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大专毕业论文,约2万字,主要针对汽车销售来写,理论和案例相结合。还可以额外悬赏。邮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发到邮箱,请在百度里通知我,感激不尽!不接受qq交谈!

汽车工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上)

摘要: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存在经济规模小、技术开发落后、进出口发展不平衡、消费政策不健全和服务管理落后等问题。为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在对外开放方面,要推行国际化战略、独立性战略和自主开发战略。在对内政策上,要促进产业重组,发展民族品牌,本着实行必要的适度保护的产业政策,对汽车销售融资政策和汽车税费政策进行调整,同时,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存在的问题

1.1经济规模问题

1.1.l汽车工业企业达不到规模经济临界点要求

企业在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之后才能赢利。各类型汽车规模经济的临界点为,国家汽车工业汽车生产量为200万辆以上;轿车企业为20万辆-30万辆;轻型载货汽车企业为10万辆-12万辆;重型载货汽车企业为1万辆-8万辆。目前我国现有124家总装厂,52家改装厂以及2000家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和配套件企业,只有一汽集团公司等五家企业年产量超过10万辆。按照国际上25万辆-30万辆的经济规模临界点要求,目前中国还没有一家汽车企业能够达到,即使上海一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桑塔纳”轿车也只达到23万辆的规模。我国汽车工业距离达到具有开发宽系列产品能力的200万辆规模的要求相差甚远。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汽车产量占本国汽车产量的90%;日本三大汽车公司汽车产量占本国汽车产量的80%,汽车生产集中度极高。中国汽车厂家数量超过美、日、西欧的总和,相反,全年产量却只相当于一家国外汽车大公司几个月的产量,这反映出我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的落后状态。

1.1.2汽车工业投资少、见效慢

我国汽车行业现有固定资产不足400亿元;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固定资产就达360亿美元。我国重点工程建设周期为10年左右;而韩国投资18亿美元建设的现代汽车公司,18个月建成,4年收回全部投资。我国汽车工业规模小,生产率低下,导致了成本过高。

1.1.3汽车工业厂点分散、管理多头、相互封闭,缺乏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各省市、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为了保证本地的经济利益及税收,各省市对本地企业给予特殊优惠政策,对外地企业设有地区间的进入壁垒。从而造成了规模小、成本高、管理混乱和产品老旧的企业仍然赖以生存,不思进取,同时也妨碍了国内企业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并导致了多数国内企业互相排斥,对合作讳莫如深,宁可与外国公司合资,也不肯与国内同行业企业合资的现象发生。

1.2技术、开发水平落后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企业设备大多是五六十年代的产品,即使在一汽集团公司和东风汽车公司这样的国家特大型企业中,80年代水平的机器设备也只占20%-30%,其工艺、监测和试验水平距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从产品类型上看,我国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基本只能达到国际70年代的水平,引进的汽车新型产品的国产化程度仍然不高。我国汽车行业科研人员缺乏并分散,科研投资少而又少。例如,长春汽车研究所并入一汽集团后,科研经费只占一汽集团销售额的1%。而美国通用公司、福特公司和意大利菲亚特公司的科研费用所占销售额的比例是一汽集团公司的数倍。目前只有一汽集团具有独立开发轿车能力,但关键部件有些还要依赖进口,以前的轿车整车项目几乎全靠引进。

1.3进出口极不平衡

中国汽车进口总额为21亿美元,出口总额为10亿美元。进出口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贸易逆差。现在,我国汽车关税仍定在80%-100%之间,如果关税再下降,这种逆差还要持续攀升。中国目前已开始把汽车产品的产销圈定在国内市场,主要解决进口替代问题,这就使中国汽车工业一时很难走出国门。

1.4消费政策问题

其一,目前中国轿车的进口关税为80%-100%,即实际上中国自己生产轿车的价格并不具备实质的优势。

其二,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价外收费现象非常严重。据某省对汽车购置环节税费征收情况的调查,有据可查的就有22项费用。除了经国务院批准的占车价10%的车辆购置附加费外,还有占车价3%的道路增容费。入户检测费,以及号牌费、司机上岗证费。防盗锁及打字费、入户手续费和废气检测费等。轿车人户上路之后,还有车辆保险费、养路费等各种负担。北京市的汽车上路,还要机动车泊位证明,这一项还不得不花1000元-3000元。据调查,养一辆私家车,除了一年耗油费约4000元之外,每年至少还需花去其它费用9000元-10000元。

