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安徽省中考真题语文卷及答案

如题所述

2009年安徽省中考语文科试题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 ,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② ,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③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⑤ ,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默写杜牧的《赤壁》.或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9分) 伫立旷野,苍qi6ng弥漫着难言的静穆;枕石溪畔,水月传达着无尽的幽思;听雨危楼,深巷漂散着淡淡的花香。繁星满天,层林尽染,江水东逝,天地间yùn含的灵气默默不语。仰首星空,独步林蹊,行吟岸侧,人的性情完全可以尽情挥洒。灵气与性情,穿越了时空,亘古以来,二者就是人们歌咏的永恒主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伫( )立 苍qi6ng( ) yùn( )含 亘( )古 (2)文中“ ”一词中有错别字,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听雨危楼”中,“危”的意思是 ;“独步林蹊”中,“步”的意思是 。 (4)这段描写,主要运用了 、拟人的修辞方法,表达了对天地灵气和人间性情的赞美。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 (1)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由三位名人的传记组成,这三位名人是:德国音乐家 ,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 。 (2)《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到达小人国、大人国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校学生会准备于5月4日下午两点在第一会议室举行主题为“我与文明同行”的座谈会,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需要你去解决。 (12分) (1)请你以“文明”二字开头,拟一条宣传标语。要求:①紧扣座谈会的主题;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③不超过20个字。 (2)座谈会前,你班同学准备了—一篇发言稿。下面是发言稿中的一段文字,请你根据提示和要求作些修改。 [A]千百年来,文明一直以其无穷的魅力、不竭的动力、强大的感召力,引领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社会向前发展。作为当代中学生,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不仅能体现良好的个人品质,而且[B]有助于创立和谐的校园氛围。我们一定要懂礼貌,讲诚信,遵纪守法,尊师爱友,不断提升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C]把以往存在的不良行为坚决纠正过来,全面展现当代中学生的文明形象。 ①[A)句太长,发言时大家听起来可能比较吃力,请你把它改为几个较短的句子。(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可以增删少量字词) ②[B]句中有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可将“ ”一词改为“ ”。 ③联系前后句看,[C]句的句式不够协调,请你对[C]句作适当调整。 (3)5月3日上午,学生会主席来邀请你们班的杨老师参加第二天下午的座谈会,但杨老师不在,学生会主席请你代为转告。当天下午,你是怎样对杨老师说的?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 (22分) 枫叶礼赞 孟超 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 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 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艮好的时节。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艳的色彩,流连忘返。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 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夜晚的街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尝。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这哪里赶得上枫叶。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 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董西厢》中有一警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作血,这是随人的心情而生发的。但在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作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作血,那恰是因为她抗得住肃杀之气啊!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 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的精神。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血点儿红! (选自《名家咏物100篇》,有改动) 5.从上文看,枫叶有哪些特征? (4分) 6.作者写秋冬之交的萝卜,引用《董西厢》中的警句,各有什么用意? (6分) 7.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分) 8.作者笔下的枫叶有什么象征意义? (3分) 9.本文是围绕枫叶展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 (3分) 【二】(18分)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泥滩上的水生植物群落的总称,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如红树、海榄雌、海桑、红茄冬等。适宜生长在风干浪静、淤泥深层的海滩、湿地或河口地区。红树林四季常绿,因其树皮中含有一种称为“单子”的化学物质而显红色,故称为“红树林”。 红树林与其他类型的树林相比,有许多独特之处。为了适应盐分高的海洋环境,叶片上有排盐孔,能把吸入体内的海水盐分有效排出,其功能类似于人皮肤上的汗毛孔。另外,红树林扎根于海底淤泥,通气不良,所以大多发育有突出地面的呼吸根,形状万千。