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的作品《青铜时代》书名到底是什么意思?!还有另外两部时代作品?他是想表达什么?

如题所述

王小波作品《时代三部曲》包括:《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

是王小波作品的精华。三部曲包括了王小波生前出版的所有小说,代表着王小波对文学的关怀和理解,代表了他渴求达到的艺术水准。

一、《黄金时代》:

《时代三部曲》之一,以文革时期为背景的系列作品构成的长篇。

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中国民族的灾难年代。那时,知识分子群体无能为力而极“左”政治泛滥横行。作为倍受歧视的知识分子,往往丧失了自我意志和个人尊严。

在这组系列作品里面,名叫“王二”的男主人公处于恐怖和荒谬的环境,遭到各种不公正待遇,但他却摆脱了传统文化人的悲愤心态,创造出一种反抗和超越的方式:既然不能证明自己无辜,便倾向于证明自己不无辜。于是他以性爱作为对抗外部世界的最后据点,将性爱表现得既放浪形骸又纯洁。

二、《白银时代》:

《时代三部曲》之二。主人公生活的未来世界不仅不比现在更好,反而变本加厉地发展了现代生活中的荒谬。知识分子作为个体的人,被抛入日益滑稽的境地里。

王小波用两套叙述,在一套叙述中,他描写蹲派出所、挨鞭刑的画家、小说家,以及他们不同寻常的爱情;另一套叙述,则描写他自己作为未来的史学家,因为处世要遵循治史原则而犯下种种“错误”,最后他回到原来的生活、身分,成了没有任何欲望的“正常人”。

三、《青铜时代》:

《时代三部曲》之三,以中国古代唐朝为背景的三部作品构成的长篇。

这组作品的主人公,是古代的知识分子和传奇人物。他们作为一群追求个性、热爱自由、想按自己的价值观念精神信条生活的人,充满了强烈的创造欲望和人道需求,但被当时的权力斗争控制和扭曲了心态与行状、将智慧和爱情演变为滑稽闹剧。

扩展资料

一、《黄金时代》创作背景:

1968年, 王小波在云南兵团劳动,并开始尝试写作。这段经历成为《黄金时代》的写作背景。

1982年三十岁大学毕业后,王小波在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书,教师生活是《三十而立》等小说的写作背景。这个时期王小波开始写作《黄金时代》。

1986年王小波获硕士学位,他开始写作以唐传奇为蓝本的仿古小说,继续修改《黄金时代》。其间得到他深为敬佩的老师许倬云的指点。

二、《白银时代》创作背景:

1992年,王小波辞去教职成为自由撰稿人,在此后的五年中,他完成了“时代三部曲”,《白银时代》完成于1996年秋季。

三、《青铜时代》创作背景:

王小波《青铜时代》的三个故事均取材于唐传奇。《寻找无双》故事源自唐代薛调的《无双传》,《红拂夜奔》取材自唐传奇《虬髯公客传》,《万寿寺》取材自唐传奇《红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代三部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在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中,我以为《青铜时代》最为出色——至少是最现实主义的。《黄金时代》是生活在现实却在精神上全面超越现实;《白银时代》是有现在躯干的将来进行时,是中国式反乌托邦;那么《青铜时代》呢?过去我以为是借古讽今,可是现在我发现,《青铜时代》是将现在的桎梏直接搬运到过去,营造了三个看似荒诞不经却都似曾相识的故事。鉴于其小说惯有的主题隐蔽性,我有必要整理自己对故事扼要的理解。
   通常在评论界都认为王小波的风格是不记叙或少记叙的,然而在《万寿寺》中,王小波却宛如迷恋上了记叙,他的材料仅仅是一个短小的红线盗盒的故事,他却将其解构成了无限种的可能性,将一条线的时间拆为一张时间交错的网,犹如博尔赫斯笔下著名的小径分岔的花园。交错的网纠结形成故事的两条主线:想有一番成就的而买官从政的浪漫青年薛嵩和失忆的故事缔造者王二。薛嵩买了湘西节度使之官可生活越变越糟,根本没有实现抱负;王二恢复了记忆却发现有记忆的世界如此无趣,最后归总成了一句绝望的呐喊:一切都在无可避免地走向庸俗。
   《红拂夜奔》可称得上王小波最富想象力的作品。李卫公与红拂的故事被彻底颠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天马行空、无所不能的李靖和一个浪漫率性追求自由的红拂。可是现实的统治和压迫是这一幕悲剧无可回避的主题。李卫公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为了自由他可以将整个洛阳城耍得团团转,却为唐太宗所欺骗建长安城,最终作茧自缚困死了自己;红拂为了追求自由放弃优异生活追随李靖,却一同跌入了权力为他们设下的陷阱,最后连自杀也得需要领导的批准;还有青年研究员王二,实现了生命的抱负,证出了费尔马定理后却成了领导的玩物……知识分子自取灭亡,笑到最后的永远只是权力。
   《寻找无双》著于1993年,它的主题直指四年前的那件事情。王仙客为了寻找失踪表妹无双在长安城打听,发现城里人都处于某种可疑的原因遗忘过去的事情。经过不断探索,才知道当年唐太宗为了镇压抗议活动血洗长安城,无双家破人亡被买进宫做了宫女。在权力的阴影下,爱情、良心抑或生命都只是无谓的价值,百姓永远只是统治者的鱼肉。
   有趣的是,这三个故事都被安排在了唐朝——这个被称颂为繁荣开明的朝代。只要极权存在就不存在自由,这种安排本身就是王小波对一些人的讽刺。
   王小波的小说宛如一本百科全书——因为它总包含着无限多的信息。所以一切没有概括的那么简单,《万寿寺》涉及自由派如何与学院派斗争;《红拂夜奔》中他告诉我们永远不要对别人的幽默感有太高指望;《寻找无双》则嘲讽了我们对于历史的并非无意的惊人快速的遗忘。
   如果钱锺书的《围城》是将光明中阴暗的角落无限放大成了世界,那王小波的作品便是支撑着黑暗中仅有的一寸光明(阿莱夫?)不让黑暗侵蚀。在《黄金时代》中,那黑暗实在太强大,乃至根本不能悍动;可它又太渺小,因为在主人公心中根本没有它的位置。在《青铜时代》中,光明试图有所突破,可是却被黑暗无情毁灭,而那黑暗依然纹丝不动矗立在那里。
   如果说卡夫卡是构筑荒诞世界从中透出现实,如果说博尔赫斯是为现实插入荒诞世界,那么王小波则根本无须这些苦劳,因为在他的笔下,现实就是荒诞,荒诞就是现实。他需做的只是勇敢地记录着生活,再把它自由地结构,然后按照故事将他们拼贴,最后用一梭子机枪子弹将它们彻底打烂。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