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震减灾的资料

如题所述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俗称地动。它像平常的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即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大约500万次。其中,绝大多数地震很小,不用灵敏仪器便觉察不到,约占地震总数的99%,其余的1%,约5万次,才会被人们感觉出来。一般情况下,5级以上地震就能够造成破坏,习惯上称为破坏性地震,平均每年发生约1000次;7级以上强震平均每年18次;8级以上大震每年发生1—2次。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球时时刻刻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地球的运动变化产生许多力,其中最主要的 防震减灾
  是地壳运动所产生的力。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地下的岩层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当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岩层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或原有断层处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破裂,岩层断裂之处就是震源,岩层断裂所产生的振动就是地震。   地球上90%的地震都是由于地壳的断裂造成的,这类地震称之为构造地震。此外,火山爆发可造成火山地震;洞穴坍塌可造成塌陷地震;水库蓄水可造成水库地震;人工爆破也可造成人工爆破地震,由于这些类型的地震数量少、能量小,形成的破坏程度也小,因此,我们要预防的主要是构造地震。
  地震谣言是没有事实根据的地震传闻,由于地震谣传波及面广、突发性强、传播速度快,因此危害甚大。这种传闻可以造成不是地震而胜似地震的损失。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发生过一些地震谣言广为流传的事件,在群众中造成严重的恐震心理,有的导致工厂不能正常生产、学校不能正常上课、商店不能正常营业、人员盲目地外逃、抢购生活用品,甚至由于采取不恰当的防震行为导致摔伤、摔死的事例时有发生。
  我国有哪些地震监测方法
  地震孕育过程中常常出现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学、大地测量学、气象学及生物学等学科领域中的各种异常现象。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有70多次中强以上地震前记录到1000余条前兆异常。由于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因此,地震前兆也是丰富多样的。经过整理和研究,可将这些异常归为10大类: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地磁、地电、重力、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宏观前兆现象等。   以上前兆,地震工作者都进行了科学的监测。只有综合分析、研究这些前兆,才能捕捉到地震前兆信息。
  是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
  观测和记录地震的仪器叫“地震仪”。公元132年7月(东汉汉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开创了人类使用仪器观测地震的新纪元。张衡被誉为地震仪之父。
  何谓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地震预报是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烈度和破坏易损程度的预测。通常,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主要是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
  地震预报包括哪些类型
  (1)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2)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3)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4)临震预报,是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什么是地震序列
  什么是主震、余震和前震?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有共同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总称为地震序列。   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主震后在同一震区陆续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余震;主震前在同一震区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前震。地震序列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主震型:主震的震级高,很突出,主震释放的能量占整个地震序列的90%以上。主震型地震又分为“主震余震型”和“前震主震余震型”两类;   (2)震群型:没有突出的主震,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出来的;   (3)孤立型(单发性地震):其主要特点是几乎没有前震,也几乎没有余震。
  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
  (1)地震长期预报,由国家地震局组织其他有关地震部门提出,向国务院报告,为国家规划和建设提供依据。   (2)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家地震局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部门提出,经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重点监测区做出防震工作部署,同时报告国务院。   (3)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部门提出,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适时向社会发布,同时报告国务院,涉及人口稠密地区的,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经国务院批准后再向社会发布。   (4)在已发布地震中期预报的地区,无论已经发布或尚未发布地震短期预报或临震预报,如发现明显临震异常,情况紧急,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四十八小时之内的地震临震警报,并同时向上级报告。   除以上规定的政府部门有权发布地震预报外,任何部门、单位或者个人均无权发布地震预报。因此,凡是不经政府正式发布的地震预报,都应视为谣言,并立即追查。
  地震预报的难度
