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哲学(3)

如题所述

名词

古典主义:17世纪至19世纪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一种文化思潮和艺术倾向,它发端于17世纪的法国,主要是对古希腊、古罗马古典作品艺术风格的怀旧与模仿之风,这个时期的代表画家有普桑、洛兰等,从狭义上讲,有把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时期兴起的这种怀旧风格也归于古典主义,或称为新古典主义。

现实主义: 又称 “写实主义 ”,在 艺术上 指对 自然或当代生活做准确、详尽和不加修饰的描述 。现实主义 摒弃理想化 的想像,而 主张细密观察事物 的外表。广义的写实主义包含了不同文明中的许多艺术思潮;在 视觉艺术 和 文学方面 ,现实主义是一个19世纪的一场运动,起源于法国。

艺术鉴赏、艺术欣赏(3)是人们在 接触艺术作品 过程中产生的 审美评价 和 审美享受活动 ,也是人们通过 艺术形象 (意境)去 认识客观世界 的 一种思维活动。 在 艺术鉴赏过程中 , 感觉、知觉、表象、思维、情感、联想和想象 等心理因素都异常活跃。人们正是在多种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接受、理解艺术作品的。

(认识功能即审美认知功能) 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教育功能) 艺术通过对观众情感的影响而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境界。( 审美娱乐功能)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 欣赏使人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思想受到启迪。

艺术家 创作的艺术品,必须通过鉴赏 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发挥 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欣赏者有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力 。 艺术鉴赏是艺术批评的基础。

审美距离(4)

是瑞士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提出的理论,他把 审美的发生 解释为一种“心理距离”所造成的结果。认为审美是“通过间离客观物及其感染力和观赏者自我,以及分离客观和观赏者的实际厉害关系而得到的”,这在西方美学中发展成为 审美态度 的理论。

伦理批评(5)无论中西方, 伦理批评 都是兴起最早的而又影响深远的一种 艺术批评 模式。它以一定的 道德意识 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尺度来决定批评对象的取舍。这种批评模式具有历史的久远性、标准随时代的变化性及其差异性和敌对性。这种批评模式的代表人物中国的孔子、 韩愈 、 朱熹 等,西方的柏拉图等。

期待视野

是德国接受美学家姚斯提出的,指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 接受主体 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 心理上 往往会有一个 既成的结构图 示,这种以阅读文本为依据的既成心里图式,就叫做阅读经验的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审美期待(36)

艺术作品满足 主体审美需求 的心理活动,是 审美主体 依照 审美原则 对审 美客体 的 形式 及 效果 的期待和希望,来满足自身的 审美心理 、获得 审美快感 的过程。

艺术共鸣(7)

共鸣 原是 物理学上的名词 。艺术欣赏的共鸣是指在艺术欣赏活动中, 欣赏者 被 艺术作品 所 感染 ,与作品的 色彩 、 线条、旋律、画面共呼吸 ,与作品中的人物 共命运 , 思其所思 , 爱其所爱 , 恨其所恨 ,从而 消弭了欣赏者 和 艺术作品之间 的 主客观距离 ,达到 相互融合,亲密无间的契合。

绘画语言 (24)

所谓绘画语言,是作者以 记录状态 、 反映认识 、 传达信息 或 表现思想 为目的,运用 笔 、 刀 、 墨 、 纸 、 颜料 等材料工具为 物质载体 ,以 色彩、线条 、 明暗 、 肌理 等视觉信号为 媒介 ,通过造型 艺术手段 ,创作 描绘艺术形象 造 成视觉体验 的 表达方式 。

巫术说 (1) : 认为艺术是巫术摹仿。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巫术说从人类历史活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 考察和解释 艺术的起源和本质。代表人物:家爱德华·泰勒和詹姆士·佛雷泽。

书为心画 (2):汉代文学家、美学家扬雄提出的美学思想,这一思想已融汇到儒家“诗言志”的古老命题中。扬雄把 《乐记》的说法 推广到了文学作品,明确提出“言,心声也;书,心画也”的理论。一个人的语言,反映其内心境界;一个人的字迹,反映其德行品性。按这两点,就可以判断此人是君子还是小人。不仅指出了文艺同“心”的关系,同时又突出了文艺所具有的直接诉之于视听感官的形象性。、

