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天河区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05
  天河概况

  ·自然地理
  一、地理位置

  天河区位于广州市老城区东部,2005年底区域范围是:东到吉山狮山、前进村深涌一带,与萝岗区、黄埔区相连;南到珠江,与海珠区隔江相望;西到广州大道与越秀区相接;北到筲箕窝,与白云区相邻,总面积约139平方公里,是快速建设中的广州市城市中心区。

  天河区具有良好的地理区位。从东西方向看,天河区是广州市向东发展城市带的起点。《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确定了广州市建设和用地向东南和东北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向东沿珠江扩展城市用地至黄埔,天河区正好位于这一发展带的西部起点。从南北方向看,天河区是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经过的中心地区。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包括城市功能轴线、城市景观轴线和城市发展轴线,上述轴线均经过天河区,这种在空间上聚集的城市轴线强化了天河的城市形象,提高了天河的新城市中心地位和经济竞争能力。

  二、地质地貌

  天河区按地势分为三个区域:北部是以火成岩为主构成的低山丘陵区,海拔一般在222~400米;中部是以变质岩为主构成的台地,海拔一般为30~50米;南部是由沉积岩构成的冲积平原区,海拔大多只有1.5~2米。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形成低山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三级地台。其中,丘陵约占十分之二,台地也约占十分之二,平原约占十分之六。

  中部台地区的地质较为复杂。2006年2月,地铁三号线工程在穿越天河客运站至华南师范大学地下时,先是遇到花岗岩残积土层,遇水极易软化崩解,一挖就塌,83米隧道竟挖了三年。后又遇到五山地下孤石群,硬度非常高,开始时一天才挖7厘米,致使停工半年,后采用多种爆破等世界先进技术才解决。在穿越瘦狗岭地下断裂带(现农科院幼儿园地下16米)时,出现地下水喷涌,地面崩塌。

  北部低山主要有筲箕窝(220米)、杓麻山(388米)、大和嶂(391米)、石狮顶(304米)、洞旗峰(312米)、火炉山(322米),在低处形成筲箕窝、龙洞和华南植物园等宽谷和盆地。中部台地从东到西分布有吉山台地和五山台地。五山台地中有突出的瘦狗岭(131米)。南部冲积平原分布在珠江沿岸的东圃、员村、石牌、猎德一带,并有七涌一湖。七涌从东到西依次为深涌(6.25公里)、车陂涌(27.8公里)、棠下涌(4.25公里)、程界涌(2公里)、谭村涌(2.2公里)、猎德涌(7.26公里)、沙河涌(15.12公里)。七涌基本上都由北向南流入珠江。一湖是天河公园中心湖(100亩)。南临珠江,江岸线11公里。

  1995年后,区内低山丘陵区的采石作业逐步停止,大部分山头开始复绿。同时,区内河涌也开始大规模整治,砌上混凝土堤岸。十年间,由于城区面积迅速扩大,原有的山丘成为民居,村中大量建房,致使河涌变窄,支流断流,湖泊缩小,池塘大部分被填平。如1996年沙河涌西支涌改成为下水道;1966年修建的长湴村田坑湖,面积65亩,平均水深2.2米,1996年因广汕公路扩建征用和建设长湴新村被填平;新塘村村名由来的“新塘”,原有面积达300亩,因为年年淤塞,终于在2000年完全被填平。
  2005年,天河区除东北部还有少量农田外,辖区内大部分已成城区。

  三、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1991~2005年,天河区由于城市化,耕地平均以每年1000亩的速度锐减。2004年除东北部外,靠近广州市老城区的地方已无耕地。
  至2005年,天河区尚有地形坡度大于25度难于利用的低山丘陵土地42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区的东北部。

  (二)植物资源

  至2005年,天河区的山林面积按所有权属镇村部分约有3.7万亩,加上省市单位的林地,共计约有5万亩。主要分布在北部、西北、东北和中部低山丘陵区。由天然林和人工林组成,包括用材林、防护林、特种林、经济林、竹林、蔬林、灌木林等。辖区内自然植被主要有季风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草丛等群落,共30多个科、50多个属、100多个种。

  天河区重视植树造林,建设村镇公园。东北部绿色生态走廊已开始建设,植物覆盖面积逐步增加。2005年,全区绿化率达36.38%,建成区达5%,森林覆盖率约在13.7%。