  地震预报,特别是临震预报问题,至今仍是世界上的一大难题。当前地震预报仍是探索性的,而社会和公众对地震预报要求却是任务性的,由地震预报所引起的直接影响又是社会性的,地震预报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影响。如果预报准确,可以减少重大伤亡;如果预报不准确,报了又不震,就会造成社会恐慌和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如果不报,万一震了,损失当然很大。这就给地震预报工作者增加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在资料掌握不充分的情况下,很难下决心作出决断。加之地震的发生又是十分复杂的,不能用前次地震预报的经验又预报另一次地震,这就给地震预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地震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很大,我们必须知难而进,奋力攻关,突破地震预报关,为人类作出贡献。同时,还要加强防震和抗震方面的工作,制定地震应急对策,采取预防加固和减灾措施,普及宣传地震知识,增强群众的防震意识和自我预防能力,使大家都能正确认识和鉴别地震异常,积极为地震预报部门提供更多的异常信息,预测和预防结合,争取把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编辑本段防震减灾对策
  什么是地震对策
  人类为了减轻地震灾害,制定了一系列对付地震的战略战术,以获取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这就是地震对策。简言之,就是对付地震的办法和措施,也就是地震来了怎么办。   地震对策的主要内容是:地震监测、地震预报、工程抗震、社会防灾、震后救灾、恢复重建、平息恐慌等。
  中国特色的防震减灾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我国防震减灾的指导方针是“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编辑本段防震减灾对策
  什么是地震对策
  人类为了减轻地震灾害,制定了一系列对付地震的战略战术,以获取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这就是地震对策。简言之,就是对付地震的办法和措施,也就是地震来了怎么办。   地震对策的主要内容是:地震监测、地震预报、工程抗震、社会防灾、震后救灾、恢复重建、平息恐慌等。
  中国特色的防震减灾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我国防震减灾的指导方针是“以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政府重视、以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多路探索,群防群测,专群结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走综合防御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的防震减灾对策的要点。   3.三大体系建设组成了人类对付地震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地震监测预报。地震部门首先要做好地震的监测预报。这个做好,不是说大部分或者是百分之百地作出准确的地震预报,而是充分运用现有条件,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监测预报的水平。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核心和前提。   第二道防线是震害防御体系的建设。在地震预报仍然是世界难题的条件下,必须有对付突如其来的地震发生的措施,并作为经常性防范措施。这是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有效途径。主要有工程性和非工程性两个方面。   工程性措施叫做工程抗震设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①对重大建筑物、构筑物、开发区建设要在立项前依法进行充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为工程的选址和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②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的抗震设防。一般工民建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计、施工,确保在6级左右地震条件下的安全。   ③对国家划定监视防御区的老旧楼房,特别是人口聚集的公共场所,进行抗震性能的鉴定,不合格和不安全的要进行加固改造,使其能够具备法定的抗震能力。   各类建筑物只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抗震设计加固改造,就可以达到小震可修、中震不坏、大震不倒的基本安全效果。   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则是除专业部门的地震监测和工程建设以外的一些政府和社会防御措施。主要是震害预防和应急对策。这是《防震减灾法》赋予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主要包括地震知识的宣传普及,各级组织、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模拟地震来临的应急演习训练等。   第三道防线是紧急救援体系的建设。通过前两道防线,仍然不可能解决防震减灾中的一切问题,而地震的发生又是短暂的几秒、十几秒时间。如果地震发生在夜晚,居室里的人又很多,加上停电停水、通讯中断等许多不利因素,紧急救援问题是必须采取的第三道防线。   世界上许多震例证明,紧急救援是否行动迅速,救援机械工具是否助效,是评价政府救助工作的标准。紧急救援要获得社会的基本满意度,要靠预案准备的充分,要靠临阵决策指挥的正确,要靠各种队伍的共同协作,要靠现代化技术设备的武装,更要靠平时的地震模拟演练。   4.我国地震救灾的基本策略和任务是什么?地震救灾的基本策略包括:   (1)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救灾体制;(2)实行以行政区域为主的组织指挥;(3)发挥军队、民兵和各专业救灾队伍的作用。   地震救灾的任务是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灾情,防止续发性灾害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造成的伤亡和损失。   地震救灾的内容包括:对被埋压伤员和处在火、毒气等危险现场的遇难者抢救与救护,尽快使更多的蒙难者脱险;对危重伤员采取救治措施,减少伤残与死亡;对处在危险房屋内的群众进行疏散、安置、妥善解决受灾群众的吃、喝、穿、住等紧急生活问题;紧急抢修交通、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生命线工程;对于可能造成灾害的危险因素和险情要加强监视、控制和排除;实行严格的管制措施,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做好宣传鼓动工作,提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5.地震救灾工作的方针是什么?抗震救灾的原则又有   哪些?