1.5服务与管理落后

中国汽车的销售行为与国际惯例相比差距很大,服务水平也较落后。我国汽车市场目前基本上是现货现款的销售方式,缺乏信贷、购车储蓄、分期付款和租赁销售等促销手段。同时,汽车销售、保修维修、配件供应和信息资料咨询等服务功能也很不健全。

中国人均工资是欧美的1/20,汽车价格却不比人家便宜,原因之一就是低下的管理水平和低下的劳动生产率。中国企业没有形成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2提高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2.且对外开放方面

国际化将是汽车工业发展的总趋势。中国要发展汽车工业不能只顾国内市场,必须打开国门。一方面,必须走出去;一方面,又必须承受来自世界的冲击。加入WTO后,我们已无法再通过各种壁垒同以前一样保护本国工业,所以在保护期内,必须调整汽车工业发展的大方向。

2.1.l国际化战略

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为迎接汽车工业全球化挑战,企业必须走国际化道路。国际竞争本质是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的争夺。目前全球汽车市场已趋饱和,跨国汽车集团正在有限的世界汽车市场中进行激烈的竞争。进入WTO后,中国汽车企业将不敌强大的竞争对手而丧失部分国内市场份额。在全球化经营过程中,国家产业政策的干涉作用将趋弱,企业靠本身力量是远远不能生存的。为开拓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与竞争对手结成联盟不失为一种降低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总体竞争能力的战略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企业也已涌现出不少参与国际战略联盟的成功例子。例如,上海一大众公司、江铃汽车公司及上海汽车系统零部件企业与一些世界级供应商的联盟等,都为今后组建和参与战略联盟积累了丰富经验。

中国汽车企业参与国际化,并不意味着中国汽车工业失去独立。面对跨国汽车集团将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战略迅猛地向全球推进,中国汽车企业应是多维和多变的。关键是要使跨国汽车集团的战略与中国汽车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相协调。

首先,中国汽车企业要按市场经济原则进行强强联合,形成二三家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国内集团,再以此进一步与跨国汽车集团建立国际战略联盟,壮大集团竞争力。

其次,中国汽车集团应逐步放弃零部件配套自成体系的传统思想,建立几家具有规模效益的零部件集团,以此与一些世界级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并成为这些世界级供应商区域性的战略伙伴。

2.1.2独立性战略

要达到独立性战略目标,就不能再将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与外国大企业合资,这样只能成为外国大企业的子公司或兼并的对象。要使企业国际化,发展中国家的出路只能是选择适当的战略伙伴结成联盟,即所谓的韩国模式。我国企业要具有与外方互补的优势或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即要有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并拥有知识产权,这就要先在国内进行强强联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使本国企业国际化的目的,形成战略伙伴联盟。同时,这样做不但能够具有较多的自主权,也加强了进入国际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2.1.3自主开发战略

2.1.3.l以吸收、消化外方的先进技术及管理方法为重点

对外开放的重点要放在吸收、消化外方的先进技术及管理上,并最终使我国汽车企业走上自主开发、自我发展的道路。实现从只注重引进技术向注重自主开发创新转变,从引进国外车型向独立自主开发自己车型转变。

a.增加科研、开发经费

我国企业的开发研制费用只占销售额的1%或更少,远远少于国外同行业的开发研制费用,应调整到3%以上,才能为开发更具水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做资金上的保证。

b.建立和完善计算机应用体系

计算机技术是企业的又一生产力。尤其在新产品开发方面,造型CAS、设计CAD、工程分析CAE、试验CAT和制造CAM一体化体系,是非常关键的技术。它的应用不但能节省人力、物力,更能提高效率,尽快开发出新产品。

C.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建设

应该加快培养轿车、客车和载货汽车开发测试技术人才和CASCAD、CAE、CAT、CAM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以及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和电子技术的人才。

