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们无法理解的过去,为何母亲河长江被称为“扬子江”?

如题所述

“扬子”这一称谓早在唐代以前便已经出现,因为“扬子”一词来源于古代的扬子津。扬子津在今天的江苏扬州长江南侧十五里的地方,古代从此处渡津可以抵达京口。所以自古以来扬子津便是长江边上的津要之所在,过去从扬州到镇江间的长江,便被人们称为扬子江。

扬子津在唐代前后,处于长江北边沿岸,后来因为江床南移,所以实际上距离后来的长江已经有了15里之遥,后又与京杭大运河相通,并修有一座杨子桥。

宋高宗建炎初年,即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北宋朝廷因无法抵挡,不得不南撤到江南的临安,金兀术便曾一直领兵追到了扬子桥。

根据扬州地方志的记载:唐朝时以扬子津改置为扬子县,南唐时又改扬子为赛真郡,元朝时称为真州,明朝又改为仪征县,清朝时属江苏扬子府,清末宣统即位,因为末代皇帝名为溥仪,为了避讳,又将仪征县改为了唐代所称的扬子县。

因此在过去很长一段历史中,当地人便已经将从扬州到镇江这段的长江叫做了扬子江。根据南宋理宗年间成书的地理总志《方舆胜览》里记载“扬子江在真州扬子县南,与镇江分界。”清道光《仪征县志》卷七,“名迹”引刘文淇《扬州水道记》记载: “大江北岸六合、仪征等处,南岸京口等,皆名扬子江。”

只是后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不知底蕴,不明就里,竟然将整条长江都唤作了扬子江。而“始作俑者”便是大名鼎鼎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1595年从江西赣州经鄱阳湖进入长江后,想当然的对“扬子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长江)因为河身宽大,它被当地人叫做扬子(利玛窦因为近音的关系实际上理解为的是洋子),意思为海洋之子”,并对长江进行了定义“流经南京的大江在中国称为扬子江。”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受利玛窦相关记载的影响,长江在西方人眼中被称为了扬子江。

后来国人也跟着以讹传讹将扬子江当作了整条长江的另一别称。

不过对于这样错误的称呼,也有不少有识之士曾经进行过厘清。在1930年出版的《最新中外地名词典》中有一段这样的解释:“扬子,江名,即长江,旧称大江。我国昔以镇江下游称扬子江。然近今外国人皆以扬子江为此水之总称,又以扬子江为长江之总称。”

虽然西方人以扬子江之名称呼长江,是一个有着历史性的误解,甚至还曾经获得了许多中国人的认可。尽管并没有强行改正的必要,但我们作为中国人不能不知其所以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