地震救灾工作的方针: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多路探索,加强地震预防和工程地震研究,推进地震科学技术现代化,不断提高预报水平,减轻地震灾害,发挥地震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步中的作用。   抗震救灾的原则:(1)快速反应原则;(2)提倡就近就地开展自救互救原则;(3)突出重点原则;(4)主动配合原则;(5)主动报告原则。6.地震短临预报发布后有关地区的各级政府要采取   哪些紧急措施?(1)准备好抢险救灾所必需的一切条件和物资;   (2)大力宣传地震科学知识和自救互救办法;   (3)安排好危险地带或危险建筑物内人员和设备的撤离;   (4)建立报警系统和实施通讯保障;   (5)加强交通和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6)成立救灾指挥机构,统一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所要采取的这些措施,每一个公民都应有所了解,以便配合政府部门做好地震灾害防御工作,努力减轻地震灾害。与救助相结合”。   政府重视、以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多路探索,群防群测,专群结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走综合防御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的防震减灾对策的要点。   3.三大体系建设组成了人类对付地震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地震监测预报。地震部门首先要做好地震的监测预报。这个做好,不是说大部分或者是百分之百地作出准确的地震预报,而是充分运用现有条件,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监测预报的水平。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核心和前提。   第二道防线是震害防御体系的建设。在地震预报仍然是世界难题的条件下,必须有对付突如其来的地震发生的措施,并作为经常性防范措施。这是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有效途径。主要有工程性和非工程性两个方面。   工程性措施叫做工程抗震设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①对重大建筑物、构筑物、开发区建设要在立项前依法进行充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为工程的选址和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②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的抗震设防。一般工民建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计、施工,确保在6级左右地震条件下的安全。   ③对国家划定监视防御区的老旧楼房,特别是人口聚集的公共场所,进行抗震性能的鉴定,不合格和不安全的要进行加固改造,使其能够具备法定的抗震能力。   各类建筑物只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抗震设计加固改造,就可以达到小震可修、中震不坏、大震不倒的基本安全效果。   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则是除专业部门的地震监测和工程建设以外的一些政府和社会防御措施。主要是震害预防和应急对策。这是《防震减灾法》赋予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主要包括地震知识的宣传普及,各级组织、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模拟地震来临的应急演习训练等。   第三道防线是紧急救援体系的建设。通过前两道防线,仍然不可能解决防震减灾中的一切问题,而地震的发生又是短暂的几秒、十几秒时间。如果地震发生在夜晚,居室里的人又很多,加上停电停水、通讯中断等许多不利因素,紧急救援问题是必须采取的第三道防线。   世界上许多震例证明,紧急救援是否行动迅速,救援机械工具是否助效,是评价政府救助工作的标准。紧急救援要获得社会的基本满意度,要靠预案准备的充分,要靠临阵决策指挥的正确,要靠各种队伍的共同协作,要靠现代化技术设备的武装,更要靠平时的地震模拟演练。   4.我国地震救灾的基本策略和任务是什么?地震救灾的基本策略包括:   (1)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救灾体制;(2)实行以行政区域为主的组织指挥;(3)发挥军队、民兵和各专业救灾队伍的作用。   地震救灾的任务是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灾情,防止续发性灾害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造成的伤亡和损失。   地震救灾的内容包括:对被埋压伤员和处在火、毒气等危险现场的遇难者抢救与救护,尽快使更多的蒙难者脱险;对危重伤员采取救治措施,减少伤残与死亡;对处在危险房屋内的群众进行疏散、安置、妥善解决受灾群众的吃、喝、穿、住等紧急生活问题;紧急抢修交通、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生命线工程;对于可能造成灾害的危险因素和险情要加强监视、控制和排除;实行严格的管制措施,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做好宣传鼓动工作,提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5.地震救灾工作的方针是什么?抗震救灾的原则又有   哪些?地震救灾工作的方针: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多路探索,加强地震预防和工程地震研究,推进地震科学技术现代化,不断提高预报水平,减轻地震灾害,发挥地震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步中的作用。   抗震救灾的原则:(1)快速反应原则;(2)提倡就近就地开展自救互救原则;(3)突出重点原则;(4)主动配合原则;(5)主动报告原则。6.地震短临预报发布后有关地区的各级政府要采取   哪些紧急措施?(1)准备好抢险救灾所必需的一切条件和物资;   (2)大力宣传地震科学知识和自救互救办法;   (3)安排好危险地带或危险建筑物内人员和设备的撤离;   (4)建立报警系统和实施通讯保障;   (5)加强交通和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6)成立救灾指挥机构,统一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所要采取的这些措施,每一个公民都应有所了解,以便配合政府部门做好地震灾害防御工作,努力减轻地震灾害。
  编辑本段地震应急和救助常识
  平时的准备工作
  地震应急时应注意什么