2.1.3.2产品开发方向

a.向更舒适、安全、适用方向发展

调查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内,物美价廉的小型中低档汽车将会是绝大多数私车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对象。因此,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商都在全力开发,以抢占市场份额。另有业内人士说,大众型汽车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但高档汽车是制造商取信于用户的金字招牌。不论是大众型车,还是高档次车,在购买时,消费者都有一个统一的要求,既要求更舒适、安全。方便和耐用。这一需求特点无论在国际汽车市场还是在国内汽车市场的销售上都可以看出来。

b.环保、节能型汽车是发展的方向

世界各个国家都已意识到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性,纷纷制定和出台各种汽车排放标准和鼓励开发使用新能源。因此,未来的汽车想在世界各地的公路上行驶,就必须符合各地的标准。日、欧、美各国正积极准备制订一项国际协定,旨在把目前因地而宜的汽车标准与限制一体化。在国际协定生效后,日。美、欧可能制定最严格的具体标准。这样,将会给其它国家和地区带来影响。
国研中心

汽车工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下)

2.2对内政策方面

2.2.l促进产业重组,发展民族品牌

汽车工业是典型规模经济产业,规模不达到有效批量的要求,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成本居高不下。汽车价格昂贵,根本谈不上市场竞争力。自1998年以来。世界汽车工业已开始了新一轮的购并浪潮,而我国的汽车工业却仍处于“散、乱、差”的局面,使有限资源分散使用,迟迟形成不了规模优势,这是造成中国汽车工业日益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中国汽车工业在经济调整时期,资本经营的重点不再是盲目的扩展,而应是以内部整合为主,以调整和优化结构为中心,实施资本的重组。

主要措施有,必须扶持大型企业集团和重点骨干企业,集中投资,加快整合,提高工业集中度;不乱铺摊子,向高起点、大批量和专业化发展;继续治理不合理结构,关闭效益低下的中小企业,将其纳入专业化大生产体系中,形成一种金字塔形的多层次垂直分工协作模式;增大企业规模,并以相对稳定的集团内部交易取代市场调节。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称,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有意与广西五菱汽车公司重组改造成合资企业,使五菱的微型汽车产量从目前的8万辆提高到20万辆。通过二期。三期建设,逐渐把规模扩大到40万辆和100万辆,从而加快地区开发力度和规模经济水平。

重组后企业应大力发展民族品牌,创立名牌企业。自主开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政府也应制定适当的产业政策,正确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时,要制定合理的全国统一的收费及税收政策,避免地方保护主义抬头。

2.2.2产业与消费政策

产业政策是指国家计划、干预和引导产业形成和发展的一种政策,其目的在于引导社会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及产业内部的优化配置,以建立高效益均衡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1994年我国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实际上是汽车行业的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是确保汽车工业发展所必须的支持政策。首先,《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明确无误地表示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决心发展和保护汽车工业;其次是通过对“生产汽车、摩托车整车和发动机产品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于低于50%”的规定,反映了中国对中外混合经济中资本结构、生产经营权以及利益分配的态度,也反映了中国政府建立“本国汽车工业”的决心。

《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颁布后,世界汽车业各大型跨国公司纷纷造访,寻求进入中国汽车工业市场的机会,同时,我国汽车工业引进外资的数量和质量也有了跨越的增长。但是,由于产业政策的实施目前还缺乏强有力的操作,因而还是显得比较苍白。

中国汽车企业隶属关系不同,因此客观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关系和利益驱动的分割与保护格局。这种分割与保护不但严重制约了资金资源的横向流动,也使全国统一市场的优化配置严重失衡,造成了大量不合理的重复投资、重复引进、重复建设和重复生产,使产品、企业和产业结构趋同化。

日韩两国对本国汽车工业的保护与扶持及其发展给了我国很大启示:其一,一国的产业政策必须给本国汽车企业以明确的发展方向,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其二,在不同的时期要有相应的政策引导。扶持企业发展,并且要有强有力的操作手段;其三,鼓励汽车工业走集团化的发展道路,促进企业实行自主开发。

2.2.2.l产业政策

我国对汽车工业还是要实行必要的适度保护的产业政策。中国汽车工业是在国家的大力保护之下成长起来的,即使现在,我国汽车行业的关税水平仍然在80%-100%之间。再加上各种非关税壁垒的保护和各地的地方保护,使得中国的汽车工业即使“木思进取”,也能在国内市场与国外产品竞争。由此导致中国轿车生产领域的平均利润率为20%,而发达国家的平均利润率仅为3%-5%。即使如此,中国企业除了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和天津汽车工业总公司等几家企业外,不少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

中国汽车生产企业的底子薄,再加上没有与国际企业竞争的经验,在入世以后保护程度大大降低的情况下,国产车不知能否经受得住这场冲击。所以中国的汽车工业仍需要适度的保护。适度保护可以使汽车工业既有压力又有信心。