散点透视(8):是中国画的特有 透视法 ,不同于西洋画的 焦点透视 ,散点透视 移动视点 ,虚实相生,俯仰自得。如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指出,在一幅画中,可以是几种不同的透视角度,表现景物的"高远”(自山下而仰山颠)、"深远”(自山前而窥山后)、"平远”(自近山而望远山)。

摹仿说(9) :认为 艺术是对现实的摹仿 。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模仿 “ 再现说 ”更认为艺术是 “社会生活的再现 ”。代表人物有古希腊的 德谟克利特 、 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 。

蒙太奇(10):

原为 建筑学术语 ,意为 构成、装配,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拼贴剪辑手法 。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是 电影 构成 画面语言的重要手法之一 ,它可以使 镜头之间通过组接 ,获得 更多更深的含义 , 产生1+1>2的效果 。后来逐渐在 视觉艺术 等 衍生领域 被广为运用。

手法: 平行蒙太奇 、 对比蒙太奇 、 交叉蒙太奇 、 象征蒙太奇 、 叫板式蒙太奇。

“接受美学”(12) (Receptional Aesthetic) 这一 概念 是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 文艺学教授 姚斯 在1967年提出的。接受美学的核心是从 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 。姚斯认为,一个 作品 ,即使印成书,读者没有阅读之前,也只是 半 完成品。

艺术体验(37)

艺术体验 :长期积淀, 材料积累 , 审美发现和创作动机生成的阶段 。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以小说为例,积累材料、查阅典籍,观察、感受生活,思考人生价值,是创作的基础。

艺术意蕴(38):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或精神内涵,是艺术主体对艺术典型的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

集体无意识:(14)

瑞士心理学家 荣格 分析 心理学 的 著名理论 。荣格认为人的无意识有个体的和非个体的两个层面。前者只到达婴儿最早记忆的程度,是由冲动、愿望、模糊的 知觉 以及经验组成的无意识;后者则包括婴儿实际开始以前的全部时间,即指从人的祖先继承下来的 原始经验 的 综合 , 是与生俱来 的,凭借 遗传 继续在 每个个体心灵深处 ,成为 种族 的 心理积淀 。其带有普遍性,故称“集体无意识”。

具象与抽象

在 美术领域里 ,以 绘画作品 与 自然对象相似程度 上来 划分风格 的概念,可分为 具象艺术 与 抽象艺术 。

具象 : 文艺创作过程中 活跃在 作家 、 艺术家 头脑中的 自然对象 ;抽象:指 艺术形象大幅度偏离 或 完全抛弃 自然对象 外观 的艺术,抽象艺术是 情绪 或 感觉 的映现。

艺术典型(13)

艺术典型 指艺术家通过 个性化 和 本质化 所创造出来的,既能反映 现实生活 的 某些本质 规律,又具有 鲜明独特 的 个性特征 ,既表现出一定时代人们的 审美理想 ,又表现出艺术家自己独有的 审美感受 的 艺术形象 。主要有“典型性格”、“典型人物”或“典型形象”、“典型环境”或“典型事件”。艺术典型是实际生活的 真实反映 ,但又比普通的实际生活 更高 、 更鲜 明,更有 集中性 ,更带 普遍性 ,从而更富有 审美价值 。

抽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15):也就是艺术家在 创作过程中 始终伴随着 形象、情感以及联想和想象 ,通过事物的 个别特征 去把握 一般规律 从而创作出 艺术美 的思维方式。

灵感(16)是独特的 思维活动 ,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一种特殊的 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 。2灵感”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活动,它长期潜伏在艺术家的 潜意识 之中,“灵感”成为 创造高潮 到来的信号, 这是一种直觉式 的 顿悟 。3在一定 形象思维或抽象思维 的基础上,突如其来产生的 新概念 或 新意向的、顿悟式 的、 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形式 。4特点是 突发性、爆发性、飞跃性、亢奋性。