  (1)震时是跑还是躲?   我国大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现象很短,由于剧烈地动,人们行动往往无法自主;但若住在平房,发现预警现象较早,则应力争跑出室外到开阔、安全的地方避震。所谓就近避震,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2)身体应采取什么姿势?   “伏而待定”,即蹲下、坐下或趴下,尽量蜷曲身体,使身体重心降低,同时,双手要牢牢抓住身边的牢固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暴露在物体外而受伤。   (3)怎样保护身体重要部位?   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沙发垫等顶在头上。   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侵入。   保护口、鼻:有可能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毒气吸入。   4.大震后,余震还会不会造成建筑物的破坏?许多建筑物受到主震冲击以后,虽然还未破坏,但已变得不太牢固,这时如果再来一些较强余震,尽管其震级小于主震,但所造成的破坏可能比主震还大。
  不同环境下紧急避震的要点
  (1)在家中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千万不能滞留在床上;   ——千万不能站在房间中央;   这都是身体最暴露、最不安全的地方!   ·住楼的朋友,较安全的躲避地方有:   ——牢固的桌子旁边或床旁边或者其他牢固的较大物体旁边(一定不要藏在下面,会更危险的);   ——低矮、牢固的家具边;   ——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如卫生间;   ——内承重墙墙角;   ——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震时不应采取的行为:   ——千万不能跳楼;   ——不要到阳台上去;   ——不要到楼梯去;   ——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墙上的扶手。   ——不要到处乱跑,特别不要到楼道人员拥挤的地方去。   ·住平房的朋友:   如果室外场地开阔,发现预警现象早,可尽快跑出室外避震。   ·室内避震较安全的地点:   ——炕沿下;   ——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震时不应采取的行为:   ——不要躲在屋顶大梁下;   ——不要躲在窗户边;   ——不要靠近不结实的墙体;   ——不要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伤或摔伤。   (2)在学校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一切行动听老师的指挥;   ——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特别对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要多关照。   ·正在上课时:   ——要在老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慎行);   ——震时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去后再由老师带领,有组织地疏散;   ——如果教室是楼房,不要跳楼,不要拥向楼梯等等。   ·在操场或室外时:   ——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乱跑、乱挤,待地震过后再按老师指挥行动。   (3)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   ——千万不要慌乱拥挤、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   ——如不得已被挤入人流,要防止摔倒;把双手交叉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随人流而动,避免被挤到墙壁处或栅栏处;   ——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在排椅下,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   ——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待地震过去后,听从服务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的门窗、橱窗和玻璃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和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吊灯、广告牌等高耸悬挂物。   ·在行驶的公共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事故时受伤;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4)在户外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迅速离开各种高大危险物;   ——就近选择开阔地避震;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和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上下;   ——高烟囱、水塔等。   ·注意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注重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5)在野外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假如,地震时你正在郊外旅游;或者,你家住农村,正在野外游玩、拾柴或放牛,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场地;   ——选择开阔、稳定地方就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防摔倒;   ——避风,背朝风向,以免吸进有毒气体(如果附近有化工厂等)。   ·避开以下水边的危险环境:   ——河边、湖边、海边,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上游水库坍塌而涨水,或出现海啸;   ——水坝、堤坝上,以防垮坝或洪水;   ——桥面或桥下,以防桥梁坍塌或遭遇洪水。   ·避开以下山边的危险环境:   ——山脚下、陡崖边,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   ——陡峭的山坡、山崖上,以防地裂,滑坡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变压器、高压线下,以防触电;   ——生产危险品的工厂或危险仓库,以防发生意外事故时受到伤害。   (6)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在室内:   ——遇到火灾。千万别乱跑,更不要到拥挤的地方去,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注意要匍匐前进,逆风而进;   ——燃气泄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在室外:   ——如果江河湖海涨水,要向高处跑;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向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要特别保护好头部;   ——遇到化工厂等着火,并有毒气泄漏,不要朝顺风方向跑,要尽快绕到工厂的上风方向去;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6.地震时生产岗位的应急处置对策为避免地震产生次生灾害和保证要害系统工作的连续性,地震突然发生时,一切在岗人员要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沉着冷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果断措施:   (1)紧急拉下电闸,切断电源;   (2)一切高温高压装置立即停止加温加压,采取降压排气措施;   (3)扑灭炉火,关闭燃料炉门;   (4)将易起化学反应的物质互相隔离;   (5)迅速关闭存放毒气、细菌的容器或阀门,防止泄露;   (6)操作机器者要做好安全停车事宜;   (7)正在行驶中的火车、汽车等应迅速紧急刹车;   (8)对于一些不能中断的生产和科研部门,在岗人员应坚守岗位,随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02
