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消毒教师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

如题所述

清洁消毒的教师应该掌握以下的知识技能,知道这些消毒药品会如何的使用?酒精是如何消毒的?不同浓度的酒精又有什么作用?
说到消毒法不得不提一下酒精的作用。不同浓度的酒精有不同的作用效果。我们日常喝的白酒大都是40%-60%的酒精度。而医学上,75% 的酒精用于灭菌消毒;50% 的酒精用于防褥疮和发热病人的擦浴降温。

酒精消毒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性凝固。我曾今认为酒精浓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强,查了文献材质知道这是个错误的理解。因为高浓度酒精,对细菌蛋白脱水过于迅速,使细菌表面蛋白质首先变性凝固,形成了一层坚固的包膜,酒精反而不能很好地渗入细菌内部,以致影响其杀菌能力。而75%的酒精与细菌的渗透压相近,可以在细菌表面蛋白未变性前逐渐不断地向菌体内部渗入,使细菌所有蛋白脱水、变性凝固,最终杀死细菌。但是,当酒精浓度低于75% 时,由于渗透性降低,杀菌能力也相应的降低。

碘剂又是如何消毒的呢?

现在医学上消毒用的碘剂为碘酊和碘伏两种。碘酊实际就是碘酒,其中含有的单质碘会烧灼黏膜,所以不可以消毒粘膜,只能用作皮肤短时间消毒,消毒之后需要用75%的酒精脱碘,防止碘长时间停留在皮肤上造成损伤。一般来说,碘酊较酒精更为高效、广谱,甚至可以杀灭部分芽孢。碘酒中的酒精是做溶剂,而并不是利用其消毒作用。而碘伏里面的碘是络合碘状态,不会对皮肤和黏膜造成损伤,但是消毒作用相对弱一些。碘剂的消毒原理是氧化作用,与之相似的还有一接触伤口就会冒出大量泡泡的双氧水

红药水和紫药水有什么用?

小时候,一到夏天,判断一个小朋友是否淘气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他的膝盖和胳膊肘是不是都涂上了红色和紫色。没错,红药水和紫药水几乎是那个时代有孩子的家庭必备,他们靠的是阳离子结合羧基杀菌。

红药水指的是2%汞溴红溶液,其实红药水的消毒作用很弱,只适用于皮肤或黏膜较小创面的消毒。而且红药水含有汞,消毒那些大面积伤口破损的伤口,可能会造成汞中毒。有的小朋友满腿都涂满了红药水,其实是有风险的。

紫药水是1%—2%龙胆紫溶液,杀菌效果比红药水强,对组织刺激性小,且能与粘膜、皮肤表面凝结成保护膜而起收敛作用,防止细菌感染和局部组织液的外渗。也可以用于小面积烧烫伤、湿疹、疱疹、口腔溃疡等。

洗手液和洗洁精能消毒么?

洗手液和洗洁精本身的没有杀菌作用,它能做到的是除菌,用流动的水把细菌带走,洗手液的泡泡也能帮助手部更彻底的清洁。目前市面有一些洗手液、沐浴液等由于添加了对氯间二甲苯酚,三氯生,季安盐,胍类等,也确实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但是他们针对的菌类不同,适用范围也不一样,安全性也有所区别。

开水烫碗能不能杀菌?

热水消毒应该是追求高温,但是热水的温度只能杀死极少细菌,不能起到消毒作用。煮沸灭菌法是指将待灭菌物置于沸水中灭菌的方法。煮沸时间通常为30-60分钟。该法灭菌效果较差,仅用于一些医学器皿的消毒。

但是小餐馆的餐具都是统一供应的,清洁过程极差,只漂洗一遍。甚至好多大饭店餐具是直接在包厢洗的,没有流动的水冲洗,洗涤剂严重残留。所以用开水冲一遍对于减少洗涤剂残留依然有意义。

伤口可以暴露在空气中么?

作为一线医生,经常要给患者处理伤口,也会经常解答患者对于手术伤口的问题。除了胃肠道,其他的手术的伤口常常是无菌的。那么伤口包扎的作用是什么?无非是隔离细菌,保持相对清洁的环境。但是在南方甚至一些湿度较大的地方,伤口的表面的敷料会经常汗湿,更容易成为细菌滋生的培养基。

有一些研究,表明伤口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也并无不可,之前在南方读书,医院经常选择伤口敞开的方式,后来在北方地区,更多的是包扎到伤口完全愈合。所以说什么时候包扎,什么时候敞开其实没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根据医生和环境综合判断。这里还要说一点,敞开伤口前提是住在相对洁净的病房和家中,如果是在战场和野外那么随便一个布条的包扎也比尘土飞扬好的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8
教师篇
一、早晨自检

