛去耕地。这两次出行,都是要走正阳门。正阳门也叫前门,1949年2月3日北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式就是在这里。
  宣武门叫顺治门,死囚从此门押出,拉到菜市口斩首。明清处决死囚一定要选择人流集中的闹市区,所谓“腰斩于市”,目的是起到震慑作用。菜市口是北京的闹市,从南方各省来的人,过卢沟桥,进广安门,再进入北京内城大都要经过这里。
  阜城门当时叫平则门,是运煤通道。因为北京西面的门头沟一带是产煤之地,北京城所用的煤全是打那边儿运过来的。门头沟的煤要进北京,最近的门儿就是阜城门。要不怎么老阜城门的门洞顶上刻了一朵梅花,老干婆娑,颇有画意。梅与煤同音,这就表示这个地方走煤车的意思。
  德胜门是军队得胜班师回朝进入的门。北方按星宿属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从北门出城。之所以取名叫德胜门。德胜门东边的城墙上放着一尊炮,不过,这炮不是打仗用的,是报时用的。每日午时,德胜门和宣武门同时一声火炮,城内的老百姓听炮对时。
  外城:
  外城是老北京最外侧的一道城墙。明初建设北京城时本无外城的规划,北京的外城城墙是明嘉靖年间为防御外敌而修建的。原本计划绕内城修建一周,但因财力不足等多种原因只修建了南城一面,东西抱接内城后便草草收工了。北京的外城城墙与内城城墙相比,低矮得多。外城城墙结构与内城基本一致,其周长约14.4公里,外侧均高7.06米,内侧均高5.92米,平均基厚12.24米,平均顶厚9.24米,共设有永定门、右安门、广安门、西便门等七座城门,其面积相当于今天北京的崇文、宣武两区,民国以前这里多居住一些平民百姓和汉族官员,分布有很多的茶楼酒肆、会馆戏园,有着别具一格的文化风情。
第3个回答  2007-08-20
明清北京城由紫禁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座城垣构成
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殿,位于全城中部,是整个明清北京城规划的核心,紫禁城四周围有高大的城墙,城墙四面设有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四座城门
皇城是拱卫紫禁城并为紫禁城提供生活服务的特殊城池,环绕在紫禁城外,位于内城之内,是北京四座城垣的第二重,皇城在旧时是民不得入的皇家城池,其内大量分布着服务于皇宫的皇家园林、寺庙、库房、作坊以及大量的养殖和服务机构,皇城四周并没有像紫禁城、内城、外城一样的完全为防御而建有马道和垛口的“城墙”,而是只有一道6米多高的红门拦马墙也称萧墙,萧墙墙身红色顶覆黄琉璃成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红墙黄瓦,皇城墙四面设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四门,在天安门前还有大清门(大明门、中华门)和长安左门、长安右门。
内城围绕在皇城之外是北京城的主要组成部分,旧时北京城中的百姓大都居住在内城当中,清早期内城只准满族百姓居住,而王公贵族的府邸和中央国家机关也都设在内城之内。内城四周围有异常高大坚实的城墙,并设有正阳门、崇文门和宣武门等九座城门。
明永乐建设北京城时只有紫禁城、皇城和内城三重城垣,外城是明嘉靖时修建的,本来计划环城一周,而由于经费紧张只建了南城一面,外城城墙略低于内城城墙,周围设有永定门等七座城门,与内城九门皇城四门合称里九外七皇城四。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4
内九外七皇城四:

内城是内二环指北-西德胜门、东安定门;南-西宣武门、中正阳门(前门)、东崇文门;西-北西直门、南阜成门;东-北东直门、南朝阳门。这是内城九门

外城指外二环,北-西宣武门、中正阳门(前门)、东崇文门(就是内城的南三门),还有宣武门西的西便门,崇文门东的东便门;南-西右安门、中永定门、东左安门;东-广渠门;西-广安门。除去内城南三门合称外城七门。

紫禁城,北-神武门,南-午门,东-东华门,西-西华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