意境(17) 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 情景交融 、 虚实相生 、活跃着生命律动的 韵味 无穷的 诗意 空间。三国两晋 南北朝 时代文学创作中有“ 意象 ”说和“境界”说。唐代诗人 王昌龄 和皎然提出了“取境”“缘境”的理论﹐ 刘禹锡 和文艺理论家 司空图 又进一步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创作见解。意境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使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创作在 审美意识上 具备了 二重结构 ﹕一是 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 ﹐一是 主观精神的表现 ﹐而二者的有机联系则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美。

艺术手法(22)

艺术 作品形式 的 要素 之一,又称 表现手法 ,指艺术家在 艺术创造过程中 为塑造 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 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 表现手段, 较为常见的艺术手法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对话、比喻、夸张、象征、变形、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等,随着艺术创作的发展,艺术手法也在不断的丰富更新,艺术手法的运用,必须服从于特定的艺术内容的表达,并与 欣赏者 的审美能力相适应,在艺术创作中,各种艺术手法一般是 交互运用 的,而且受体裁的制约,即不同体裁对艺术手法有所侧重。

想象(23)

1人在脑中凭借 记忆 和 经验 所提供的 材料 进行 加工 ,从而产生 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2是人将过去经验的联系进行新的结合,是一种特殊的 思维形式, 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世界的 反应形式 。3是艺术家进行 艺术创作 的 重要来源和能力 。

绘画语言(23)

所谓绘画 语言 ,是作者以 记录状态 、 反映认识、传达信息或表现思想为目 的,运用 笔、刀、墨、纸、颜料等材料工具为物质载体 ,以 色彩、线条、明暗、肌理 等视觉信号为媒介,通过造型 艺术手段 ,创作描绘 艺术形象 造成 视觉体验 的 表达方式 。

艺术传达(26) :借助 艺术语言 和 艺术技巧 把 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艺术形象 的阶段。艺术创作的步骤在实 际进行中往往相互联系,相互穿插,很难分开 。例如小说,是作品借助于材料 把构思表现出来 , 完成著作的阶段 。 艺术作品 和 艺术形象 是 艺术传达 的 最终结果 ,是艺术创作这种 精神劳动力 的 物质体现 。

艺术创作方法(27) :是艺术家在 艺术创作过程中, 艺术的 观察生活 和艺术的 表现生活 时所遵循的 基本原则与方法 。包括两个方面:艺术的观察生活和艺术的表现生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结果。

艺术接受的中介(28) 是艺术家与艺术消费公众、艺术作品与接受者之间的联系环节,就是“在作品与接受者之间建立联系的人”,包括艺术评论家、艺术理论家和美学家、艺术史家等中介者以及艺术市场、艺术博物馆和展览馆、影剧院和音乐会等中介体制。

艺术作品的内容(29)

指的是经过艺术家 选择 、 提炼 、 加工 和 改造过 的 人类生活 的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其中最为主要的 构成因素 是 题材 和 主题 。

艺术作品的形式(30)

就是艺术作品的内容的 存在方式 ,即艺术作品 内容的内部组织结构 和 外部表现形式 ,艺术作品形式的 构成因素 ,主要包括艺术作品的 结构和语言 。

艺术风格(32)

指 艺术家 或 艺术团体 在 艺术实践中 形成的 相对稳定 的 艺术风貌 、 特色 、 作风 、 格调 和 气派 。它是艺术家 鲜明独特 的 创作个性 的体现,统一于艺术作品的 内容 与 形式 、 思想与艺术 之中。艺术风格是艺术家走向 成熟 的 重要标志 , 艺术风格可分为艺术家风格和艺术作品风格两种 。

艺术作品风格是 作品内容 与 形式的和谐统一 中所展现出的 总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 ,集中体现在 主题的提炼 、 题材的选择 、 形象的塑造 、 体裁的驾驭 、 艺术语言 和 艺术手法 的运用等方面。

艺术家的艺术风格是由于艺术家 世界观 、 性格气质 、 文化教养 、 艺术才能 、 审美情趣 的不同,因而有着各不相同的 艺术特色 和 创作个性 ,形成各不相同的艺术风格。

艺术批评(31)