最为奇特的是红树林的繁殖为“胎生”方式,种子在母树上孕育,待成熟后,先在母树上萌发成芽,然后随同果实一起坠海,数小时内即可扎根成长为独立植株。红树林最引人注目的是有密集的支柱根,这些支柱根多在树干基部生出,逐渐下伸,插入土中形成纵横交错、抵抗风浪的弓形支架。 以红树林为中心的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通过食物链维持自身的生态平衡。红树林吸收海底土壤中的养料而生存,其树叶、树枝是鱼虾的食物,鸟类又以鱼虾为食物,淤泥中的微生物又将植物、动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土壤中。 红树林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以海南岛的红树林为例,该系统内有鸟类114种(占全岛的40%以上)、昆虫100多种、水生动物100多种、平均每公顷每年可产鱼、虾、蟹等海产品750多千克,所以海南自古有“万亩红树养万人”的说法。可作鞣(r6u)料和染料;有些红树植物木质坚硬,耐腐蚀,是建筑物和船舶的优质用材。某些红树植物还可入药,能治疗淋巴结核、皮肤病、癌症等。 红树林还有很高的环保价值。红树林的根部深扎于海水中,可防御海风,抵制海浪侵袭,保护农田和村镇,被誉为“天然的海防卫士”。同时,红树林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还可以大量吸收海洋中的污染物,净化海水。另外,红树林还有较高的生态学研究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由于红树林的生长环境特殊,所以种类相对贫乏。全世界共有23科、34属、81种,大致可分为两类:东方型,分布在亚洲、大洋洲和非洲东海岸,种类较为丰富;西方型,分布于北美洲、西印度群岛和非洲西海岸,种类相对贫乏。我国的红树林共有13科、24种,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和福建沿海,以海南岛最为丰富,其面积占全国的70%以上。 (节选自苏宗祺《最具生命力的四大海洋生态系统》) 10.第一段文字依次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3分) 11.根据第二段内容,概括红树林的生物特点。(4分) 12.依据第三段文字,简要说明红树林与海底土壤之间的关系。 13.文章在谈到红树林的作用时,先后介绍了红树林的 、 、生态学研究价值、 。 (3分) 14.第四段画线的句子用丁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 【三】(15分) 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故不为苟得也 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18.请摘录原文中的语句,填写下表。(5分) 篇目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鱼我所欲也》 《过零丁洋》 三、写作(55分) 19.请以“师生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55分)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2)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35分) 1.(10分) (1)①一鼓作气②生于忧患中③天涯若比邻 ④直挂云帆济沧海 ⑤几处早莺争暖树 ⑥但愿人长久(共6分。每空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空不得分) (2)《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共4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空不得分) 2.(9分) (1) zhù 穹 蕴 gèn (共4分,各占1分) (2)漂散 顠散 (1分) (3)高的,高耸的。 行,走。 (共2分,各占1分) (4)排比 (2分) 3.(4分) (1)贝多芬 列夫·托尔斯泰(或:托尔斯泰) (共2分,每空1分) (2)到达小人国的原因;船在海上遇风暴被毁,格列佛被风浪卷到了小人国所在的岛上。 到达大人国的原因:航海途中下船寻找淡水,格列佛登上了大人国所在的岛屿。 (共2分,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 4.(12分) (1)示例一:文明像灯塔,为我们的人生航船指明方向。 示例二:文明是滋养我成长的甘泉。 示例三:文明,人生旅途的路标。 (共3分,三个要求各占1分,答案不限于此,符合要求即可) (2)①示例一:千百年来,文明一直引领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它有无穷的魅力,有不竭的动力,有强大的感召力。 示例二:文明具有无穷的挽力人,具有不竭的动力,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千百年来,文明一直引领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共2分。答案不限于此,不改变句子原意且符合要求即可) ②创立 营造 (2分) ③坚决纠正以往存在的不良行为 (2分) (3)示例一:杨老师,上午学生会主席来找您,刚好您不在,他请您明天下午两点到第一议室参加“我与文明同行”的座谈会。 示例二:杨老师,上午学生会主席让我转告您:请您明天下午两点到第一会议室参加座谈会,会议主题是“我与文明同行”。 (共3分,谁让“我”转告、转告的内容、表达得体,各占1分。答案不限于此,符合要求即可) 二、(55分) [一](22分) 5.(4分)红得深浓,红得艳丽;耐得住风霜,无畏无惧。 (两个特征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6.(6分) (1)将萝卜与枫叶进行比较,以衬托(或:突出)枫叶红得直接,红得有气魄。 (2)引出自己对《董西厢》警句的理解,强调枫叶能抗得住秋天的肃杀之气。 (各占3分。意思对即可) 7.(6分)运用拟人的方法,采用整齐的句式;表达了对枫叶的赞美之情;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抒情色彩。 (三个要点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8.(3分)象征着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 (意思对即可) 9.(3分)先描写枫叶的外在特征,再赞美其品质,最后揭示其象征意义。 (三层意思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 [二](18分) 10.(3分)解释什么是红树林,介绍其生长环境,说明其得名原因。 (三个方面内容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 11.(4分)叶片上有排盐孔;大多有突出地面的呼吸根;以“胎生”方式繁殖;有密集的支柱根。 (四个特点各占1分。如果只答“有排盐孔”、“有呼吸根”,该小点不得分。意思对即可) 12.(4分)红树林从海底土壤中吸收养料而生存,红树植物的遗体又可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土壤中。