虽然地震是人r类目前无p法避免和控制的自然灾害之x一m,但当地震来临时,掌握了x一q些应 对技巧,我们就可以1将灾难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 3。为5了z您自己p和家人s的人s身安全请躲在桌子w等坚固家具的下t面 大w地震的晃动时间约为05分5钟左右。这时,首先应顾及u的是您自己r与n家人q的人u身安全。首 先,在重心7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e下p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n腿。在没有桌子n等可供藏身 的场合,无n论如何,也h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摇晃时立即关火0,失火8时立即灭火8 大u地震时,存在不r能依赖消防车u灭火5的情形。因此,我们关火1、灭火1将成为2能否将地震 伤害控制在最小t程度的重要因素之o一u。 地震时,关火0的机会有三c次: 第一n次机会:在大o的晃动来临之f前的小n的晃动之z时。在感知小d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5相 招呼:“地震!快关火0!”,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8炉等。 第二u次机会:在大o的晃动停息的时候。如果在发生大y的晃动时去关火7,会导致放在煤气1 炉、取暖炉上s面的水3壶等物体滑落,造成危险。 大d的晃动停息后,再一r次呼喊:“关火0!关火3!”,并去关火3。 第三z次机会:着火5之v后。即便发生失火2的情形,在2-2分5钟之g内1,还是可以0扑灭的。为5 了o能够迅速灭火7,请将灭火1器、消防水0桶放置在易发生火7灾处较近的地方4。 4。不d要慌张地向户2外跑 地震发生后,如果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r的砖瓦6、广y告牌等掉下a来砸在身 上i,是很危险的。此外,水3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s有倒塌的危险,不q要靠近这些物 体。 6。将门m打开s,确保出口k 钢筋水8泥结构的房屋常常会因为7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d窗错位,打不q开i门x,曾经发生有人l 被封闭在屋子a里的事例。所以3请将门a打开l,确保出口d。 要准备好梯子q、绳索等确保被关在屋子g里时能够顺利逃脱。 1。户2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a危险之o处 当大a地剧烈摇晃,站立不n稳的时候,人g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7么n的心6理。身边的门v柱、 墙壁大f多会成为1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l去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v却是危险的。 在繁华街、楼区q,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r告牌等物,它们易掉落下u来,砸伤人c们。要注 意用手0或手3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v。 在楼区r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入o建筑物中6躲避比5较安全。 5。在百货公8司、剧场时依工i作人y员的指示6行动 在百货公8司、地下j街等人y员较多的地方6,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n 人i员的指示1来行动。 就地震而言,据说地下h街是比3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电也m会即刻亮起来, 请镇静地采取行动。 如发生火2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8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c吸烟。 在发生地震、火4灾时,不m能使用电梯。万x一g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e各楼层 的按钮全部按下c,一m旦停下x,迅速离开s电梯,确认7安全后避难。 高层大r厦以2及t近来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的动 作,停在最近的楼层。 万b一y被关在电梯中0的话,请通过电梯中4的专r用电话与q管理室联系、求助。 5。务必注意山p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在山a边、陡峭的倾斜地段发生山c崩、断崖落石的危险时,要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 等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8。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1限度 因地震造成的火6灾,蔓延燃烧,出现危机生命、人j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 原则上b以4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0单位,在负责人p及y警察等带领下r采取徒步的方7式避难,同 时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6限度。绝对不u能利用汽车s、自行车e避难。 对于e病人y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7助是不c可缺少3的。平时,邻里之p间有必要在事前 就避难的方0式等进行商定。 30。不i要听信谣言,不h要轻举妄动 在发生大j地震时,人i们心1理上u易产生动摇。为6防止8混乱,每个n人o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 采取行动,极为7重要。 从7携带的收音机等中1,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1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 息,决不g轻信不y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l要轻举妄动。vエcebms悒u颌荮ほckā
第2个回答  2020-04-2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