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换人生28年小伙姚策病危:4个老人的心伤,为何永远无法缝合?

如题所述

错换人生28年患癌青年姚策,脱离危险期后出院,并将返回老家订立遗嘱。10日凌晨,他因消化道出血被送往广西北海某医院抢救。1992年,姚策因被接生医院抱错,导致在养父母家庭生活28年;2020年,姚策查出肝癌晚期。姚策称,对人生前28年自觉无憾,但对父母心存愧疚,他提出希望将自己的影像资料制作成册留下念想。谈及年仅4岁的儿子,他直言放心不下,“希望家人能够好好地活着,带着我的希望,把我的孩子教育成人”。

姚策原以为会平静地在北海度过这个冬天。半个月前,他力排众议选择这个距离老家九江约1500公里的海滨小城,就是希望享受阳光的同时,逃避“错换人生28年”带来的各种纷扰。

但是,刚到这里没几天,肝癌晚期的吐血症状还是迅速“吞噬”了他,一同吞噬他的,还有生母和养母背后两个家庭的情感波澜,以及被网络和爱心人士裹挟的舆论漩涡。

看到姚策时,他刚脱离危险期,躺在北海人民医院肿瘤一科的病床上。妻子用热毛巾给他擦拭身体,以前肉乎乎的他瘦了近40斤,如今只剩皮包骨,留置针扎的次数多了,痕迹遍布双手,有的肿胀凸起,需要涂药膏。病床边,输液泵、微量泵24小时不停输送止血药液和营养液。他已经好几天没进食了,特意让妻子将病床对面的电视调到美食节目。“里面所有东西我都想尝一遍,可惜只能望梅止渴了。”他用微弱沙哑的声音说道。

许敏认为骂她的网友和姚策、儿媳妇熊磊关系密切,依据是他们能随时掌握姚策的动态。有时候,许敏会将网友骂她的内容截图发给姚策,让其解释,姚策解释了,但她又听不进去。

熊磊很心疼姚策,她帮忙劝许敏,最后双方也产生了矛盾。熊磊说,姚策生病以来从来没哭过,但每次一和许敏打电话,发微信就在那里哭。有一次,姚策和家人到北海老街玩儿,许敏打电话过来,两人没说几句话,姚策就在街上哭了起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5

1月10日,“错换人生28年”当事人姚策突然病情恶化到“病危”的地步,随后亲属接到医院下达的病危通知书。紧接着,1月11日,当事人姚策的爱人称姚策已经苏醒,但是并没有度过“危险期”,暂时还不能进食。与此同时,除却涉及“错换”的案件依然在进行,有关当事人姚策和养母撕扯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具体的撕扯”并没有在主流媒体中形成浪花,却迅速在舆论洪流里不断发酵:一边是喂不熟的“别人家孩子”论调,为养母不值;一边是非血缘图景下的“突然变生”论调,在为姚策哀叹。总之,不论是当事人姚策和养母,还是舆论洪流里的评理人,都好像是在自说自话,而回到当事人姚策及亲属的世界里,一切都好像早已定好价码,必须论斤论两。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因生老病死触发的家庭财产纷争已是见怪不怪。只不过对于当事人姚策面临的困境来讲,可能更为复杂一些。因为站在受害人的尺度上,除却当事人姚策是受害者,他的养父母,生父母,以及“错换人生”的另一位兄弟也是受害者。


但是,就因为当事人姚策身患重症,就好像其他(她)人的伤害被瞬间抹掉一样,以至于在具体的家庭角色处理中,只有当事人姚策的感受能被看见。可事实上,从当事人姚策和养母的撕扯上,我们会发现较为微妙的存在,也就是双方因为血缘关系的变化,以及当事人姚策病情的恶化开始走向彼此不信任的困境。


所以,双方在具体的互动中都表现的比较脆弱和委屈。就养母来讲,始终在强调对当事人姚策的爱,认为28年从无二心,甚至在得知错换的真相后,更是害怕儿子病情恶化;而当事人姚策而言,从心底肯定是感恩养母的,但是伴随着病情的恶化,可能心态逐步失衡,所以才会发出极端的言语。


总之,目前舆论上的评判也是并不明确,更多的信息增量集中在当事人姚策的救治和案件的进展上。但是,就当事人姚策“日子不多的信号”却越来越浓重,这种时候,可能比起病情本身的缓解,当事人姚策在最后的日子里能不能与养母和解,就变成更为重要的事儿。

要知道,当事人姚策即便已经搞清楚生母是谁,但是在道德和法理上,养母和他的关系才是绝对关系,所以出现家庭财产方面的纷争也是可预料的。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当事人姚策还有自己的“小家庭”,所以更多的纷争在于当事人姚策在为“离世善后”做准备。


