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希望用狮子的威猛气势降魔驱邪、守卫宫殿、护家镇宅,体现出人们祈求平安的心理。
中国式的对狮形象,雌雄有别,内涵也不一样。雄狮居左玩弄绣球,象征江山永固、社会太平;雌狮戏弄幼狮,象征子孙繁衍、绵延不绝。
“双狮戏球纹”、“三狮戏球纹”等表示喜庆,和舞狮表演寓意相同“双狮戏球”舞蹈表演,是人类生殖仪式的象征,寓意生生不息、家族繁衍不绝、社会繁荣富强。大狮子与众多小狮子一同嬉戏的纹样,寓意多子多孙、人才辈出。“九狮图”则寓意家族兴旺、富贵吉祥。
扩展资料
石狮子文化的发展
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盛行,狮子的形象频频出现在陵墓神道上和佛窟浮雕中。这个时期石狮的代表作是江苏南京一带的帝王陵石狮,造型多为昂首迈步前进状,与东汉石狮类似,但形体更硕大,气势更恢弘。
北朝的石狮则体量较小,造型写实,呈现西域风格,且造型逐渐从立式转向蹲式。佛窟浮雕中的狮子形象,以麦积山石窟中第133窟内西魏造像碑上的“神王踏狮”浮雕为代表作。
宋元石狮的特点是从陵墓神兽向镇宅神兽过渡。这一时期除帝王陵墓之外,寺观、祠堂、住宅、园林中也出现了很多石狮雕刻。多精雕细刻,较之前代石狮雕刻更具装饰性,如石狮身上雕有项圈、铃铛、绶带等装饰。
到明清时期,陵墓石狮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与宫殿建筑、官府建筑、民间建筑紧密结合,成为广受青睐的大门守护神。此外,铜质狮子造型也开始流行,其中最有名的是北京故宫太和门前的一对铜狮。这对铜狮子铸于清乾隆年间,历经数百年仍栩栩如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盛唐石狮分雌雄 宋元又成镇宅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