指 艺术批评家 在 艺术欣赏 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 理论观点 和 批评标准 ,对 艺术现象 所作的 科学分析 和 评价 。艺术批评的对象包括一切艺术现象,诸如 艺术作品 、 艺术运动 、 艺术思潮 、 艺术流派 、 艺术风格 、 艺术家的创作以及艺术批评本身等 。艺术批评既可以指一种活动,也可以指这种活动的结果。其中心是艺术作品,是 艺术活动 的 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33): 我国美学家、学者王国维最早提出美育一词。即 通过培养 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从而使我们具有 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狭义的美育,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荣格

集体无意识,全世界都是月亮女神,太阳神都是男的。

艺术家:是 艺术创造的主体 ,是人类 审美活动 的 体验者和实践者 ,是 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 。1进步的世界观2丰富的生活体验3广博的知识、深厚的 学识修养  4 卓越的创造力 、 精湛的技能技巧 和 刻苦的磨练精神。 既包括在艺术领域,影视领域里以艺术创作作为自己专门职业的人,也包括在 自己职业之 外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是一个源于自然,发于心灵的艺术作品创作者。

艺术作品的题材(39)

广义是指艺术品中表现 生活 、 情感的范围或性质 ,也称 取材范围 ;狭义是指构成的 作品内容的基本材料 ,即作品中表现的 具体生活形态和情感形态 。

艺术作品的主题(40)

创始于德国 ,本为音乐术语,后被引进我国。相似的概念有“义”、“意”、“ 主旨 ”等。作品的主题是透过 题材所暗示出来 的 思想内涵 ,是作者 主观情感 与题材本身的 客观意义 的契合,往往被称为 作品的灵魂 。

艺术家的 精神个性(42)

是指为某个艺术家所有的 气质、个性、生活经验、创作才能、思想观点、审美理想、艺术趣味 等精神因素特点的总和。艺术家的精神个性在艺术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所显现的 独特性 。换句话说,受 艺术家的精神个性所制约的作品内容与形式方面的总特色就是风格。

游戏说(43):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认为 艺术活动 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代表人物德国美学家席勒。

艺术真实(44): 是指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家的想象,以艺术所特有的假定性创作出即不同与生活原貌又符合生活情理和人物感情逻辑的艺术形象和艺术情境。

建筑(45):是一种 实用 与 审美 相结合,以 形体 、 线条 、 色彩 、 质感 、 装饰 、 空间组合等为艺术语言 ,建构成实体形象的 造型与空间艺术 。其特征有:A 空间与实体 的统一。B 艺术与技术 的结合。C风格性与象征性的统一。历史上的建筑风格有现代主义建筑, 巴洛克式,洛可可式,新古典主义建筑等等。

艺术文化学(46): 关于 艺术文化 的理论,它是属于艺术学的 分支学科 ,艺术文化学致力于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艺术的 本质和规律 ,从文化的角度研究艺术的 起源 、 发展 、 种类 、 形态、现状、经验数据等 的一门学科。

艺术思潮(47): 在一定 历史时期 和一定 地域范围 内,在 社会思潮 、 哲学思潮 和 学术思潮 的影响下,随 社会发展 及 艺术自身发展 ,在 艺术领域里形成 具有 广泛影响 的 艺术创作倾向和艺术思想潮流。

艺术流派: 在 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内 出现的由 若干艺术家 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艺术集 团或派别 ,这些艺术家在 思想倾向 、 艺术倾向 、 审美理想 、 创作方法 、 艺术风格 上相似或类似。

艺术哲学(48)是对艺术的哲学思考,是美学的分支。艺术哲学是艺术观的理论形式,是关于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美学应称为艺术哲学。从属于文艺理论的范畴。

艺术品位(49) 是指 艺术作品 中包含的有利于提高人们精神素质的文化含量和美学含量的高低。

艺术世界(50)是指 艺术接受和传播 的 社会环境 ,是 艺术品 赖以存在的 庞大社会制度。

艺术心理定势(51) ,是指 艺术工作者 在掌握了一定的 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 艺术基础理论 与 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 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 艺术修养 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 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 艺术心理 态势 ,其基本特点就在于它是由 习惯意识和习惯无意识 两种基本心理有机地 组构而成 ,是以往 习惯了的知识 、 经验 、 思想 、 观点和信仰 的总和,是一个由 非常熟练的意识 的 艺术心理诸元素 组构而成的 特殊心理系统 。