因为就当事人姚策来讲,《绝笔信》早已写下,他除却是控诉“错换的人生”,也是在直面最后的日子。并且作为“小家庭”的主心骨,他不可能不为“小家庭”的未来担忧。所以,当养母在具体的财产分配上出现私心时,当事人姚策自然会不高心。


而对于养母来讲,始终认为28年养育之情已经足够对得起姚策,所以在看到儿子那样的言语后,自然就觉得“寒心”。如此一来二去,你觉得他(她)没良心,他(她)觉得你太现实,以至于母不是母,儿不是儿,一场狗血的家庭琐碎就此铺开。


另外,“养母爱姚策,姚策爱养母”这根本就不需要去实证。但是,作为姚策的养母是否考虑到儿子日子不多,所以对于财产分配上存在私心,这就不太好说。毕竟从现实的考量上,她已经找到亲生儿子,以朴素的亲缘认知来讲,可能会认为那边的媳妇和孙子更亲近,所以才会在具体的财产分配上出现撕扯。


然而,这就是人的执念之恶。如果当事人姚策就是养母的亲生儿子,那么可能故事的内核就会彻底改写。因为在触发“错换人生”真相的过程中,“割肝救子”是排在最前面的,想必那个时候,当事人姚策即便有过绝望,但是内心也是充盈的。


残酷的是,当一纸鉴定直指养育自己28年的母亲只是“阿姨”的时候,当事人姚策应该也是崩溃的,与此同时,比这更令他崩溃的是“错环人生”是他患病的直接原因。所以对于当事人姚策来讲,怎能不愤懑和失控呢?但是作为人性之光,还是希望他能最后找回自己,并与养母和解。


不得不承认,人心是广袤的田野,里面可以生长出宽容和爱,也可以生长出自私和恨。并且,生长什么,不生长什么,也跟个人的境遇有很大关系。我们可以确信,当事人姚策当下的心态已经完全失衡,身体的疾痛已经让他很难理性的或感性地处理问题,而唯一能表达的就是失控的情绪。


因为慢性病痛是丝丝缕缕,琐琐碎碎的。对慢性病人来说,细节就是一切。对付慢性疾病就必须每天花费时间去留心病人的身体及精神变化,因为消极的认知对于病情恶化来讲,只能是与日俱增。所以在面对晚期患者来讲,更要注意控制已知的刺激因素。


当然,疾痛除却会摧毁我们的平常心,也会教会患者懂得:我们不得不承受我们不愿意,也不应该承受的苦痛。但是,疾痛也会让我们怀疑秩序感,甚至质疑所谓的爱和责任。所以,对于当事人姚策和养母的撕扯,就不能简单地以家务事去看待,而是要以“疾痛的故事”去诠释,只有如此,才能理解其中无法避免的逻辑。

第2个回答  2021-01-28

“错换人生28年”事件,从触发以来,一直都没有离开媒体舆论的视线半步,就在于它不仅涉及到“医院的错误”问题,更涉及到“亲缘关系中的伦理”问题。并且当事人姚策从知道自己身患重症到病危的过程中,始终未能“安心治疗”,就在于他和家人与医院方面周旋的时候,一直都是较为“弱势”,以至于他只能写下悲凄的《绝笔信》,然而仅凭这些似乎还不够撑起媒体舆论持续的关注。

要知道,在整个事件中,最让人“泪奔”的是,母亲(养母)打算“割肝救子”时发现孩子是非亲生的。所以此“泪奔”非彼“泪奔”,既包含着“绝望”,也包含着“希望”。说到底,如果不是当事人姚策身患重症,可能跟他有关联的两个家庭永远被蒙在鼓里。

甚至,如果当事人姚策没有患病,可能两个家庭依然生活得很平静,老死不相往来,这在一定程度上,远比搞清楚“错换人生”更为重要。因为就当事人姚策的养父母和生父母来讲,在媒体视角下所呈现出状态是很好的,养父母没有表现出抛弃的姿态,生父母也没有表现出怕事的姿态。总之,要是姚策的病能治好,貌似还能算是“因祸得福”。




只可惜,怕就怕在,给你希望,最终还是会要你绝望。从某种层面上而言,既然媒体已经祭出“错换人生28年小伙姚策病危”的报道,就意味着当事人姚策的日子确实不多了。事实上,综合《绝笔信》的存在,基本也能推断出当事人姚策已经进入病情晚期。

