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提倡少食多餐,是否正确?

如题所述

对于有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肠炎的患者建议少食多餐,以免加重胃肠负担,每次少吃一点,饿了的时候再吃,但是也不能够无限制的加餐,容易胖,反而更加加重胃肠负担,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重视起自己的身体健康,这件事想让自己变得更加健康,饮食是着重需要调理的部分。有很多好的饮食习惯是需要人们去坚持的,但是有几种饮食习惯会引起人们的争议,少食多餐就是其中一种。有的人认为少食多餐有好处,有的人认为少食多餐反而会增加食物总摄入量,是不健康的。实际上少食多餐是有好处的,特别适合以下这4类人

1、婴幼儿

婴儿是适合少食多餐的,他们还小,消化系统并没有发育完全,尤其是肠胃功能,要细心地呵护。母乳喂养要按需喂养,不要按次喂养,差不多隔两三个小时就要喂一次。即使添加了辅食,一次也不能喂得特别饱,更不能让孩子长久的空腹。所以对待婴幼儿是要用少食多餐这种饮食方式的,不能过饱,也不能让孩子太饿。

2、孕妇

怀孕期间是需要营养支持的,但是千万不能太过于死板,要灵活安排。怀孕的前三个月是早孕反应比较严重的时间,这段时间里孕妇的胃口会特别的差,受胃吐的影响,稍微吃得多一些就会感觉恶心,甚至会有消化不良的问题,让早孕反应更严重。这个时候饮食方面要清淡一些,不要吃重口味的食物,少食多餐是适合她们的饮食方式。到了怀孕的中后期,孕妇的肚子越来越大,如果吃的特别饱,孕妇就会有腹胀的情况,特别的难受,这个时候也需要少食多餐。

3、生病的人

家里有病号,要在这方面多加注意,不仅要注意饮食营养,而且还要注意少食多餐。尤其是一些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因为疾病,消化功能受到损伤,不宜吃得太饱,也不宜长久的饥饿。少食多餐是最好的饮食方式,能够减轻胃部的压力,促进食物的吸收,让患者得到最有效率的营养支持。不过年轻人身强体壮,即使生病了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这部分人可以一天三顿按时吃饭。

4、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会有所衰退,消化功能也是如此。本身老年人年纪就比较大了,胃肠功能退化,吃多了就会让自己出现消化不良的问题。少食多餐既能够让老年人获取足够的营养,让他们在食物当中获取满足感,还能给肠胃减少负担,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胃肠动力的功能。而且有些老年人还存在高血脂、高血糖等问题,甚至受到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侵袭,这部分人群更应该坚持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了,能够解决血糖不稳定和血脂不稳定的问题,尤其是血糖,对血糖控制很有好处。

少食多餐虽然是一种非常养生的饮食方式,但是它并不适合每一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这样才是最为理智的养生达人。以上这4类人是适合少食多餐的人群,如果你正在这些人群当中,不妨尝试一下这种饮食方式,看会不会让自己在生活中变得舒服一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03

每顿少吃一些、每天多吃几顿。 用这种方法来代替一天三顿、每顿都少吃的节食方法。

原理:

1. 让饱腹感持久

增加自己每天的用餐数量,然后每餐之间不要超过3个小时,但是也不能吃的太多,这样既可以避免过量饮食,又可以让饱腹感持久,你变得不会再有吃东西的欲望,这样就无形中控制了食欲,时间久了自然就能瘦下来了。

2. 缓解肠胃压力

一次性吃太多,不仅会有总吃不饱的感觉,而且还会让胃部变得更大,如果你每天多吃几餐,每餐又吃的比较少,这样可以缓解胃部压力,身体就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所吃的东西,从而抑制脂肪堆积在体内。

3. 提高身体新陈代谢

胃部内如果经常有食物的话,可以有效刺激身体代谢,这样有利于保持新陈代谢旺盛,相反的是,如果一天之内长久的不进食,那么狠容易导致代谢变慢,因为空腹状态会让昂你的大脑认为是在挨饿,只得减少热量消耗来延长储存的脂肪的耗用期。

第2个回答  2021-09-17

你好,不正确,少食多餐只是针对特定人群,比如糖尿病患者,我们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没有任何疾病的人不需要少食多餐,每天按时三餐就可以了,谢谢。

第3个回答  2021-09-17

很多人提倡少食多餐,这个还是很正确的。每一餐也不要吃得太饱而且要。平时的时候以三餐为主就可以了,也不是说要吃很多餐。但是尽量不要暴饮暴食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

第4个回答  2021-09-17
很长时间以来,不少人认为少吃多餐有利于保养肠胃,也有利于减肥;胃病患者、呕吐强烈吃不下饭的孕妇更应该少吃多餐。我认为这种观点非常值得商榷,有的情况下少食多餐不光不太合理,还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多餐加重肠胃负担

