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的1+1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歌德巴赫猜想”即所谓的“1+1”,提出,任何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

陈景润并没有证明出“1+1”,而是证明出“1+2,”这是验证“歌德巴赫猜想”的重要一步。即“所有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自然数与一个质数之和,而前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

陈景润的1+2是指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二个素数的和,或是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

原初猜想的现代陈述为:任一大于5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n>5:当n为偶数,n=2+(n-2),n-2也是偶数,可以分解为两个质数的和;当n为奇数,n=3+(n-3),n-3也是偶数,可以分解为两个质数的和。欧拉在回信中也提出另一等价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今日常见的猜想陈述为欧拉的版本。把命题"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记作"a+b"。1966年陈景润证明了"1+2"成立。

扩展资料:

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得数学奇才陈景润一夜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1973年3月2日,他发表了著名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即“1+2”)。

把几百年来人们未曾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引起轰动,在国际上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他有着超人的勤奋和顽强的毅力,多年来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数学研究,废寝忘食,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

在遭受疾病折磨时,他都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追求,为数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事迹和拼搏献身的精神在全国各地广为传颂,成为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心目中传奇式的人物和学习楷模。

在福建省三明市档案馆里,珍藏着三明一中(前身为三元县立初级中学)全宗档案,历经岁月风尘,它们仿佛在述说着历史的沧桑。翻开第一号目录第三卷,透过其中几页薄薄的毛边纸,有些字迹虽然有些褪色。

但我们可以看到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三明留下的足迹:1945年2月升入三元县立初级中学,全班学生共有18名,修业年限定为三年;1947年1月,陈景润上完初二、上初三之前随父亲离开三元县返回福州。

有关陈景润高中以后的小故事和传说广为流传,但他在三明的求学过程和生活经历却几乎没有被提及。翻阅他的生平资料,里面也只有简单的一句话:“1938-1948年先后在福州市三一小学、三元县小学、三元县立初中、福州市三一中学及英华中学就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景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哥德巴赫猜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06
1+1 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而陈景润的只是1+2 。 1+1还没被证明出来。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即“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陈景润只是向“1+1”进发,但没有达到。
目前“哥德巴赫猜想”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 “1 + 2”的形式。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0807.htm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1-06
也许是一个他发现的定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