所以,对于“错换人生28年小伙姚策病危”的报道,也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当事人姚策的代理律师也已经发出最后的表示:“如果血止不住,姚策就危险了,希望上天可以庇佑姚策,不要放弃姚策”。这样的“表达”意味着什么,想必历经过病危的人都能看得出来。

当然,此刻最揪心的应该依旧是当事人姚策的父母,4个老人的心伤,可能从医生告知儿子病情晚期时,就已经彻底碎了。医院赔多少已经越来越不那么重要,错换人生的悲剧也越来越变得没那么纠结,因为人要是不在了,一切只不过是虚空一场。但是,在可见的图景里,老人们的心伤却永远无法被缝合。

亲缘关系很重要,养育关系更重要,它们只能并列存在,却永远分不出高下,这对于当事人姚策而言,可能是他最后日子里最重要的精神构建。而这也是媒体舆论从始至终比较在意的地方,因为病情的晚期的人有很多,可有当事人姚策这样经历的人却并不多。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当事人姚策得知自己不是母亲(养母)所生时,心情应该是极度崩溃的,他本来已经身患重症,突然又被告知跟母亲(养母)没有血缘关系,这能不悲观绝望吗?紧接着,追查到“错换人生”的根源,本来算是看到些希望,可却在具体的维权交涉中,再次陷入绝境。

作为当事人姚策来讲,他想活着,他想跟找到的生父母多生活一些时间,但迟到的真相却最终甩给他无情的局面。那份《绝笔信》可能带一些愤怒和绝望,但是仔细读来,却更饱含着对亲情的真挚和不舍。说到底,不管他在哪一个家庭中长大,都可能会被善待。只不过,最大的差别在于,如果“疫苗加强针”打在当事人姚策身上,很可能他就不会这般绝望。


不得不承认,医护人员的错误,放在寻常的家庭当中,便可是致命的打击。但是,我们还是宁愿相信所谓的错误只是“工作的失误”。说到底,如果当年致使“错抱”的医护人员知道自己的行为给当事人姚策及两个家庭带去如此大的伤害,可能就会更为严谨一些。

所以,我们在批评不负责任的时候,也要相信人性之善不死。要不然,对“错换人生28年”事件的全方位追踪,就更像是纯粹的追责,而非是人性的救赎。甚至对于人世间的悲剧,发问到最后,除却去最大限度地弥合,往往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

就如当事人姚策的养父母和生父母来讲,可能事情进展到后期,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子的病情能好转,除此之外,赔偿多少(只要够治好病)已经不那么重要。因为有些心伤是不可能抚平的,只能是最大限度地去缝合。而今,他(她)们最不愿面对的局面还是摆在了眼前,儿子终究还是逃不过死神的手掌心。

不过,就当事人姚策病危,生父母的心伤多半是血浓于水的悲伤,而养父母的心伤,更多是旷日持久的情感中断。无论如何,这算是他(她)们最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28年意味着什么,这不用多说,但是28年凝结出的情感图景瞬间坍塌,却是任何人都无法接纳的事情。


还好,4个老人还有一个儿子在,这或许是当事人姚策留在世间最重要的纽带,他与当事人姚策一样,也是交织在亲缘和养育之间,甚至对于4个老人来讲,如果当事人姚策最终不治离世,可能“唯一的安慰”也就是“唯一的儿子”。

所以,这就是人的隔膜,在别人眼里看到的是两个家庭的悲剧,但是回到他(她)们自身的时候,却正一步一步的在接纳悲剧,为病危之后的“最后一疼”做打算。毕竟当死亡逐渐逼近的时候,人类除却流泪和哀叹,再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是,此刻的4个老人,可能早已哭不出泪来,也哀叹不出任何悲凄,只是在凝视可能的奇迹出现。

第3个回答  2021-02-03

其实,对于两个家庭来说,28年的养育之情和血缘之亲,在认亲那天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去年4月底,两家人在九江相聚

生母杜新枝记得,从第一次和姚策通话她就小心翼翼:“我是你河南的妈妈,我们不像媒体报道的那样穷困潦倒,爸妈有退休工资,不会给你增加负担,还会帮到你。”“杜妈,不是这样的,现在我有两个妈妈,但是身体是这样,我都不知道怎么报答你们。”姚策的懂事让杜新枝惊讶,但是,如何进入儿子的生活她却一直在试探。

她不敢问姚策成长的故事,怕刺痛儿子,她做的饭菜,总是怕不符合儿子胃口。癌症和心事姚策从来不对她说,有时候看到儿子疼痛难忍,她想上前安慰,但儿子总是摆摆手说没事,将自己关在房间。在上海、杭州等地看病,儿子不仅要对接治疗行程,还总安排他们到周围景点参观。“他生病了,还得照顾我们。”杜新枝和丈夫心疼,觉得亏欠儿子太多,但是又不知道怎么付出才能表达爱,最后只能默默地做家务,陪他看病。

