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说,年轻不可看水浒,年老不可看三国

如题所述

年轻不看水浒的原因有二,第一,水浒中有许多血腥暴力的描写,林冲血洗草料场:“把陆谦上身衣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第十回)宋江怒杀阎婆惜:“宋江左手早按住那婆娘,右手却早刀落;去那婆惜颡子上只一勒,鲜血飞出,那妇人兀自吼哩。宋江怕她不死,再复一刀,那颗头伶伶仃仃落在枕头上。”(第二十一回)武松杀嫂:“那妇人见势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劈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她两只胳膊,扯开胸脯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去挖开胸脯,抠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胳嚓一刀便割下妇人头来,血流满地。”(第二十七回) 这些都是少儿不宜的。
第二,水浒中还有很多艳情片段。且说西门庆自在房里,便斟酒来劝那妇人,却把袖子在卓上拂,把那双箸拂落在地下。也是缘法凑巧,那双箸正落在妇人脚边。西门庆连忙蹲身下去拾。只见那妇人尖尖的一双小脚儿,正在箸边。西门庆且不拾箸,便去那妇绣花鞋儿上捏一把。那妇人便笑将起来,说道:“官人休要罗唣!你有心,奴亦有意。你真个要勾搭我?”西门庆便跪下道:“只是娘子作成小生。”那妇人便把西门庆搂将起来。当时两个就王婆房里,脱衣解带,共枕同欢。正似:

交颈鸳鸯戏水,并头鸾凤穿花。喜孜孜连理枝生,美甘甘同心带结。将朱唇紧贴,把粉面斜偎。罗袜高挑,肩胛上露一弯新月;金钗倒溜,枕头边堆一朵乌云。誓海盟山,抟弄得千般旖;羞云怯雨,揉搓的万种妖娆。恰恰莺声,不离耳畔。津津甜唾,关吐舌尖。杨柳腰脉脉春浓,樱桃口呀呀气喘。星眼朦胧,细细汗流香玉颗;酥胸荡漾,涓涓露滴牡丹心。直饶匹配眷姻偕,真实偷期滋味美。
这些不堪入目的描写,不适合少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年老不可看三国的原因是,三国与其说是一部小说,还不如说是一部很实用的兵法、社交技巧、经营工具。据说满清入关时,规定每个军官都要带一本《三国演义》做为常读的作战参考书。三国里面的很多故事,都包含做人处事的智慧和哲理,为了追名逐利,里面充满了各种算计。这些思想显然是不适合老年人去接触阅读的,老年人追求安闲自在,并努力发挥余热,而不是为了利益,而想着怎样去搞好人际关系,这是年轻人打拼事业的需要,而老年人就没有这种必要了,而且也没有那个精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15
中国自古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之说。

这前句话好懂:因为少年血气方刚、易于冲动,而《水浒》呢,又专以攻城破狱为能事,以打家劫舍为豪举,如果年轻人看了《水浒》,领悟了其中津津乐道的“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那一套,碰了镇关西就打,遇了潘金莲就杀,那还不天下大乱?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还要不要?虽然也有伟人说过“天下大乱,形势大好”,可那前提是“乱了别人,好了自己”,如果乱的就是自己、好的又是别人,那还是不乱的为好——此所谓“少不读水浒”。

为什么“老不读三国”呢?照孔子的说法“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欲耳不逾规矩”,年纪大了就是随心所欲都会不逾规矩,看看三国有什么要紧的?难道老头子看了三国,就会像钱锺书在《围城》里形容老头子谈恋爱如老房子着火一样烧起来没救?还是老头子看了三国,就会个个变成曹操?曹操也不老呀,再说要变曹操早变了,何至于到老了看了三国后再变?

“老不读三国”这种说法看似振振有辞,其实却不耐推敲:首先,说老头子本来就坏,有些一篙子打落一船人的扩大化嫌疑——老头子中固然有康生、林彪等坏蛋,不还有孔夫子、海青天这样的好人么?其次,年轻人看了三国,使起坏来,不更可怕么?他们比起老头子来有精力,有野心,又有机会。

于是,又有人说,之所以“老不读三国”,是因为三国时代的权谋相争勾心斗角,对于一个阅历毕生的老者来说,会增添过多的利益计较,而减少其作为迟暮之年应有的豁达恬淡。

还有个叫石昌渝的老先生讲得更有意思:“老不读三国”,是因为古时候老的概念跟现在不一样,现在老一般认为60岁以上,西方发达国家65岁以上才算初老,中国古代什么时候算老呢?因为古人的寿命比较短,所谓“老不读三国”,是指30岁以上成年人、有政治头脑的人,不让读三国。为什么?怕你推翻他统治。

杂文家高旅另有说法,他认为“老不读三国”是:“犹言年纪到了这地步,经历颇多,不宜再看三国——看到各种图人的计谋,不免缅怀自己的遭遇,吃了别人不少亏,猛然觉醒,突然愤恨而已;或因学习了那一套,用以对人,甚至进行报复,都非美事,所以认为不如废卷。”这种说法较为平和折中。

我想,所以“老不读三国”,就是因为三国一书有太多的人世沧桑与人生感慨在里面,老年人读了难免心潮起伏,不能自抑。其实,《三国演义》开篇那首调寄《临江仙》说得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我们以这样的心态来读这部书,则少也可读,老也可读。质之高明,不知以为如何?
第2个回答  2015-04-15
少不看水浒,因为少年血气方刚、易于冲动,而《水浒》呢,又专以攻城破狱为能事,以打家劫舍为豪举,如果年轻人看了《水浒》,领悟了其中津津乐道的“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那一套,碰了镇关西就打,遇了潘金莲就杀,那还不天下大乱?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还要不要?虽然也有伟人说过“天下大乱,形势大好”,可那前提是“乱了别人,好了自己”,如果乱的就是自己、好的又是别人,那还是不乱的为好——此所谓“少不读水浒”。

老不读三国”,是因为三国时代的权谋相争勾心斗角,对于一个阅历毕生的老者来说,会增添过多的利益计较,而减少其作为迟暮之年应有的豁达恬淡。
第3个回答  2015-04-15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这句话中的不看并不是说不要去看,而是指你的心态

少年人血气方刚,好勇斗狠,而水浒恰恰就是对侠义对热血对快意恩仇的一种描写,因此所谓少不看水浒是怕少年人在看了水浒后冲动行事,凡事不考虑后果.

老不看三国,是因为一直都说老谋深算,人活的老自然经历的多,在人生历练的辅助下老年人本就进入了一种大智慧的状态,然而三国描写的正是一种智慧的较量,互相算计,因此怕老年人看过后把大智慧用来与人算计

其实这种说法本无什么意义,就是教导人们要正确的看待问题,看水浒也好,三国也好,我们应该看的是书中正面的意义以及对古文化的膜拜

另外,在现在的社会,因为文化环境的差异变化,水浒对当今少年人的影响已经没有想像那么大了

与其说少不看水浒不如说让现在的孩子少看一些好勇斗狠的偶像剧.
第4个回答  2020-02-19
相似回答