格调是从一个作品价值的两极把握不同属性的范畴,而品位则是从 作品 再细分出 差异 、 层次 和登记的范畴,如 中国绘画作品中 的 逸品、神品、妙品、能品 。 主要看该作品 中包含的有利于 提高人们精神素质的文化含量和美学含量的高低。

论述弗洛伊德的艺术观(27)

奥地利人, 心理学家 、 精神病医师 、 潜意识理论发展的 里程碑式人物, 精神分析学派 创始人。

其全部理论以 性本能冲动 为轴心,主张 艺术是人的本能欲望即“无意识”的表现。 提倡五大学说: 无意识、婴儿性欲、恋母情结、抑制、移置。 其学说是以 无意识理论 为基础,并且衍生出了 精神层次理论、人格结构学说等 。他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在不同的精神层次发生和进行,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人格 由 本我 、 自我 、 超我 三部分构成。

弗洛伊德的艺术观也是以 无意识理论 为基础。弗洛伊德认为, 原欲 (指人类所有的本能力量或能量) 是艺术创造的动力 , 艺术的本质 在于 艺术家被压抑的性本能欲望的“升华 ”,艺术是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升华的结果,是 无意识的象征性满足 。恋母情结是弗洛伊德从其 原欲理论和人格学说中衍生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 ,认为, 恋母(恋父)情结与侵略 是 艺术创造要表现的永恒主题 。弗洛伊德把 作家与梦幻者 相提并论,认为 梦的运作与艺术创造的活动方式是类似的 。弗洛伊德 对艺术、艺术创作和文学批评 提出了一些颇有 启发意义 的见解,对现当代 艺术理论 和 艺术批评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著作:《精神分析引论》、《梦的解析》 等。

格调 是艺术作品中一个 重要的属性 。它既与作品的 风格和意境 、 形式和内容 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特定的内涵。 格调 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 品格和思想情操 ,是艺术家 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 的总汇体现。

52、老子

1道家创始人老子,名李耳,字聃。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家的基本精神就是自然无为,无为就是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不勉强妄为。老子思想认为,"自然”是事物的理想状态,“无为”则是保持这一状态的基本方法。对待事物就应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在治理。反对人为造作的仁义。

道家老子提倡“知白守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提倡“无为,清静,淡雅,唯心”。

53、孔子

1  作为先秦显学的 儒家学派 形成于 春秋末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其创立者。在周室衰微、礼崩乐坏的春秋乱局中,孔子创立了以“ 仁学 ”为核心的儒学思想体系,根本出发点是“ 仁者爱人 ”,主张 仁政、德政 ,重视人生价值,强调人格独立,追求 天人合一 、 中庸之道的精神境界和社会理想 。2修《诗》、《书》,定《礼》、《乐》,其儒家思想对 中国 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54、庄子

名周,字子休,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为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2庄子的道是以 无为求无为 ,追求的是 精神自由,自然之美 ”。代表作品《庄子》。 庄子:“纯白素朴,不染纤尘。”“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55、柏拉图

1古希腊哲学家,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西方客观唯心主义 创始人。柏拉图的理念论,集中表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提出“模仿说”“灵感说”。

56、亚里斯多德

1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3他 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 。他的写作涉及 伦理学 、 形而上学 、 心理学 、 经济学 、 神学 、 政治学 、 修辞学 、 自然科学 、 教育学 、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

57、康德

1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天文学家,德国古典哲学的鼻祖,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唯心主义提出不可知论者、物自体。代表著作是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提出了著名的“审美四契机”论。

58、黑格尔

1 德国 哲学家、思想家。2他对哲学作了系统、丰富、完整的阐述。3是康德体系的延伸, 德国古典哲学 集大成者,辩证法是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主要源流。《精神现象学》《逻辑学》

59、丹纳

法国著名的 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历史文化学派的奠基者和领袖人物 ,被称为“批评家心目中的拿破仑”。他的艺术哲学对19世纪的文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0、海德格尔

德国哲学家,思想家, 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鼻祖和主要代表之一 。2思想的核心是:存在先于本质。代表作有《存在与时间》、《林中路》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