  (三)地下水资源

  天河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其中,已开发的有珠村矿泉水、龙眼洞矿泉水、凤凰山矿泉水,但产量不大。珠村矿泉水于1991年开发,生产“珠碧泉”矿泉水,1995年7月,由于效益差,宣布结业。龙洞广州天河天然矿泉水厂于1991年5月100万元开发洞旗峰矿泉水,至2000年也基本停产。1997年起,柯木塱长寿村地下纯净水得到大量开发。1996年11月,据报章报道,发现从龙眼洞到太和帽峰山一带约200平方公里的地下有大量水源,水质为偏硅型,低纳、低矿化度,口感好,日开采量可达9099立方米。此外,从天河北路到瘦狗岭一带地下有温泉水源,水温达36℃,有丰富的偏硅酸、氟、铁等微量元素,有一定的医疗作用。至今,尚未开发的还有位于沙河禺东西路军体院一带的矿泉水源。

  此外,新塘、吉山、龙洞、渔沙坦一带丘陵台地还有一些百年井泉。
  (四)矿物资源

  铋、钨。分布于龙眼洞南社水冲岭、白虎窿一带,深窿、大窝、崩岗等处也有。1956年国家在此开办金色金属矿物,开采矿石。

  铝。分布于马坑园村东侧,表土层一米以下的土壤是一种黑白混合泥。因其含铝量高达23~28%,被称为铝质泥。储量不详。60年代开采,加工成泥粉,出售给车陂水厂和郊区铝厂,数量已超过15000吨。水厂用于深沉水中的杂质;铝厂则用于制取硫酸铝。

  河沙。1991年前,尚有沙河涌等河涌上游的河沙可采用为建筑材料。后来由于环境污染,河水变浊,可利用利用的河沙逐渐减少。至2000年,已无河沙可采。

  岩石。岩石资源以花岗石为主,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岑村火炉山和龙眼洞的洞旗峰一带。早在建国初的1951年,火炉山就有东升石矿场开始采石。至1991年,火炉山下有市东升石矿场、凌塘、新塘等石材场,洞旗峰下主要有市派安石矿场和龙眼洞石场,还有元岗、长湴等石材场,大小共44个石场。1995年后,为保护生态环境,石场陆续关闭。

  (五)地下木材资源

  长湴村往东一带有地下林木。长湴,古时是沼泽地,因泥湴过膝得名。据说地下六七米深处有古河道和林木。60年代很多村民采掘深至2.5米时发现,泥层中尚有未腐透的乔木。

  资料:

  部分自然地名简介

  1、瘦狗岭。位于广汕公路东侧。因山体形状略似瘦狗,故名。西北-东南走向,长1公里米,宽0.5公里,面积0.5平方公里。海拔131.3米。由石炭纪石英岩组成,岭上岩石裸露,表层为红壤,坡地种有马尾松疏林。山有瓷土,在山南曾建有广州建筑陶瓷厂。

  2、大和嶂。位于广汕公路东侧渔沙坦村,海拔391米,为天河区海拔最高处。山上有上世纪30年代侵华日军修建的大小碉堡各一个,2004年列入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山上建有机场卫星导航台。南麓于唐代曾建有石门古庙,“宝寺僧归”,曾为清代龙洞八景之一。该寺于上世纪30年代被侵华日军拆毁。

  3、火炉山。曾名火罗岭。位于广汕公路和银屏岭以南,岑村、凌塘以北。山体面积6.25平方公里。因山体表层为红壤,以前山体绿化少,较光秃,在太阳照射下呈现红光,故名。该山近东西走向。主峰海拔322米,次峰(海拔235米)山顶有巨石,酷似昂首猪头,故名猪头石清代曾为龙洞八景之一“火罗夜月”。南麓风化层薄,曾有东升等石矿场在此采石。现坡地有马尾松,山下有泥窜水库、东大湖、南大湖等山塘。

  4、洞旗峰。位于龙洞西北面,沙太公路以东,是天河区与白云区分界线。山体面积2.25平方公里,近东北-西南走向,主峰海拔312.4米。山体由花岗岩组成,表层为红壤,坡地种有马尾松。因风化层薄,易采石料。

  5、凤凰山。位于筲箕窝水库东南,东北-西南走向,主峰海拔373.3米,山体由花岗岩和页岩构成,植被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顶上有一大草窝,传闻为凤凰栖息之处。凤凰山由此得名。