实行保护的主要措施仍是对进口汽车实行高关税。由于轿车关税是进口关税的最高峰所在,所以,国家降低进口关税时,必然需削减其峰值。近几年,为早日接受人世的基本要求,已逐步降低了汽车关税平均水平,将其稳定在80%-100%之间,倘若依次下降到60%-80%,五年下降到25%水平,即可缓和和避免太大的冲击。另外,可采取一些隐性壁垒和例外条款对汽车工业进行保护,例如实行计划管理。目录管理和项目管理,关税配额制、差别关税、技术标准限制以及反倾销法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作用。

2.2.2.2消费政策

制定消费政策是为了规范市场,引导消费,促进需求。符合我国国情并与汽车消费有关的政策主要是指汽车销售和汽车税费政策等。

a.汽车销售融资政策

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培育大件耐用品消费市场,例如购买汽车、房屋等,银行一般都提供贷款,而且比例较高(最高可超过购价的70%)。国外新车销售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来实现的。银行贷款给购车用户,用户用贷款买车,汽车厂家就可在售车时收回全部的贷款,从而保证了资金的正常运转。

汽车厂家有时也采取贴息的办法,实际上用优惠价售车,但表现形式上却是给银行贴息,使购买者觉得由于汽车厂家贴息使个人少付了利息,从而刺激人们购车的欲望,促进了汽车市场繁荣。据了解,国外分期付款的规定十分详细,例如日本就专门制定了《分期付款销售法》。

b.汽车税费政策

汽车税费政策是一个国家控制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汽车税费主要有两大功能,即具有国家财政收入的组成和调节功能。汽车税费名目繁多,但基本可归属于三个阶段的税费。

汽车购买阶段:车主在办理各种手续以警告新车合法拥有权时所支付的税和费。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购置税和注册税等,此类税费对汽车需求影响直接。

汽车拥有阶段:车主只要拥有了汽车,无论使用与否,都必须按月或按年交纳一定的费用,例如汽车税之类。对汽车拥有阶段征收税费,最初更多是出于对车辆日常管理业务费用的需要,而先进国家则利用级差汽车税这个经济杠杆手段来达到推行节能、符合环保要求车辆的生产与使用的目的。

汽车使用阶段:车主只有在使用汽车时才产生的费用。例如燃油税等。据统计,当前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征了燃油税,此税额占汽车整个寿命期内总税费的45%-80%不等。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将汽车税费的重点放在汽车使用阶段。其根本思路是,“鼓励购买,促进节约使用”,即限制没有必要的使用。这样,既有利于培育市场,繁荣经济,促进汽车工业发展,又有利于调节公交需求、节省资源、保证道路的建设和维护,以创造对汽车工业发展和交通设施建设都有利的局面。据悉,西欧各国从80年代后期开始,将公路的税收转向燃油税,并分别对不同品质的燃油实行不同的税率,以鼓励低污染、高品质燃油的使用。

在日本、瑞士、意大利、德国、美国和中国几个国家中,美国汽车三个阶段的总税费最低。中国在汽车购置阶段的税费最高,而与汽车使用频率直接相关的税费占总税费的比例最低,不超过10%,这显然是不科学和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其它五国征收与汽车使用频率直接相关的税费的比率均超过了45%,德国约为75%。另外,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不再收取过路、过桥之类的费用。

2.2.2.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还较落后,严重制约了汽车工业的发展。世界上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无一不是有先进、畅通的公路设施。例如,美国公路里程已达624万km,居世界第一。其中,国道主干线公路9万9;高速公路约9万tri;高速公路密度为96fan/万kin2。目前我国被称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汽车市场,但中国的公路建设却严重地阻碍着汽车的使用。尤其是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特别是像西部那样的边远地区,公路建设更是落后。

