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中每次中午吃饭,都是一个人的人,是没有朋友吗?

如题所述

我原来公司的一个同事,年底之前刚刚换了新工作。

因为工作内容限制,不得不正常上班复工。不过,她和我聊天感慨,这段时间反而心情放松了很多。

“到了新环境,一直被新同事喊去中午聚餐,或者下班聚会,不想被认为信任不合群就没有拒绝”

现在疫情下复工,聚会是不可能了,连中午吃饭都是在每个人自己的办公桌上。

“现在吃饭,不用再担心自己不合群了”,她心里反而松了一口气。

我这位同事,是典型的慢热型,工作能力很强,但是不擅于社交。对于“聚餐”型的办公室文化,一点也不在行,可每次都会让自己强行融入。

她身上的情况我也曾经有,直到我意识到:当一个人不会独处,不懂得拒绝,反而会拖垮我自己。“落单”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不会拒绝”才真正可悲。

之后我分享给前同事一本书,名叫《你可以善良,但要有底线》,可以从三个方面系统地梳理她的问题,也分享给有类似困扰的你:1、为什么害怕落单?

2、一个人独处的意义

3、如何面对不想去的邀约?

1、为什么害怕落单?你脑海中一直有个思维在作祟

达尔文说,“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

这句话让很多人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觉得自己无法单独生活

就像之前提到的我那位前同事,为了避免在新职场中被误解,强迫自己和还没那么熟悉的人在一起,去混入所谓的小团体。

最终结果,就和她聊天中透露的情绪一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感觉精疲力尽。因为打破原本的生活方式,太过在意别人的目光,把自己的时间压缩到最低。

我身边还有很多朋友,尝试做个副业、或者是微商,可因为介意“别人会怎么想”,别说朋友圈、连和别人正常聊天都快不是自己了。

这种现象,来源于你脑海中“强迫性思维”的爆发。核心是因为不熟悉、失去控制的新生活,而由此产生的烦恼,也是因为“自己的想象”,都不是实际的状况。

如果真正尝试拒绝,你会发现大部分是“自我意识过剩”,过于自我为中心。按照这个想法,其实大部分的人都忙于自己的世界,头疼生活和工作都来不及,怎么会有闲心顾及到你呢?

2、一个人独处的意义?个人成长最重要的2个要素

纪伯伦说过,“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

与别人说话交流时,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你的脑电波都被迫接受其他人的想法,而无法深入思考、高频活跃起来。

人,想要成为怎样的人,一定需要与自己独处。只有当一个人的时候,才是真正地与内心对话,我们才有办法认真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未来规划,去整理好自己的思绪。

三年前在上海话剧中心,看过一部小剧场话剧《当亚当遇上夏娃》。其中,有一个独白画面依旧让我印象深刻:为什么男人总喜欢待在车里呢?因为车里是我的世界,在车上可以抛开一切身份,灵魂和身躯都属于自己。

独处,确实是一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源头。同时,也是个人成长中最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

为了未来投资,你就需要提自己创造独处的时间。

3、如何面对不想去的邀约?不用说谎的3个方法

为了独处,而去拒绝所有的邀约和活动,一杆子打死的方式,也不是理智的选择。

通常愿意参与社交,目的是为了真的和对方深入沟通,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面对不想去的邀约,并不需要用一些雷同的借口,令别人觉得扫兴。

在拒绝之前,更应该明确自己社交的原则,是因为对象,而非因为“独处”而拒绝。

通过对象分类,就有三种方法,让你的拒绝显得高情商。

① 反向邀请,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对于想要进一步了解的对象,尝试切换主场,邀请对方进入你的活动中来。

我的前同事喜欢电影,她有个朋友喜欢偶尔去酒吧,但是两人都有小朋友,不影响周末来一场家庭聚会。

② 适度参与,遵从内心的选择专注投入

有些讲座活动有你喜欢的老师,你也想参与。

可是,你还没有准备加入俱乐部的活动,那就适当参与,不要造成心理上的负担。

③ 真诚拒绝,不在无聊事情上浪费时间

最后一类,是你完全没兴趣的社交,那就坦言自己没有兴趣。

这比随意瞎编一个理由,反而更值得别人信任。

最后,总结一下:

1、害怕落单,在于“自我意识过剩”,在乎假想的目光和感受。

2、独处,帮助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创意和思考。

3、不要因为“独处”而刻意拒绝一切社交,真正的目的是结识到朋友。利用反向邀请、适度参与、坦诚拒绝,让双方不尴尬。

疫情状态是暂时的,一旦隔离结束,还是会恢复原状。到那时,原本按下暂停地问题又会接连出现,趁此机会找到解决方案,才能慢慢变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7
不是。这只能说明他在公司里面没有朋友,并不代表他在公司外面没有朋友。
第2个回答  2021-03-09
不是的。每次中午吃饭都是一个人不代表没有朋友,也有可能是这个人的生活习惯,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的享受午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