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大河文明

流量最大的河流是什么?
最大的湖泊是什么,在哪里?
最大的淡水湖群在哪里?
盐度最高的湖泊?
什么叫冰川?主要分布在哪里?

流量最大的河是亚马逊河

全长 6,296 km
源头海拔高度 5,597 m
平均流量 219,000 m³/s
流域面积 6,915,000 km²
源头 奈瓦多·米斯米峰
出海口 大西洋
流经国家
亚马逊河(大陆官方译名亚马孙河)位于南美洲,虽然长度在世界上处于第二位,但流量是世界上最大的,比其他三条大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的流量总和还要大,亚马逊河的流域面积也是世界上最大的。

亚马逊河向大西洋排放的水量达到了每秒18万4千立方米,相当于全世界所有河流向海洋排放的淡水总量的五分之一,从亚马逊河口直到肉眼看不到海岸的地方,海洋中的水都不咸,150公里以外海水的含盐量都相当低。

亚马逊河主河道有1.5到12公里宽,从河口向内河有3700公里的航道,海船可以直接到达秘鲁的伊基托斯,小一点的船可以继续航行780公里到达阿库阿尔角,再小的船还可以继续上行。

亚马逊河流域面积达到6915000平方公里,相当于南美州总面积的40%,从北纬5度伸展到南纬20度,源头在安第斯山高原中,离太平洋只有很短的距离,经过秘鲁和巴西在赤道附近进入大西洋。

最大的湖泊是里海,在亚洲与欧洲之间,东、北、西三面湖岸分属土库曼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和阿塞拜疆共和国,南岸在伊朗境内。这里有地图http://cimg.163.com/news/0409/03/d21.jpg
最大的淡水湖群是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五大湖,自西向东分布着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等淡水湖泊。地图http://www.agro-labs.ac.cn/21c/jpg/4-1-6c.jpg
盐度最高的湖泊是死海
“死海又叫盐海”
这是地球心窝的一汪苦水。到过死海的人都尝到过死海的滋味--苦涩异常。死海被世人称为海,实际上只是一个内陆咸水湖,是所有天然湖泊中最咸的,比一般的海水咸10倍。它是一个大盐库,在表层水中,每公升的盐分达227至275克,据湖底有约13米厚的盐层。据估计,死海的总含盐量约有130亿吨。这也许是希伯莱文把死海叫盐海的缘故吧。盐度24%

冰川是极地或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由降落在雪线以上的大量积雪在重 力和巨大的压力下形成。

雪线以上是冰川的积累区,雪线以下是冰川的消融区。现代冰川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11%。冰川移动速度一般为每年几米到几十米。格陵兰岛的夸雷亚克冰川是世界上运动速度最快的冰川,每天移动20——24千米。

冰川有四种类型,分别是山麓冰川、高原冰川、大陆冰川、山地冰川。

冰川的形成是指雪线以上的地区,长年积雪,随着时间的推移,积雪增厚。多角形的雪花,由于昼夜温度的变化和压力作用,雪花边缘,白天增温融化和升华,夜间重新冻结,形成一层薄冰壳。当雪积累到一定厚度后,松散的雪花便逐渐形成粒状的冰,即粒雪。粒雪继续增厚,产生更大的静压力,排出空气,重新结成致密、透明,呈微蓝色的冰川冰。冰川冰具可塑性,冰川冰在压力和重力作用下顺山坡或谷地向下运动,便形成冰川。

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是这样描述冰川的:
“冰川冰是由降落到地面的雪转变而来的。雪的晶体逐步圆化变为粒雪,使积雪的密度逐渐增加。这一过程在温度接近融点和存在液态水时进行得最快。其后,占优势的重结晶作用的平均粒径增大。当集合体的密度达到约 0.84克/立方厘米时,颗粒之间便没有空隙,而变得不可渗透。这标志着从粒雪到冰川冰的转化。”

冰川是一种由多年降雪不断积累变质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运动着的,较长时间存在于地球寒冷地区的天然冰体。冰川不同于一般天然或人工冻结的冰,它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地形向下滑动。
最多的分布在南极大陆上,北半球主要在格陵兰岛上,这些地方纬度高,最寒冷的地方。
其他地方的大陆上,高山之颠海拔高,温度也地,也分布有冰川。前者叫大陆冰川,后者叫山岳冰川。

大河文明:古代大河流域以农业文明为特征,农业是这些地区最主要的生产部门,也是这些地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这些亚非文明古国,就是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并表现出自己的文明特征。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20185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30
古代亚非文明被称为大河文明(River Civilization)。