杜新枝在姚策的病房中 

“在儿子最需要亲情的时候,母爱发生了变化,表面他接受了,但心里的疼痛只有他知道。”杜新枝有时候甚至想,也许儿子需要许妈妈比自己多。另一方面,照顾姚策长时间不回家,她也会担心郭威多想。有一次她回老家见到小孙女(郭威女儿),小孙女突然跑过来说:“奶奶,奶奶,听说你是‘假奶奶’,许奶奶才是‘真奶奶’。”

去年国庆,郭威第一次和许敏夫妇见面,杜新枝在网上看到他们的合照,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情绪,她给郭威发微信,“我都说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说得很轻松,怎么今天看着你高兴的样子,又高兴不起来,也不知道咋回事。”

有一次,杜新枝听说许敏将郭威的两个小孩改了姓,她也和姚策商量,问他的小孩需不需要改。她觉得生活对她更加残酷,万一姚策真的离开,杜新枝不知道哪里能依靠?最近她甚至和丈夫商量,将来要不就住养老院,不要让郭威有什么压力。

与此同时,许敏在姚策的生活里,渐渐默默地“退居二线”。在她看来,杜新枝和姚策的情感已经缺失28年了,自己不管多爱姚策也应该放手,要让他和亲生父母培养感情。但是这些话她一直放在心里,没说,很多人就此认为姚策生病以来她变了心,不愿付出了。

许敏与幼年时的姚策

“姚策是我倾注所有心血养育的孩子,他身患重病我拼命去救治却无能为力,谁能体会我的痛苦。”许敏说,姚策每一次住院,他们都去了,只是照顾的人太多,他们“轮不上”。加之医院疫情防控,陪护制度变化,家人们只能挤在医院外的出租房。有时候亲生父母、养父养母、岳父岳母共处一室,姚策叫一声“爸”,往往三个人回头。

此外,许敏也担心与郭威情感建立比较困难,他在河南老家生活这么多年,有各种各样的情感关系,也不可能不管养父养母,到头来自己会不会什么也没有……

未来

这半年多,两个家庭的情感变化,姚策妻子熊磊看得最清楚。在她看来,两个家庭对姚策的爱都是真的,中间夹杂的小私心也可以理解,但是所有的情感汇聚在姚策那,他不仅要忍受癌症的折磨,还要承受这些情感压力。

熊磊说,姚策大多时候表现出来的乐观、洒脱,就是不想让家人受伤,他在全力维系着两个母亲的关系,两个家庭的关系,以及两个家庭和舆论的关系。

“后来我也想通了,没必要完全融在一起,大家当亲人偶尔走动就可以了。”对于两个家庭之间的误解和伤害,姚策相信会随着时间和回忆,慢慢过去,但是想要这两个家庭融在一起,不容易。

姚策一家 

姚策希望江西的养父母和郭威尽快将28年缺失的情感培养起来,希望亲生父母多陪伴自己的孩子,也希望妻子能开心快乐的生活。说起这些,姚策有点伤感。“癌症你说不怕吧不可能,怕也没有办法,你躲不掉了,只能尽量让自己开心。”

在熊磊看来,姚策比谁都清楚自己的病情。以前两人避讳谈生死问题,但最近姚策会主动和她聊。她曾问姚策这次医院下病危通知书有没有被吓到?姚策回答,医院早就给了心理准备,病情迟早会发展到这一步。

“他心里也害怕的。”熊磊经常半夜醒来发现姚策紧紧抓住她的手。姚策经常给熊磊的好朋友讲,他对妻子的情感很深,感觉无法离开她,但是当熊磊直接问的时候,姚策总是掩饰:“我是说你这么傻,我要是不在了你怎么能活下去。”

现在只要身体状态稍微好一点,姚策就会把儿子抱到身边,陪他说话,一起玩儿,一起看动画片。刚来北海,他还带着儿子去海边,去景点,去商场。“现在唯一割舍不下的就他,只能尽最大努力多陪伴他。”

1月16日,姚策出院第二天,他和妻子带着儿子到商场玩儿,儿子让他陪着去看电影,他只能让妻子陪着去。“爸爸想去,但是没办法。”他低头给儿子解释,有些难过和无奈。

第4个回答  2021-01-28
因为亲生的小孩死了,再有钱也换不来儿子的重生,还活着的儿子成为别人的孩子,白养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