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是指什么?

如题所述

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而”是一个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在“三十而立”中承接“三十”,但说“而立之年”,则无所承接。因此,离开“三十”,把“而立”二字切出来单独用很牵强,不如说“当立之年”。

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扩展资料:

孔老夫子说的“三十而立”,意在提醒自己在这个年龄阶段,做事要懂礼,言行要得当。

现代人常把孔子的这句自我评语理解为:30岁的人应能依靠自己本领,独立承担起相应责任,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并开始有所成就,能够自立于世。

然而,三十而立,不能简单理解为:成家立业。因为按照孔子后来的说法,“不知礼,无以立也…”。可见,三十而立,立于礼,因此也可以叫“三十而知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而立之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4
指的是30岁。30岁时人就该成家立业,故曰“而立”。至于各个年龄的都怎么称呼,你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在追问中交流。从总角、束发、弱冠……古稀、耄耋等等全年龄段。
看样子你不急于答案,都告诉你吧。13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男子20岁称弱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或花甲,七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可当庭杖打所有人-晚辈咯)、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100岁叫乐期颐。
第2个回答  2013-10-10
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
  而立之年出处
  《论语·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译作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学有所成);四十岁能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并正确对待不同的意见(清楚理解听到的话);到了七十岁能达到随心所欲,而不会超越社会所认同的规矩。
  而立之年解释
  人到三十岁是可以自立的年龄,后来成为了三十岁的代称。孔子认为,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是不断提高的。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阶段;五十岁到六十岁是安身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外界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则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而为一的阶段,这个阶段人的道德修养达到最高的境界。从中可以看出,三十而立是指在学习阶段从被动接受到主观认知、获得知识了,是该学有所成的时候了,并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看法,是走向四十不惑的必经之路,也是第一阶段走向成熟的转折性标志。一般说一个人到了而立之年,是指这个人是应该具有了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的时候。而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用这个词指一个人的自立和应该成家立业的年龄。
  其它年龄指称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1-28
而立之年指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
孔子云:“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七十而不逾矩。” 这个算是名句了,现在人们用“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来泛指一段年龄,是个虚数,不是确指。 “而立之年”结合现在实际,是说你到了独立自主,经济独立,有了自己生存的资格的年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5-02-0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的年纪。三十岁的人,
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起自己应承受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简单说,三十岁的人应该能坦然地面对一切了。它可以用立身、立业、立家三个方面概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