汽车社会化的不断发展,城镇尤其是大城市停车难也象行车难一样成为世界性问题,这也同样制约着汽车市场的成长。长期以来,国外许多大城市就一直把停车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现今机械式停车库制造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发展成为一个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行业,大型立体停车场一次可停放500辆-1000辆汽车,全部采用电脑控制,配有IC卡收费系统。国外有关专家的观点是,只有当市区的公共停车位达到机动车辆保有量的15%-20%时,才能缓解停车难的问题。我国距离这一标准要求还相差甚远,为了解决发展汽车工业的后顾之忧,应尽快扫清这些障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2
我国从80年代初期对于民族汽车工业就开始了“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当初第一个走进来的就是德国大众,但是30年过去了,我们换来了什么技术呢?当年红旗品牌被大众有意无意的设置障碍,上海(上海牌汽车)更是直接在上海大众被大众公司直接否决(50年代就驰名中国的上海牌汽车在大众的阻挡下于1991年退出历史舞台),1991年一汽大众的成立没有帮助一汽集团重新生产大红旗(这也是我国几代汽车人的梦想),到最后还让一汽集团不得不另外花钱借用美国林肯的底盘生产大红旗。可以说大众汽车从根本上就没有给过中国自主品牌任何机会,只有阻碍!经过多年的软磨硬泡,2000年大众拿出了老掉牙的奥迪100平台来忽悠中国人制造出了所谓的“民族汽车”---红旗明仕和世纪之星! 但是我们得到技术了吗?答案是没有,除了那个老掉牙已经淘汰许多年的奥迪100平台,大众在发动机技术上根本没有给一汽任何帮助,最后名士和世纪之星架在老掉牙的平台上使用的却是日产提供的比较先进的2.0V6发动机,而丰田则将旗下皇冠的平台技术提供给一汽帮助一汽制造出了红旗H3,马自达汽车贡献出马自达6的平台技术提供给奔腾B50,B70等等,我不相信日本厂商会无条件支持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发展,但是相对这些大家天天喊抵制的日本车企,看看德国大众30年来除了在中国市场上赚出了他那含金量不高的销量以外,为中国自主汽车工业做出过什么贡献呢----没有任何贡献,暂且意淫日本人可能有自己的考虑和心怀鬼胎,但是我们毕竟得到了部分技术----就好像早期自主品牌大量甚至全部使用的三菱发动机,而现在,自主品牌的自主发动机技术哪个不是从当年那款三菱发动机得来的!!就算是美国人,也慷慨大方的拿出他们的很多平台技术提供给中国,而中国民族汽车工业从日本和美国那里得来的技术提升了自身的实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不到任何德国车企的任何帮助,却竟然还赚来了神车的名号,仅从这个角度来看,谁是君子谁是小人一目了然!!!
最后说一下所谓的“爱国人士”抵制日货的情况:要真爱国就干脆直接买自主品牌的国产车,也别假装爱国不买日系而买德系了-----那你这是爱的哪一门子的国啊,爱德国吗?。扭扭咧咧的购车情结没有帮助自主品牌车,却成全了不地道的大众汽车,真是中国人的悲哀!
第2个回答  2022-12-30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存在经济规模小、技术开发落后、进出口发展不平衡、消费政策不健全和服务管理落后等问题。为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在对外开放方面,要推行国际化战略、独立性战略和自主开发战略。在对内政策上,要促进产业重组,发展民族品牌,本着实行必要的适度保护的产业政策,对汽车销售融资政策和汽车税费政策进行调整,同时,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挑战一:“双碳”背景下,车企如何加速绿色转型,提升ESG价值与竞争力?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落地实施、监管层对ESG披露逐渐加码、社会公众ESG关注度提升和资本市场ESG投资价值凸显,ESG绩效已成为政府、社会和资本市场评估车企的新维度。近年来,一些车企不断探索新能源产品出海欧洲机遇,构建与国际接轨的ESG治理体系也更有利于海外市场拓展。车企必须适应新的价值体系和监管要求,绿色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因此,不断完善ESG信息披露、做好企业ESG价值管理、提升企业ESG竞争力将成为车企在“双碳”时代脱颖而出的关键挑战。

随着证监会、上交所等机构对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提出要求和指引,ESG信息成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沟通的重要内容。部分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正加速推进ESG信息披露体系建设,并相继发布企业ESG报告;部分前瞻车企已连续多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拥有可迭代沿用的ESG信息披露体系。已上市的造车新势力ESG信息披露基础相对薄弱,但也已陆续完成首份ESG报告发布。