  6、天平架。位于沙河以北、瘦狗岭以西、沙河旧广从公路一带,得名于神话故事:有仙人秤白云山和瘦狗岭的重量,便在两山之间建造了一座天平,遗留天平架子,故名。清朝时形成村落,现在是城市居民区。

  7、龙眼洞盆地。位于龙眼洞一带。由车陂涌侵蚀而成,四周环绕花岗岩山丘。北起旺岗,南至华南植物园,与车陂涌相连,东至广州林业学校,西至大坦岭,面积约9.3平方公里。盆地底部平坦,地面海拔30~40米,边缘海拔40~50米和60米的二级台地,车陂涌流经东部。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为砂壤土。曾出土有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

  8、瘦狗岭断裂。又称广州-罗浮山断裂。近东西走向的活动性断裂,西起三元里,向东经瘦狗岭、黄埔区、南岗镇、增城县至博罗罗浮山,长达80多公里,断面南倾,倾角50~60度,断裂带北盘为隆起区,长期上升遭受剥蚀,出露燕山期花岗岩和震量纪变质岩,形成孤立残丘,如鸡笼岗、茶山等;南盘表现为沉降区,形成白垩纪红层低台地和第四纪组成的三角洲平原。断裂至今还在活动,特别在广从断裂和文冲断裂交界处,常诱发小地震,但没有造成过灾害。

  9、五仙桥。位于白云山东麓、兴华街广从公路西侧,属银河村。现为民居地。古时,这里是北方进入广州的要道,这里曾有5块长石板铺砌的山溪小桥。相传古代有五位骑羊持穗的仙人降临广州时,曾经过此处,故名。此处亦流传:“未有五羊城,先有五仙桥。”现溪水已无,石板桥已填埋在地下。

  ·历史与行政区域
  天河区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居住。从1957年起直至2002年,在区东北部的飞鹅岭和龙洞村,都先后发掘和拾获新石器时期的石斧、石箭镞及陶器。吉山村发现有东汉时期的墓,沙河顶发现有西晋时期的墓。唐朝贞观年间(627~649年)龙眼洞村建有庙宇,开始有天河地区文字历史的记录。南宋时区内大部分村落陆续形成,村民多是从中原南迁而来者的后裔。

  天河区历史上有沙河镇和东圃镇,清代属番禺县鹿步司管辖,民国时期基本上属番禺县第四区管辖。建国后,辖区曾多次变更:沙河镇地区先后隶属于广州市沙河区、石牌区、冼猎杨区、白云区、东区和郊区;东圃镇地区先后隶属于番禺区、郊区和黄埔区。1956年6月后,辖区曾一度归属广州市郊区。1960年5月和1973年2月,东圃镇地区两次转归黄埔区。1973年10月至1985年5月建区前,辖区全部属广州市郊区。

  1985年5月24日,天河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从广州市郊区分出来,成为广州市辖行政区。新建区时,只有两镇三街:沙河区(镇)(含同和乡、京溪乡)、东圃区(镇),以及沙河街、五山街、员村街。当时面积102.5平方公里,人口20.04万人。

  此后辖区经过多次变化。1987年9月,同和镇(由同和乡和京溪乡组成)划归白云区管辖。1992年4月,杨箕村从东山区划归天河区。1994年2月,原市农工商联合总公司凤凰农工商公司属下的柯木塱、渔沙坦两行政村划归天河区。1994年8月,沙东村二队(自然村)从东山区划归天河区。2000年9月,原属广州市新塘农工商公司的新塘、沐陂、凌塘、玉树4条行政村移交给天河区。2005年6月7日,将登峰街和杨箕村划归越秀,将新塘街的玉树村划归萝岗区。
  随着天河区城市化的发展,近郊乡村逐渐由行政村改设行政街,2002年12月,沙河镇和东圃镇撤销。

  2005年6月起,天河区辖有21条行政街:沙河(1950.7成立)、五山街(1950年成立)、员村街(1960.7成立)、车陂街(1981.5成立)、石牌街(1987.3成立)、天河南街(1992.10.9成立)、林和街(1995.8.11成立)、沙东街(1995.8.11成立)、兴华街(1995.8.11成立)、棠下街(1997.11.18成立)、天园街(1999.9.30成立)、冼村街(1999.12.29成立)、猎德街(1999.12.29成立)、元岗街(1999.12.29成立)、黄村街(1999.12.29成立)、龙洞街(2002.12成立)、长兴街(2002.12成立)、凤凰街(2002.12成立)、前进街(2002.12成立)、珠吉街(2002.12成立)、新塘街(2002.12成立)。