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3.(3分)经济价值 环保价值 旅游观赏价值 (每空1分) 14.(4分)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引用等。 作用:说明红树林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使说明的内容具体、准确,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 (两问各占2分。第一问答出两种说明方法即可得2分;第二问答出一层意思即可得2分。意思对即可) [三] (15分) 15.(4分)(1)苟且(2)假如,假使(3)厌恶(4)史册。 (各占1分) 16.(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 (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7.(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各占1分) 18.(5分) 篇 目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鱼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而取义 《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中心句子各占2分,共同追求占1分) 三、 19.(55分) 说明:(1)文章基本切题,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具体,如果表达十分突出,可加3~5分。 (2)文章不足600字,每少50字酌情扣1~2分。 评卷要求:(1)每篇作文必须由两人独立评分。 (2)两人所评的同一篇作文的得分,相差在5分以内的,最后得分取两人所评之分的平均分;相差超过5分的,交阅卷中心组评判后确定分数。卷面书写(5分) 朴实简约,难度适中 ——09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简析 09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依然沿袭了去年的试题风格,稳中求变,试题简约,难度适中,没有在内容上追求时尚,也没有在题型上凸显新奇。 首先,注重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中的字音、字形、词义、修辞手法和古诗文默写的考查,学生普遍感觉做起来较轻松,拿不准的字词还可以查所带的《新华字典》,默写内容也都是古诗文中的名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仍沿袭了去年的全诗默写,求诗的完整性,而选择式更多了一份人文关怀。名著阅读的考查较细,如果不是真正了解《格列佛游记》的内容,第二小题就无从下手了,可见,平时要重视阅读,读整本的书。考前猜测创新力度最大的综合运用部分也以朴素的面目呈现,语境设计为举行“座谈会”,题目为拟宣传标语、修改发言稿、进行口语表述等,如果平时基础知识训练到位,就会少失分。 其次,阅读题更注重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即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这方面的考查题有第5、8、9、10、11、12、13题,共24分,占现代文阅读题总分值的60%。尤其是第二篇说明文的阅读几乎全是考查这方面能力。第6、7、14题考查了文章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在回答内容概括题时,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概括得不够全面和准确,容易丢掉得分点,尤其是散文的阅读题。学生必须透彻理解文章内容,找准关键词,进行解答。文言文阅读首次出现了诗文的比较阅读,但都是课内的重点篇目,学生自然会很熟悉,解答起来应该较顺利。 第三,作文命题也给人“返璞归真”之感,《师生之间》这样的题目很朴素,这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交际关系之一,因此这样的题目没有审题障碍,学生应该不会离题,而且有话可说。但因为题材太熟悉了,就像我们写父母一样可能会流于平淡或俗套。如果对身边的事物缺少真切的观察和感悟,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并打动阅卷者并非易事。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今后的教与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内容: (1)夯实基础,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近年来,我省中考语文开放性试题有所减少,指向性较明的阅读题有所增加。前几年开放性试题在试卷中频频出现,而且几乎每个阅读题的最后一大题都是这样的题目。这类题目分值大,改卷时赋分的灵活性和主观性也大,让广大学生望而生畏,考后自己心里也一点底都没有。这类题目的导向作用表现为,广大教师在课堂上也更热中于“拓展”“发散”“感悟”,这样飘忽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学得越来越糊涂,甚至连一点是非都没有。今年的三个阅读题最后一题均无这样的开放题,由此可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仍应注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培养,教学时紧扣文本,尽量少些“空对空”的“清谈”。这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一种回归。 (2)注重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和语言的品味。鉴于传统的语文教学面面俱到、肢解课文的弊端,新课程十分强调整体感知。而且我们读一篇文章总体来讲要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也就是文章的内容、表现形式、主旨等。而作为语文学科来说,我个人认为更应该注重于怎么写的问题。如文章的表现形式、结构、语言等。尤其是赏析句子,品味语言作为一种语言鉴赏题成为一种趋势。要让学生知道从修辞手法、从语言效果、从刻画形象、从表达作者或人物情感等角度来赏析语言,体会语言的美感,并能积累和运用语言。今年阅读题的考查仍以感知内容整合信息为主,语言品味题与去年相比有所增加,但仍觉得少了些。 (3)回答问题应力求准确、全面,要注意答案文字的简练与语言表达的规范。今年中考现代文阅读选文中没有前几年中考阅读题中的《阳光是一种语言》《我寻求挫败》《晨》这样一些对初中生来说艰深的选文,两篇选文都没有什么隐晦的语言,高深的道理,文本阅读难度有所降低,题目设计也不偏怪,学生答起来好象很有信心。丢分的原因往往是答题不全面严密、语言不规范。 (4)作文训练应贴近学生生活,注重表达真情实感。受某些“新概念作文”的影响,学生习作越来越注重语言的华丽与形式的创新,有些学生作文甚至是如梦呓般叫人不知所云的所谓“美文”。这样下去,可能连基本的记叙、说明、议论等表达能力都丧失了。近年来,我省中考作文题一直走“学生生活路线”,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