大河文明诞生于大江大河流域,这些区域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故农业往往很发达。大河文明以农耕经济为基本形态,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农耕经济是一种和平自守的经济,由此派生出的民族心理也是防守型的。作为典型的大河文明,中华民族较少有拓边侵略的行径。古代北非和亚洲的大河流域,沃野千里,灌溉便利,独特的农耕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古代居民很早便在这些地区生产劳动,生息繁衍,所以大河流域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古代大河流域以农业文明为特征,农业是这些地区最主要的生产部门,也是这些地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代中国这些亚非文明古国,就是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并表现出自己的文明特征。

文明起源:
大约5000年以前,中国、印度、埃及、两河流域以及地中海的克里特岛几乎同时进入文明社会。古埃及、古巴比伦、印度和中国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其各具特色的文明发展史,构成了灿烂辉煌的大河文明,对整个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四大文明古国之外的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地中海文明,希腊文明是地中海文明的发祥地,罗马则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和古代西方世界的统治者。地中海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社会状况:

中央集权专制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宗教崇拜盛行。宗教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社会力量,各国君主多利用宗教来维护自己的独裁统治。因此,使亚非文明古国在政治上多呈现出政教合一的特征。古埃及法老专制与太阳神崇拜的紧密结合、古印度孔雀帝国对佛教的倡导,都是政权与神权结合的典型表现 。

经济情况:

大河流域农业发达,商业发达,城市密布,流域为该文明的经济重心古代大河流域以农业文明为特征,农业是这些地区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和黄河、长江流域都是古代农业发达的地区,农业是这些地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这些亚非文明古国,就是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并表现出自己的文明特征的。

宗教特征:

宗教崇拜,与君权结合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宗教崇拜盛行。宗教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社会力量,各国君主多利用宗教来维护自己的独裁统治。因此,使亚非文明古国在政治上多呈现出政教合一的特征。古埃及法老专制与太阳神崇拜的紧密结合、古印度孔雀帝国对佛教的倡导,都是政权与神权结合的典型表现。

形式特点:

古代大河流域以农业文明为特征,农业是这些地区最主要的生产部门之一。在原始农业出现后,人类便逐渐定居下来,聚落成一个个村社。距今一万年左右,在广袤无垠西亚的土地上便有原始农业出现。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等的不同,大河流域的物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有所差异。
东方村社居民建库蓄水,挖沟修渠,灌溉排涝。北非的尼罗河定期泛滥,埃及人的灌溉农业特别发达。西亚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时涨时落,来势凶猛,常常泛滥成灾,两河流域的居民需要修筑堤坝沟渠来蓄水排涝,才能耕种收获。

村社管理:

村社里的居民很少与外界交往。他们共同祭神拜物,由年长者管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社会组织。宗法制是中国古代村社的管理形式,这是由父系氏族社会的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村社的世系以父系计算,宗族主支配着家族成员,甚至对他们有生杀予夺之权。

中央集权:

在大河流域,疆域辽阔,农田灌溉常常需要高度集中的国家权力。东方的文明古国,大都建立中央集权,实行君主专制,但其运作方式各有特色。埃及的法老统治,古巴比伦君主统治十分严密,而古印度实行等级分明的种姓制度,中国的皇帝专权。

其它特点:

最能体现中国人防御思想的是长城的修建。长城,不带进攻性质,完全着眼于防卫。中华文明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曾执世界文明的牛耳,特别是纺织、造船、制瓷、造纸、印刷、火药、建筑等行业的成就,曾一度令世界各国望尘莫及。大河文明创造了灿烂而持久的封建文化,维系了长期的政治稳定。

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大河文明的特点是:稳定持重,但不思变革;注重防卫手段,但缺乏出击精神;推崇道德,但轻视效率;安贫乐道,但不具冒险精神。如大河文明造就的中国的战略文化,崇尚“人之初,性本善”,崇尚“和为贵”,将基本战略目标定位于守国土、求统一、保和平,将“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战争手段选择的最高境界。这一战略文化传统曾经使中华民族蒙受过诸如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结局,但中华民族善良平和的民族特性并不会因此而埋没其光辉,中国战略文化传统的优秀一面也同样不应当被埋没。
第2个回答  2015-09-30
古代亚非文明被称为大河文明(River Civilization)
大河文明诞生于大江大河流域,这些区域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故农业往往很发达。大河文明以农耕经济为基本形态,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农耕经济是一种和平自守的经济,由此派生出的民族心理也是防守型的。作为典型的大河文明,中华民族较少有拓边侵略的行径。古代北非和亚洲的大河流域,沃野千里,灌溉便利,独特的农耕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古代居民很早便在这些地区生产劳动,生息繁衍,所以大河流域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古代大河流域以农业文明为特征,农业是这些地区最主要的生产部门,也是这些地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代中国这些亚非文明古国,就是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并表现出自己的文明特征。