  中共天河区委、天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地址变更了三次:1985年5月成立时在广州市环市东路云鹤南街,1987年11月迁到石牌天河路533号,1999年1月再迁员村天府路1号。

  资料:

  天河区名称的由来

  天河区得名于区内的天河体育中心。天河体育中心始建于1984年7月4日,原址为天河机场。天河机场建成于1930年,因机场在天河村的土地上,故名。

  天河村原名大水圳村,建于宋代,因村前有一条大水圳而得名(圳为河涌,指现在的沙河涌)。据村中父老回忆和村史记载,改名经过如下:

  民国时期,大水圳村李姓居多,与当时广州军阀李福林所在河南(今海珠区)大塘村等5村为同宗。民国16年(1927年),李福林势力扩张,自以为可以独霸南方,于是将其出生地河南大塘村改为天池村,以寓天池出龙之意。接着,李福林派人到各村游说,以“天”字为头改村名,因大水圳前有一河,即沙河涌,遂改名天河村。后来,李福林没落,天池村又改回大塘村。只有大水圳村改名后,人丁兴旺,而且“大水圳”读音不如“天河”顺口,天河村名遂保留至今。

  1984年7月27日,中共广州市委发文作出筹建天河区的决定。“天河区”这个名称首次出现在文件上。1985年5月24日,国务院发文同意设立天河区,天河区从此定名。

  ·面积与人口
  1985年天河区从广州市郊区划分出来时,面积为102.5平方公里。西至广州大道,南至珠江,东接黄埔区界,北至洞旗峰、广州畜牧场。之后,历经多次调整,面积最多时为达147.77平方公里。2005年6月起,随着登峰、杨箕和玉树3处地方划出,天河区面积约为139平方公里。

  建国初期,天河地区(沙河和东圃地区)人口为3.7万人。1985年,天河区建区时,总人口为20.04万人(其中居民14.4900人,农民5.5500人)。随着广州市城市中心的东移,人口迅速增加。常住人口中,1990年为430153人,2000年为532325人,2005年达618726人。

  90年代以来,外来暂住人口增长速度很快。1991年为64694人,1995年为79603人,2000年为203397人。从2002年起,外来暂住人口数开始超过常住人口数。至2005年外来暂住人口为637453人,与常住人口相比为1.03∶1。

  天河区63万外来暂住人口多聚居于城中村,如靠西边老城区的石牌村、冼村、猎德、棠下、车陂等村均有3~5万余人,其他村也有万人以上。外来暂住人口一般从事建筑、制衣造鞋、餐饮运输和服务行业,多为体力劳动者。

