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臣死后能否享有谥号,谥号有哪些意义?

如题所述

古代官员死后,朝廷会根据平生的业绩贡献赐予一个称号,就叫“谥号”,然后死去的大臣就会被称谥号,而不在使用名字了。谥号最初亲王的谥号是一个字,郡王的谥号是两个字,后来康熙年间,重新规定,王储的谥号一律在封号上加一个字为谥,王公贵族则是皇上钦定的,以两个字为标准,但是其余大臣官员则没有谥号。

秦始皇时期取消了谥号,他认为把“皇”和“帝”连起来的称号就是比上谥的意思更好,更符合自己的气质跟地位,后来的历朝历代也就开始沿用。西汉恢复谥号的使用之后,谥号的字数也是不断叠加,后来几乎发展成了一个谥号恨不能全添上褒义词,明朝皇帝谥号有十七个字,清朝皇帝谥号有二十一个字。

古代的谥号有三类,一类是赞美表扬的美谥,一种是批评责怪的恶谥,第三种就是表示哀悼的平谥。谥号是在死后由别人予以评定,所以谥号有一种评判的寓意,相当于对此人一生的盖棺定论。譬如,楚怀王中的“怀”就是一种美谥,表示仁慈。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一九二六年身亡后,就被赐谥号“王忠悫公”,“悫”是诚实的意思,也是对王国维人品的肯定了。

谥号的册封在不同时期也有等级区别,周朝规定只有皇帝,各诸侯和卿大夫以及夫人可以有资格获封。汉朝规定凡生前封侯的都可以有谥号,唐朝是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获封谥号。而一般的学者,文人的谥号则来自亲朋好友,属于私谥,与皇上御赐的不是一回事。

唐宋时期还有个议驳制度,就是王公贵族,大臣死后皇帝获封的谥号与生平不符,就可以反驳回在要求重拟议一个,明清时期谥号是由礼部拟定,一般会多拟几个,然后再有皇上挑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6
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吧。有褒的美谥,怜的平谥,贬的恶谥三种。   

美谥如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   

恶谥如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   

平谥如怀,悼,哀,闵,殇,有点同情的意味;   

另外孙权的谥号是“大皇帝”,比较特殊。   

由于恶谥是对死者的批评,这在古代是比较反感的事情。所以北宋做出规定:不立恶谥,只作美谥,平谥。

2011-08-075
说一下清朝的吧: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名),庙号"太祖",谥号先叫"武皇帝",后叫"高皇帝",年号"天命",全称"承天广运 神功圣德 肇纪立极 仁孝睿武 端毅钦安 弘文定业 高皇帝"。 第二个皇帝皇太极(名),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年号先"天聪"后"崇德",全称"应天兴国 弘德彰武 宽温仁圣 睿孝敬敏 昭定隆道 显功 文皇帝"。 第三个皇帝顺治(年号,以下同),名"福临",庙号"世祖",谥号"章皇帝",全称"体天隆运 定统建极 英睿钦文 显武大德 弘功至仁 纯孝 章皇帝"。 第四个皇帝康熙,名"玄烨",庙号"圣祖",谥号"仁皇帝",全称:"合天弘运 文武睿哲 恭俭宽裕 孝敬诚信 功德大成 仁皇帝"。 第五个皇帝雍正,名"胤禛",庙号"世宗",谥号"宪皇帝",全称:"敬天昌运 建中表正 文武英明 宽仁信毅 睿圣大孝 至诚 宪皇帝"。 第六个皇帝乾隆,名"弦歴",庙号"高宗",谥号"纯皇帝",全称:"法天隆运 至诚先觉 体元立极 敷文奋武 钦明孝慈 神圣 纯皇帝"。 第七个皇帝嘉庆,名"永琰",庙号"仁宗",谥号"睿皇帝",全称:"受天兴运 敷化绥猷 崇文经武 孝恭勤俭 端敏英哲 睿皇帝"。 第八个皇帝道光,名"绵寜",庙号"宣宗",谥号"成皇帝",全称:"效天符运 立中体正 至文圣武 智勇仁慈 俭勤孝敏 宽定 成皇帝"。 第九个皇帝咸丰,名"奕詝",庙号"文宗",谥号"显皇帝",全称:"协天翊运 执中垂谟 懋德振武 圣孝渊恭 端仁宽敏 显皇帝"。 第十个皇帝同治,名"载淳",庙号"穆宗",谥号"毅皇帝",全称:"继天开运 受中居正 保大定功 圣智诚孝 信敏恭宽 毅皇帝"。 第十一个皇帝光绪,名"载湉",庙号"德宗",谥号"景皇帝",全称:"同天崇运 大中至正 经文纬武 仁孝睿智 端俭宽勤 景皇帝"。 第十二个皇帝宣统,名"溥仪",也被尊为"清逊帝"或"末皇帝"。2004年,清皇室家族后代已协商为溥仪追加谥号为愍帝,庙号为恭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8-11
可以享有谥号;谥号代表着这个人生前的功绩,可以反映出他曾经做出的成就,代表着他一生做出的贡献和创造的价值,不同的贡献获得的谥号也不同。
第3个回答  2020-08-08
是有的,谥号是指古代皇帝对死者一生的评价,按古代礼节,只有一、二品的大员,才能享受谥号的待遇,和追赠官职、现在追赠烈士的性质是一样的。
第4个回答  2020-08-19
不能。有谥号的职业是皇帝,除皇帝外,其他人不会有谥号;意义是根据皇帝这一生,起个与他这一生相关的谥号,相当于对皇帝一生的总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