大河文明的行为特点

大江大河流域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故农业和农耕经济往往很发达,从而使大河流域的人们具有如下的行为特点:<?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1)行为温和、内敛。温和的内陆气候,适宜的生存环境、温和的农耕行为形成了人们温和、内敛的行为特性。

(2)行为保守、封闭。农耕经济的生产资料主要是土地、农具、耕牛等,对于土地的依赖性强,人们居住在固定的房屋里,生活在窄小的空间里,人们的行为往往依附并封闭于土地和房屋,对于外界的新生事物接触不多。

(3)行为稳定而有序。农耕经济的劳动时间相对有规律,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形成了人们稳定而有序的行为特性。

(4)行为效果突变小。一般情况下,劳动收入有很大的必然性、可预见性,除非偶然的特大自然灾害,财富的积累和丧失往往是缓慢的过程,暴穷或暴富的可能性都较小。

(5)集体行为更重要。农耕经济对于水源的依赖性强,需要形成强大的集体力量和集体权威来统一治理和合理调配;农耕经济对于天灾(大旱、大涝和大病虫害)的恐惧性强,也需要形成强大的集体力量和集体权威来共同抵御,需要相关各方的协商与合作,需要较强的集体纪律性和组织协调性。

(6)长辈行为更重要。农耕经济的技术发展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时间积累,需要循序渐进的方式来不断提高,因此劳动技能的增长对于长辈的技艺传授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7)行为背景依托家庭或家族。人们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土地,而土地资源的拥有往往来自于较长时间的财富积累(除非大规模的战争掠夺或突发性的政治剥削),人们生存条件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家庭或家族的基础条件,对于个人的劳动能力和运气依赖性较小,人的劳动能力即使再强大,如果没有家庭或家族的土地资源作为背景,也是没有多少生存能力的。

折叠编辑本段大河文明的文化特点

大约5000年以前,中国、印度、埃及、两河流域以及地中海的克里特岛几乎同时进入文明社会。古埃及、古巴比伦、印度和中国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从而构成了灿烂辉煌的大河文明;四大文明古国之外的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地中海文明,希腊文明是地中海文明的发祥地,罗马则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和古代西方世界的统治者,地中海文明是西方海洋文明的摇篮。文化是文明的集中表现,因此大河文化是大河文明的集中表现,海洋文化是海洋文明的集中表现。

大河文明的代表是古代中国、古埃及,而海洋文化的代表是古希腊、古罗马,她们都是文明古国。

大河文化属于农业文化,它具有如下文化特点:

(1)求稳、好静和内敛心理。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使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这种温和内向型思维导致了中国人求稳好静的性格,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讲究朴素与节俭。

(2)防卫思想和保守主义。农耕经济是一种和平自守、自给自足的经济,由此派生出的民族心理也是防守型和保守型的。作为典型的大河文明,中华民族较少有拓边侵略的行径,最能体现中国人防御思想的是长城的修建。

(3)讲求秩序、维持和谐。农耕经济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特别看重社会秩序和社会和谐的意义,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有较为强烈的谦让意识、自卑意识强。

(4)安于现状,追求平安。农耕经济不容易形成财富的大起大落,因此冒险行为往往是愚蠢的、不值得的,因此人们总是安于现状,追求平安,忌讳冒险。

(5)集体主义意识强烈。 农耕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个人利益依附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建立在集体利益的基础之上,农耕经济所形成的集权性政治体制造就了人们强烈的集体主义,淡化了个人主义,进而形成了忠君思想。

(6)怀旧思想与继承意识浓厚。农耕经济往往总是面对相同的环境和相同的事物,农耕经济造成就了人们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喜欢“以史为镜”,形成了强烈的怀旧思想和继承意识,淡化了人们的前瞻思想和创新意识。人们总是“以老为荣”,以“老”为尊称,信奉传统和权威。

(7)家族观念与门第观念浓厚。农耕经济造成就了人们强烈的家族观念与门第观念,人才选拔时讲究“资历”与“出身”,恋爱婚姻时讲究“门当户对”,社会交往时讲究“门第观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