  ·区情特点
  一、新兴城区,历史悠久
  天河区早在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居住活动,位于广汕公路的飞鹅岭和龙眼洞村曾出土大量石器、陶器,被称为“广州第一村”。
  1985年5月24日,天河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从广州市郊区分出来,成为广州市新兴城区。新建区时,只有沙河街、五山街、员村街、车陂街以及沙河区(镇)、东圃区(镇)。
  随着广州市城市向东扩展,天河区的农村逐渐改设行政街。如今,天河区已发展为22条街(沙河、五山、车陂、员村、石牌、登峰、天河南、林和、沙东、兴华、棠下、猎德、冼村、天园、黄村、元岗、珠吉、新塘、龙洞、凤凰、前进街),成为广州市正在建设中的城市中心区。
  二、位置优越,环境宜人
  地形多样。区境内北部为低山丘陵区,占19.23%;中部为台地,占22.01%;南部为冲积平原,占58.76%。北部低山最高大和嶂(391米),其低处形成筲箕窝、龙眼洞、华南植物园等宽谷和小块盆地。中部台地有突起的瘦狗岭和低陷的麓湖。南部冲积平原分布在珠江沿岸,并有七涌一湖。南临珠江,江岸线8公里。
  地域广阔。天河区面积为147.77平方公里,超过广州市越秀、东山、荔湾、海珠4个老城区面积的总和(128 . 3平方公里),在广州市八个区中,面积仅次于白云区;而建成区68平方公里,亦为广州市八区之冠。
  环境优美。天河区是个山水城区,辖区北部有筲箕窝等丘陵湖泊,南部有沙河涌等7条河涌,但与广州老城区却没有大山、大江相隔。全区有中山大道、广园快速干道等现代化道路,交通便捷。宜商宜居。广州新世纪“羊城新八景”中,就有两景(“五玉晨曦”和“天河飘绢”)座落在天河。
  区位优越。从东西方向看,天河区是广州市向东发展城市带的起点。在《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中,天河区正好位于这一发展带的西部起点。从南北方向看,天河区是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经过的中心地区。这种在空间上聚集的城市轴线可以强化天河的城市形象,有助于提高天河的新城市中心地位和经济竞争能力。
  三、人口增多,素质较高
  人口数量增长较快。建国初,天河地区为农村,人口较少,1949年统计为37000人。建国后,人口迅速增长。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430153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总人口110.93万人;2003年总人口118万人;是广州市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一个区。
  旧城区迁出人员较多。2003年天河区常住人口有598109人,但这只是在册登记人口。随着天河区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广州市旧城区大批拆迁户迁入天河区,他们中大部分人的户口仍留在老城区。
  外来暂住人员多。2003年天河区在册登记的外来暂住人员581906人,与常住人口比例为几乎为1∶1。而城中村的外来暂住人员比例更多,如2003年石牌村常住人员为1万人,而外来暂住人员达5万人。
  境外人士较多。广州市外国人和台湾地区在穗常住人士(简称境外人士)居住在天河区的较多,为广州市各区之最。境外人士中,各种管理人员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常驻机构代表。天河北一带的写字楼是他们经常工作的地方,骏景花园等高尚小区是他们理想的住所。
  综合素质较高。一是文化水平较高。几乎平均两个常住人口中就有一个大学生。二是文明程度进步较大。全区火葬率、计划生育率、文明小区率等都列入广州先进行列。三是先进模范人物大量涌现,其中有出席中共十五大的代表、杨箕村党总支书记张建好,以及一批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青年个体劳动者、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等获国家级荣誉称号的模范人物。
  四、经济发展,生活改善
  天河区坚持“一路四区”的发展战略(走持续发展道路、科技兴区、教育强区、环境建区、文化优区)、紧抓软环境建设这一核心,推进区经济的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递增迅速。2003年,天河区国内生产总值370.92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增长绝对值在广州市属十区中排列第四。
  财政收入增长较大。2003年,天河区财政预算总收入11.48亿元,比上年递增19.83%,增长绝对值在广州市属十区中位列第二。
  第三产业由次要地位变主导地位。1991年,天河区提出“三二一”经济发展战略,即优先发展第三产业,把第三产业作为重点来抓。至2003年,一二三产业结构的比例从1991年的14.16:45.80:40.03发展到2003年0.24∶32.16∶67.60,第三产业产值从2.46亿元发展到57. 08亿元。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个人收入方面。2003年天河区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资2429元,比上年增加3.80%,增长绝对值在广州十区中位列第三。一般人家都能住上楼房,拥有6机(空调机、电视机、洗衣机、手机、计算机)。
  五、城建辉煌,步入繁荣
  市政建设迅速发展。近年来,天河区重点扩建了中山大道、黄埔大道、广汕公路、大观路、沙太路等道路,新建了广园东快速干道、华南快速干线、广深高速公路和广州市外环路等道路。此外,新建的地铁一号线从本区出发,纵贯区内繁华地段。新建多座大型桥梁,如华南快速干线经过路段的立交桥以及环城高速公路、广深高速公路经过路段的立交桥,以及广州大桥、华南大桥、东圃大桥、琶洲大桥等多座跨江大桥。天河区累计20层以上的新建大厦87座,其中40层以上的有中信广场等7座。中信广场高80层、391米,成为广州市最高、最宏伟的大厦。
  旧村改造全面铺开。天河区位于广州市城乡结合处,有29条行政村,近百条自然村。至2003年,全区已建成600多栋别墅式或公寓式的农民新型住宅,其中,异地建设的沙东新村、长湴新村、农林村,多层农民公寓式的前进村、猎德村、棠下村、林和村、黄村新村等村都成为旧村改造的典型。
  珠江新城雄姿初露。珠江新城位于广州大道以东、华南快速干线以西、黄埔大道以南、珠江以北,面积约6.6平方公里,是广州市政府确定的广州市21世纪中央商务区。珠江新城规划在2015年全面建成。至2003年,珠江新城已建好包括临江大道等一批道路,其中主干道60米宽。建成省检察院大楼等一批办公大楼,星汇园等十多个大型住宅小区,以及4公里的滨江绿化带和面积28万平方米的珠江公园。
  天河商都更趋繁华。天河体育中心一带,面积5.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集中分布着天河火车东站、地铁天河总站、天河体育中心、天河城商贸大厦、宏城商业广场、天河娱乐广场、广州购书中心以及一批高级酒店。平均每日客流量达20万人次,市面繁华,被称作广州新商都。
  高级住宅小区林立。天河区是建设中的广州市的中心区,房地产业发达。其中,占地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高级住宅小区有乐意居花苑、华景新城、南雅苑、骏景花园、富力天朗明居、景城花园、棠德花苑等7个。
  旅游景区丰富多采。天河区旅游资源丰富,以大观路为轴线的新兴旅游带已初见轮廓。其中:广州世界大观是广州市的“月亮工程”,华南植物园是全国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龙洞琪琳”是羊城旧八景之一和广州十佳景点之一,天河公园被喻为天河区的“区肺”,由农民集资兴办的航天奇观集科普与娱乐为一体。此外,气势雄伟的天河体育中心,风光旖旎的麓湖,以及富有乡村特色的吉山橄榄公园、前进杨桃公园、黄村东公园、长湴休闲公园和广东树木公园,人们都可以体会到浓烈的郊野风情。
  六、高新科技,产业发达
  天河科技园和软件业突飞猛进。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河科技园(简称天河科技园)建于1988年。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9年8月,在天河科技园的基础上,成立广州天河软件园。1999年12月,广州天河软件园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近年来,天河科技园和天河软件园发展迅速。2003年,全年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77.1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9%;工业总产值(区口径)9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24%;外贸出口总额24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64%;税收总额8.49亿元,比上年增长21.98%。技工贸总收入超亿元企业35家,工业总产值(区口径)超千万元企业78家,技工贸总收入超千万企业187家,其中5千万以上亿元以下企业31家。
  广州科学城建设初具规模。广州科学城位于广州市东部,横跨天河区和黄埔区交界处广汕公路段,主体在天河区玉树村。于1998年12月奠基,总体规划面积为37平方公里,由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管理。
  七、教育先进,科研密集
  天河区是教育强区。天河区于2003年被评为省教育强区。区内大部分中小学都达到市级以上等级。其中,省一级幼儿园2所,小学8所,中学6所。此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育科研、民国教育、社区教育和村民素质教育都有比较成功的经验。
  高校和科研单位云集。区内有华工大学、华师大学、华农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等全日制普通高校27所,有广东广播电视大学等成人高校38所,有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以及中科院和省、市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57家。因此天河区又被称为广州市高校区、高科技密集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10-05
天河区位于广州市老城区东部,总面积141平方千米。总人口60万人(2003年)。2005年区划调整后面积人口数据待更新。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510630。代码:440106。区号:020。拼音:Tianhe Qu。