针对ESG价值管理和竞争力打造,车企需要在环境、社会及企业治理三个领域践行ESG理念。在环境绩效领域,普华永道思略特建议车企除了推出更多新能源产品外,可考虑将绿色低碳效应延伸至能源应用、原材料、供应链、生产制造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和企业运营领域。例如某领先新势力车企持续推进本地化采购以打造绿色供应链,在带动区域化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长距离物流运输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多家新势力车企加强自动驾驶技术、汽车智能化功能的自主研发,通过支持城市智慧交通体系建设实现整体城市交通体系碳减排;部分车企制定绿色工厂战略规划,通过能源结构调整和低碳工艺应用实现生产环节的节能减排;部分车企加强绿色金融建设,为企业引入绿色金融工具和可持续金融架构;某头部自主新能源车企通过打造低碳园区实现企业低碳化运营。在社会绩效领域,车企除了赈灾、教育、抗疫支援外,也可考虑将资金和资源投入乡村扶贫等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方向上。在公司治理绩效领域,车企需注重多元化治理和经营合规性,如增加独董设置、增加高管女性比例、完善反腐败体系建设等。
关键挑战二:智能化、网联化时代,车企如何保障数据价值挖掘的合规性?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加速发展,辅助驾驶、人机交互等功能在为车主提供便利性的同时也产生了海量数据,车企通过相关数据收集分析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功能,但也带来了潜在风险。近年来,汽车行业数据合规问题频繁引发外界关注。随着单车数据规模日益增长、汽车行业数据应用监管愈加规范趋严、消费者数据隐私保护意识逐渐警醒,如何在数据资产价值充分挖掘的同时保障合规性,成为众多车企智能化竞争的新挑战。

不同类型车企由于企业背景、发展周期、战略诉求、企业文化等差别,在应对数据合规挑战上呈现出了差异化态度。主打科技感、智能化的新势力车企需要大量数据分析和洞察做支撑,因此在数据应用上相对大胆,部分举措踏入目前法规限制的模糊地带;国企、央企背景的主机厂在数据应用上则相对保守;合资车企的外方总部通常设计有相对全面严谨的数据应用与隐私保护框架,中国团队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本土化调整,多数态度亦倾向于保守。

中国汽车数据监管法规未来将更加标准化、成熟化,将逐渐覆盖汽车数据应用的全流程。普华永道思略特建议车企可考虑围绕数据应用全生命周期进行规划,分析每个环节的潜在合规风险点并制定配套风控策略。例如数据采集环节明确规范采集目的、方式、范围、渠道等,数据传输环节确保接口管控和监测,数据存储环节实现本地化存储,数据处理环节践行最小必要原则,数据共享环节确保风险评估和检测,数据销毁环节建立科学销毁机制。其中跨国车企在华建立数据中心已成趋势,除中国外,欧盟、俄罗斯、印度等地区和国家也都提出了数据本地化储存的政策主张。
第3个回答  2022-12-21
v第一章 汽车检测行业发展综述

第一节 汽车检测行业相关概述
一、汽车检测行业的定义
二、汽车检测的项目分类
三、汽车检测行业的特点
四、汽车检测必要性分析
五、汽车检测可行性分析
第二节 汽车检测行业统计标准
一、统计部门和统计口径
二、行业主要统计方法介绍
三、行业涵盖数据种类介绍
第三节 最近3-5年中国汽车检测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赢利性
二、成长速度
三、附加值的提升空间
四、进入壁垒/退出机制
五、风险性
六、行业周期
七、竞争激烈程度指标
八、行业及其主要子行业成熟度分析
第四节 汽车检测行业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结构分析
二、主要环节的增值空间
三、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四、行业产业链上游相关行业分析
五、行业下游产业链相关行业分析
六、上下游行业影响及风险提示

第二章 汽车检测行业市场环境及影响分析(PEST)

第一节 汽车检测行业政治法律环境(P)
一、行业管理体制分析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三、汽车检测行业标准
四、行业相关发展规划
五、政策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第二节 行业经济环境分析(E)
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1、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3、产业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二、宏观经济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 行业社会环境分析(S)
一、汽车检测产业社会环境
二、社会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三、汽车检测产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行业技术环境分析(T)
一、中国汽车检测关键技术分析
二、中国汽车检测行业技术现状
三、智能交通中运动汽车检测及识别技术
1、中国智能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2、智能交通中运动汽车检测必要性
3、汽车检测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
4、运动汽车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5、运动汽车检测技术发展前景展望
四、中国汽车检测技术存在问题
五、中国汽车检测技术前景趋势
六、中国汽车检测技术最新动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