若有发热(腋温≥37.3℃)、咳嗽等不适,应避免接触他人,佩戴口罩及时就医,保留完整诊疗记录作为痊愈返校依据,主动向学校指定负责人报告。

二、交通出行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尽量避免触碰车上公共物品,可随身携带消毒湿巾等防护用品。疫情期间尽量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务必做好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三、全天监测

关注自身健康状态,配合学校有关健康状况的问询与观察。如有异常,应听从校医指引做好防护,及时回家观察或就医。疫情期间配合入校体温检测,候检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班主任负责学生晨午(晚)检、缺课病因追踪等,并按时登记报送。

四、教学防护

任课教师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学校指定负责人报告。批阅或分发学生作业、器材、资料及其他物品前后都应洗手。疫情期间,避免组织面对面或身体接触的学生课堂活动。

五、个人卫生

多饮水、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掩住口鼻。餐前便后、外出归来,接触动物、垃圾、污染物品后,触摸电梯按钮、体育器材、学校电脑等公用物品后,触摸眼、口、鼻等易感部位前,均要洗手。

六、办公环境

定期打扫,保持室内清洁。不随地吐痰,废弃口罩投放至学校指定的专用垃圾桶。不串门,不扎堆。疫情期间,集体备课尽量采用网络形式,多人办公建议佩戴口罩。

七、通风消毒

教学、办公及宿舍等室内场所每日至少通风3次,每次至少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严格按学校指引实施消毒,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避免安全事故。

八、就餐安全

提倡安静文明就餐,讲究交流礼仪,说话轻声细语,保持就餐环境卫生。疫情期间,建议尽量回家就餐,推荐分餐制,不具备集中分餐条件则分时就餐,间隔1米以上错位就坐,减少语言交流。

九、健康素养

强化疫情防控法制意识,不信谣不传谣。主动通过教育与卫生部门推荐的正规渠道,学习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学生管理中,渗透相关的知识与理念,注重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

十、生活方式

作息规律,保障睡眠,适度锻炼,营养均衡。避免密集人群和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回家先洗手,更换家居服。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心理困扰及时向专业人员求助。
第2个回答  2020-11-08
一、食用的洗涤消毒
所有的食具、茶具经消毒后,方可使用。
1、热力消毒(程序:除残渣→热碱水浸泡洗刷→清水冲→热力消毒)
①煮沸消毒:将洗涤好的餐具放入100℃的水中煮沸10分钟。
②蒸汽消毒:将洗涤好的餐具放入蒸汽柜内,温度保持100℃,消毒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
③红外线消毒:将洗涤好的餐具放入消毒柜,温度保持100℃,消毒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
2、药物消毒(对不宜蒸、煮消毒的饮具、茶杯、酒杯可在洗净后用化学药物消毒。程序:除残渣→热碱水浸泡洗刷→药物消毒→清水冲)
①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必须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生产的产品。
②消毒液浓度、消毒时间必须严格按消毒液的使用说明进行。
二、食具的保管
经消毒的食(饮)具应有专门的存放柜,存放整齐避免与其它杂物混放,防止食具重复污染,并对存放柜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三、餐具洗消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
1、洗消间采用药物消毒应设3个洗刷消毒池,专池专用,设有密闭专用的餐具保洁柜。
2、餐饮具消毒坚持四道工序:去残渣、洗涤剂洗、净水冲、消毒。
3、使用氯制剂的消毒液时,必须准确配制,消毒液应密封保存。设有存放消毒液、配制工具、洗涤剂的储存处。
4、采用药物消毒时,将洗净的餐具完全浸泡在250ppm的消毒液内保持5分钟后,用净水冲净,放入保洁柜防止二次污染。
5、消毒液要根据消毒餐具的量定时更换,保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使之达到消毒的目的。
6、使用消毒柜消毒时,消毒柜内温度达到120℃保持20分钟。利用消毒柜储存餐具时,餐具消毒柜一次所消毒的餐具量应能够满足一餐所用的餐具量。消毒柜应保持正常运转。
7、餐饮具消毒须达到光、洁、涩、干。采用药物消毒时须达到清洁干净、无污迹、无异味。
8、餐具消毒间的水池必须专用。每天餐后必须清扫,保持地面、台面、水池干净整洁。
9、垃圾要密闭存放,及时清理,垃圾容器要清洁干净。
第3个回答  2020-11-08
清洁卫生消毒工作主要包括:日常清洁卫生工作,定期清洁 卫生工作,消毒工作包括预防性消毒工作和传染病流行期间或发 生时的疫源地消毒工作。这个环节中要做的工作很多,比如说墙上玻璃还有墙角,桌子,地面等都是需要清洁的。
第4个回答  2020-11-08
想要学习清洁消毒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自学也可以去培训学校学习都是可以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