天河区得名于区内的天河体育中心。天河体育中心始建于1984年7月4日,原址为天河机场。天河机场建成于1930年,因机场建在天河村的土地上,故名。天河村原名大水圳村,建于宋代,因村前有一条大水圳而得名(圳为河涌,指现在的沙河涌)。民国年间改名天河村。
建国前,辖区内基本上属番禺县管辖。建国后,辖区曾多次变更,沙河地区先后隶属于广州市沙河区、石牌区、冼猎杨区、白云区、东区和郊区;东圃地区先后隶属于番禺县、郊区和黄埔区。1956年6月后,辖区曾一度归属广州市郊区。1960年5月和1973年2月,东圃地区两次转归黄埔区。1973年10月至1985年5月建区前,辖区全部属广州市郊区。1984年7月27日,中共广州市委正式发文作出筹建天河区的决定。“天河区”这个名称首次出现在文件上。1985年5月24日,国务院发文同意设立天河区,天河区从此定名。
天河区辖21个街道(五山、员村、车陂、沙河、石牌、兴华、沙东、林和、棠下、猎德、冼村、天园、天河南、元岗、黄村、龙洞、长兴、凤凰、 前进、珠吉、新塘)。
第3个回答  2007-10-05
老太,拜托,你想问什么啊??
真是无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