现代人每日吃三餐的习惯,还是近百年的事。过去我们大都是每日两餐,就连清朝时皇帝每天都是吃两次正餐,皇帝每天早上5点左右就起床了,早膳多在上午7~9点,相对吃得比较简单;晚膳多在下午两点左右吃,这是最重要的一餐了,比较重视,有的要吃百十道菜;也有比较节约的皇帝,只摆二十几道菜。晚上如果饿了,六七点钟有可能还要加一点餐,这一餐就比较随便了,皇帝随点随做。

我年轻的时候去支农,早晨起床后就下地干活,等农户做好饭送到地里时,已经是上午9点多。早饭大都是一个窝头一块咸菜,吃完早饭后继续干活,到了下午三四点就去农户家吃晚饭,晚饭有菜有饭。那个时候,一日吃两餐非常舒服,早晨干活饿了后吃一顿饭,哪怕是咸菜窝头也觉得很香甜,下午干完活后又吃一顿,虽然是粗茶淡饭也觉得滋味很好。那时候,我们一日吃两餐也很少生病,而现代人的身体问题很多,甚至一代人更比一代人差,其中的原因之一是饮食习惯出了问题。实际上,现在我国中部地区及东北地区的很多农村和山区仍然保持着一日两餐的习惯,这些地区的人身体都很壮,不易生病。

一日三餐其实对很多上班族、脾胃虚弱者来说,负担有点重。少食多餐是流传很久的一个充满善意的观点,但却比较盲目。很多人脾胃虚弱,他们的脾胃需要得到休息和养护,这时可以少吃,但不要多餐,多餐反而使脾胃没有时间休息,从而加重脾胃的负担。现实生活中,只有那些胃肠手术后、胃肠功能确实很差的人可以暂时性的少吃多餐,但一天的总体食量也要低于常人。因为脾胃是身体的中心,中医理论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他地方生病,肠胃功能也会随之下降;其他地方的病有多重,脾胃的功能也会相应变差。

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人生病后脾胃一定非常弱。身体的修复是一个缓慢过程,脾胃的修复也是一个缓慢过程。人脾胃的功能还没有修复,身体机能没有修复,就让人多餐,不让脾胃休息,它怎能有机会修复呢?很多人相信生病后要吃有营养的食物,殊不知身体根本无法消化这些食物。如果吃大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去补充营养,身体却无法消化它们,这些脂肪和蛋白就会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临床上我们常会见到由此引起的病人高烧不退或合并感染,使病情恢复很慢甚至恶化。

很多动物生了病,都会自然断食,等痊愈后才开始吃东西。曾有朋友家的一只小狗腿摔折了,躺了两天两夜,不吃不喝,等基本康复后才开始进食。动物的这种做法,是出于本能,其实我们人也有这种本能,很多患者在发病后都会食欲下降。其实感冒发热、腹痛腹泻、口腔溃疡、咽痛等上火类病患只要饿着点,都能很快恢复。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谈道:“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明显地看到,医圣张仲景对患者胃的保护多么仔细,只给少少的水,也必须在病人想要饮水时,这种方法极其高妙,可以调和胃气,有效促进康复。可见,病后饮水都要小心翼翼,更何况进食呢?

中医学有句话,叫虚不受补。虚不受补的原因很多,脾胃的不接纳、不运化、功能的减退是一个重要原因,病人全身的能力都在消退,没有那么多气血去消化过多的食物。《黄帝内经》中有记载:“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说的就是热性病患者刚恢复不久即吃肉食,会使热病复发;饮食吃得过多过饱,也会使病情反复甚至加重。要求病人病愈后先喝米汤慢慢调养,喝两天米汤觉得胃肠有了食欲再喝点粥,熬得浓稠的大米粥非常养胃,或者吃相当于面片汤的“索饼”,等再恢复了一段时间才可以增加主食和蔬菜。这在很多古医书中都强调,没有食欲就不能吃东西,因为调养脾胃是一个缓慢逐步的过程。

中医学十分重视饮食对疾病恢复的作用。医圣张仲景在给病人服桂枝汤后,予稀粥一碗,以助胃气而行药力。因为生病后,脾胃功能必受影响,喝粥一方面有保护脾胃的作用,一方面又可温暖周身协助行使药性,以促进疾病康复。所以,对于体弱年高之人,患病轻浅之时,可以用稀粥以扶助胃气,尽量少食干硬的饭和不易消化的肉类,才有助于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少吃多餐要因人而异,病人脾胃已经很差了,都不能正常进食,还要加餐不是不让脾胃休息吗?如果老是给它加重负担,给它吃难消化的东西,老是让它塞得满满的,它怎么能得到调养?脾胃得不到调养,身体怎么能健康?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古人称它为后天之本。这个本源都不知道如何去养,还想要一个好的身体,那不是无稽之谈吗?所以我们养脾胃,一定要学会正确的饮食观念和方法。

每天最多进食三餐,且我们还要因人而异的去看待。当脾胃差的时候,我们就少吃且吃最简单的、最好消化的东西;当脾胃养得足了以后,我们才能慢慢增加食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