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下都简介

如题所述

位于河北省易县的燕下都是已知战国时期最大的都城,它的建设始于公元前311年燕昭王的统治时期。整个遗址占地广阔,东西长八公里,南北宽约四公里,两河环绕,形成天然的防线。城池分为东城和西城,东城由一道厚实的城墙和人工开凿的"运土城墙"构成,墙基宽约四十米,周长约十八公里,中间还有一道东西走向的隔墙,将宫城分隔开来。宫城的墙基更宽,达二十米,全长约四千四百六十米。西城,即郭城,由三道城墙和运粮河环绕,其中西墙较为笔直,北墙弯曲成复斗形,南墙从燕子村向南延伸,与运粮河相接。


东城的核心是一条明显的中轴线,沿线排列着"武阳台"、"望京台"、"张公台"和"老姆台"等大型宫殿的夯土台基,展示了其宏伟的宫殿区,位于东城东北部,与手工业区隔开。"武阳台"和"老姆台"等高台不仅巨大,而且数量众多,如"武阳台"宽深110×140米,残高11米,"老姆台"宽深90×110米,残高12米,小型的"望景台"宽深只有26×40米。这些高台的出现,体现了战国至秦统一期间建筑艺术的高超,尤其是高台建筑的流行。在那个时代,人们用夯土技术在地面上建造出高低错落、壮观的宫殿,这在战国时期的青铜纹饰中也得到了体现,充分展现了燕下都的壮丽景象和宫殿建筑的奢华气派。


扩展资料

燕下都遗址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遗址。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达4公里,是战国都城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城址中部有一道隔墙,将城分为东、西二城。东城分为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区、墓葬区、古河道区五个部分,文化遗存相当丰富,保存较好。西城为一防御性的附城,遗存较少。城址内除出土有铜器、铁器、陶器、石器等生产、生活用具外,还发现有许多兽首陶水管、筒瓦、板瓦等建筑构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