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中刘邦人物形象

如题所述

    坚忍克己,胸怀大志。刘邦入关的真正意图,项羽的谋士范增看得十分清楚:“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本来,刘邦也是一个贪财好色之徒,但为了早日实现心中的宏伟目标——建立至高无上的刘氏政权,他坚忍克已,因而赢得关中父老的一致好评,为他将来胜算项羽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鸿门宴上,项羽为了表明自己的权势高于刘邦,设宴之时自己特意东向而坐,而让刘邦北向而坐。此时的刘邦明知项羽是在有意贬低自己,但为了自己的宏图大业,他隐忍不发,甘居下坐。 

    善用人才,虚怀若谷。刘邦善用人才,像张良,樊哙等这样一批能臣勇士都对他忠心耿耿。同时,他又虚怀若谷,善于采纳他人意见。他每走一步棋,必然卑躬征询。鸿门宴前他认真地听取张良的意见,拉拢项伯,恭敬地“以兄事之”,并“奉卮酒为寿”,与之约为婚姻,使项伯成为自己的保护伞;为了打消项羽对自己的疑虑,又接受项伯意见,第二天一清早就亲赴鸿门向项羽谢罪 ,因而得到项羽的信任;范增早就看出刘邦入关的的真正意图,于是鸿门宴上趁机想要谋杀刘邦,因而鸿门宴上杀机又起。为了只身逃走,刘邦再次接受樊哙的意见,最终在鸿门宴上逃过了杀头的危机。 

    遇事冷静,当机立断 。刘邦先行入关后,由于曹无伤的告密,加上范增的煽风点火,令项羽勃然大怒,准备第二天就来攻打刘邦。紧急关头,刘邦并未自乱阵脚,他自忖以自己的十万大军来敌项羽的四十万大军,会如卵击石。因此他不想逞匹夫之勇,而是沉着冷静下来,与众谋士商议。商讨之后,当机立断,接受张良意见,马上笼络项伯。鸿门宴上当项羽说出是曹无伤的告密后,他不动声色,可等他回到军营,就立即诛杀了叛徒。刘邦的这一当机立断,为他的将来的宏伟大业消除了隐患。看到紧张的宴会气氛稍为缓和,刘邦又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借口“如厕”,以便趁机逃走。当想好对策,准备逃走时,又谨慎的交待张良,叫张良拖延时间,稳住项羽,等他回到军营后方可向项羽进献白璧与玉斗,从这里读者可以再次看到刘邦的遇事冷静和当机立断。 

    能屈能伸,有勇有谋。为了化解两军的对立情绪,也为了求得自保,刘邦亲临项羽军中释嫌。明知这一去可能有去无回,可他能够从容赴宴,这既表现了刘邦的能屈能伸,又表现了他的才能和胆识。为了用言辞进一步打消项羽的戒心,刘邦在鸿门宴上的言辞,可谓尽显其智谋。“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郄”,刘邦首先讲到自己和项羽的战友情谊,接着讲到他和项羽的战略分工,再言及自己无意立下了大功,终没料自己对项羽的赤胆忠心却遭到了不详其名的小人的“离奸”。寥寥数语,却分析得鞭辟入理,有理有节,使项羽对他的猜忌全部撇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刘邦的执行力、控制力比较强,有办法把中间的阻碍打掉,拿捏轻重,掌握缓急。他清楚哪一些东西必须现在做,哪一些东西可以迟点再做,哪一些东西可以授权给别人做,哪一些东西必须亲自做,通过这些手段逐渐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说,在危急时刻,刘邦总和张良、樊哙商量,对他们言听计从。当知道项羽要击破其军时,立即采纳张良的对策。最后离席未辞,他担心会引起严重后果,要张良、樊哙拿主意,并采纳樊哙“不辞而别”的建议。刘邦多谋机诈,很讲策略。对项羽极表臣服恭顺之情,因而能起到麻痹、迷惑对方的作用:这些都表现了刘邦见风使舵,善于玩弄手腕的性格。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0-20
刘邦就是一个流氓,遇其大事,仅言:“为之奈何?”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阿谀奉承,极其狗腿。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流氓的手下樊哙就是一个土匪头子的形象,立而饮之。
个人观点而已,参考书上没有这么损人,是褒奖刘邦的,而且从刘邦的其他事例来看,刘邦还是一个极其优秀的人才
第3个回答  2021-09-29
在鸿威也中,刘邦是一个坚忍克己怀大志的人。原本刘邦也是一名好色之徒。不停他美色,还贪财。
第4个回答  2011-10-20
小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